陈雨露
1966年11月生。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二级教授,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高级访问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
2010年3月,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2011年11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朱可然 摄
明日,中国人民大学将迎来75周年校庆日。今年校庆,中国人民大学却办得与以往不同:传统校庆的庆祝大会取消了,变成了公益校庆。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说,这样一个理念的变化,是想让校庆充分体现学生和学术是大学的原点,育人是大学的本职,我们将要倡导推动实现一个回归大学本位的校庆。
关于“公益校庆”
公益育人培养学生爱人之心
新京报:办校庆对校长而言,应该很累吧?
陈雨露:这次校庆,作为校长来讲,实际上很大程度是得到了解放。
新京报:为什么?
陈雨露:原来的校庆模式,校长需要去做原创,同时校长还要去做全校的动员,校长还要去邀请各路的贵宾,是非常累的。
这次校庆,因为创意来自于师生和校友,组织也是在校学生为主,同时邀请人回来也是由在校学生一对一邀请。校长核心的作用是做一个推手,我要做的就是,发现亮点,提升亮点,助推新的校庆模式在同学为主体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新京报:人大校庆亮点之一是“公益校庆”,如何确定这一理念?
陈雨露:公益校庆理念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于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解,一个是来源于同学自己。
世界一流大学有一个共同的元素,就是在育人的过程中要公益育人,培养学生的公益心,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爱人之心。“公益”理念也从同学身上受到很大启发。我们对独生子女这代人可能有一种过分的低估。我们都相信每一个年轻人心里都有善良的种子,而大学要做的,就是把这颗善良的种子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升到精神价值的层面。
![]() |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