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梦系列
幽默是天生的。
文化是脆弱的。
创作是孤独的。
画漫画是需要天分的。
现在的环境是要珍惜的。
———以上皆是“敖式语录”,皆为敖幼祥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所说。
文/羊城晚报记者 郝婧羽
图/采访对象提供
今年,刚好是敖幼祥在广州扎根的第十年。提起“敖幼祥”的大名,在漫画界可谓无人不知,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被称为台湾“漫画四大才子”之首;他创作的《乌龙院》等漫画作品,单行本总销量超过4300万册;他还在第七届“世界漫画高峰会议”上获得“杰出成就奖”的殊荣。但是,人们并不了解的是,这位著名台湾漫画家是在广州迎来的事业“第二春”,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漫画作品包括《乌龙院大长篇》、《酷头哈妹》等,都是在广州完成。
出名很早,
遭遇台湾漫画发展瓶颈
“在人们的印象中,台湾和香港的漫画创作环境都要比广州好,为什么你会选择到广州发展漫画事业?”面对记者的提问,敖幼祥轻轻摇摇头:“并不是这样。上世纪90年代后期,当时台湾的漫画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日本漫画30年的东西,台湾用了3年就出完了,消耗了大部分的出版资源,支持本土原创漫画的资金和力量就被摊薄了。当时,台湾还流行租书店,大家都租书,不买书了,漫画家的积极性也受到了很大打击。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天,听到一条新闻,说台湾有个漫画家到大陆发展,作品卖了几千万册,大家听了就很羡慕,在台湾,一个单行本能卖几十万册,那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以称‘天王’了,根本不敢想象能卖几千万册!”
当时,敖幼祥在台湾已经是最负盛名的漫画家之一,与蔡志忠、朱德庸、萧言中一起被称为台湾“四大漫画才子”。说起与漫画的结缘,敖幼祥说,他小时候已经很喜欢画画,但是父亲不支持,认为画画不能成为正当职业,所以从来没跟老师学过,也从来没进过什么美术班之类,就是自己画。到了17岁时,为了继续画画,敖幼祥甚至闹出离家出走的事情。从17岁开始给人画漫画,到25岁,敖幼祥终于得到一个在报纸上画漫画的机会,“是在《中国时报》上画《皮皮》,《中国时报》是当时台湾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有300多万份的发行量,因为当时还没有时政报纸刊载如此轻松的漫画,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很大反响,叫好的也有,批评的也有,但是报纸的阅读率和销售量都明显提高,其他报纸也就开始模仿,接着又有一些机构组织了一些漫画大赛,陆续发掘了蔡志忠、朱德庸等漫画家。慢慢地,台湾才在断层了15年之后重新形成一个新生态漫画圈。”敖幼祥向记者介绍当时的情况。
事业成功时突然隐退
25岁的时候,敖幼祥就得到了巨大的名和利,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请了20多个助手,但是他开始越来越忙,越来越累,慢慢地,他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快乐,“每天就是窝在桌子上画画,这种状态让我越来越烦,终于有一天早上,我觉得画不下去了,这种压力到了极点,要么死掉,要么放空,我就在早会上和大家说,工作室不做了,大家散了吧。”敖幼祥在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突然隐退江湖,一个人跑到“世外桃源”一般的花莲隐居去了。他说:“我是要找回自己。”
当媒体报道台湾漫画家在大陆卖出几千万册的消息时,敖幼祥已经在花莲待了差不多十个年头。如果说之前在台湾的成功是敖幼祥漫画事业的第一个高峰,那么大陆的火热行情则让他看到了事业上实现第二次高峰的可能。
遇见金城,找到合作的知音
敖幼祥先是到了杭州,找到了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漫画出版物《幽默大师》,当时《幽默大师》的发行量是50多万册,已经很了不起,但是交流之后,敖幼祥没有选择留在杭州。这期间,也不断有人找敖幼祥谈大陆版权合作的事,但是都没谈成。直到有一天,被敖幼祥称为是“贵人”的金城出现了。“大约是2000年,”敖幼祥陷入对这段往事的回忆,“当时我在北京参加一个动漫行业的回忆,天津的一个朋友跟我说,你一定要认识金城。然后他就和金城联系,那天金城刚从北京飞回广州,飞机刚落地,听说我在北京,他当即买了机票又飞了回来。从这事就能看出,金城是对漫画特别有热情的人,这份热情很让人感动。当晚我们就见面了,我们聊到很晚,聊得很多。从那以后,我就确定了与漫友文化的合作。”
扎根广州,迎来事业第二春
有了北京的会面之后,敖幼祥决定在大陆发展。但是他最先选的城市也并不是广州,而是珠海,“当时从台湾过来,过关比较麻烦,路上大约要花12个小时,过关之后最近的城市就是深圳或者珠海,我就想,先在离过关地点最近的城市落脚吧,如果发展得不好,回家也方便。”说到这,敖幼祥忍不住笑起来。敖幼祥在珠海住了一年,这一年中,用敖幼祥的话说就是“金城每个礼拜都会像圣诞老人一样地出现在我住的地方,拿着一大包好吃的来看我”。敖幼祥用“相知相惜”来形容他和金城的关系,虽是合作伙伴,但是更多的是兄弟般的情义。经过头一年的试探性发展,敖幼祥的作品开始在大陆打开局面,越来越受到读者的认可,第一本单行本的发行量是1万册,第五本的发行量就已是5万册。一年以后,敖幼祥决定从珠海搬来广州。接着,《乌龙院大长篇》、《酷头哈妹》等一系列作品陆续出世,敖幼祥在大陆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
“今年刚好是我到广州的第十年!”敖幼祥不免有些感慨,总结起广州这座城市的特点:“广州这座城市吸引我的地方很多,比如广州人不排外,不势利眼,去到茶楼,穿成什么样服务员都会热情招呼,而且广州的文化底蕴很深厚,当然最重要的是,广州的政府对于动漫这一块很支持,加上《漫友》也在广州。这些都吸引我扎根广州。”
最亏欠,陪家人的时间太少
敖幼祥在广州先是租房,后来有了版税就买了房,还成立了工作室。别人看到的都是他的成功,但是他为梦想的付出只有自己知道。“自从在广州落脚之后,每年只有春节前后才回台湾,这十年中,有整整五年时间,我几乎一直待在广州。”时间都拿来创作了,陪家人的时间当然就少了。至今让敖幼祥觉得最遗憾的事就是在小女儿幼儿园毕业之前的时间里,他没能好好陪在女儿身边。“她幼儿园毕业典礼时,我专门回去参加,我拉着她的手上台,但是她把我的手甩开了。”回想起这一幕,56岁的敖幼祥眼泪夺眶而出,哽咽的声音透着父亲对女儿满满的爱,也透着深深的歉意。所以今年5月17日,敖幼祥创作的《乌龙院大长篇》完工后,他马上回到台湾,陪伴在女儿身边。“现在每天早上给女儿做早餐,送她上学,接她放学,是我一天里面最重要的事情。”敖幼祥轻轻地说。
摸索着画些新东西
对于未来,敖幼祥告诉记者,他一直在摸索着画些新东西,而且还做好了被批评的准备,他很坦然地说,“创作本来就是一种冒险。”而眼下,是敖幼祥的休息期,他热爱上了“学习各种东西”———他在花莲弄了一小块地,当上了“半个农夫”,学习如何种植物;他还和人学木工;学如何在瓷器上作画。所有这一切,他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当然,画漫画还是他最重要的事情,当他想好下一个故事,他就会回到广州。
郝婧羽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