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墨斋墓。
“林大钦墓”。
岭南拾珍之古墓篇
“孙墨斋墓”和“林大钦墓”同时入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潮汕地区流传数百年的“西林三女贵”故事中,林大钦是孙墨斋的女婿
但西林村委主任在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女贵墓”墓主另有其人
在如今的潮州市潮安县,传说距今约500年前的西林村孙员外有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兵部尚书翁万达、工部侍郎陈一松、潮汕唯一文状元林大钦——这也是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的“西林三女贵”的典故。大量的文史资料,把这个典故中所说“孙员外”指为孙墨斋。
本次同时入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孙墨斋墓”和“林大钦墓”两位墓主,是否真的是翁婿关系?赴西林古村采访的记者发现,孙墨斋是明朝西林村的著名族长,而“三女贵”则在西林村另有其人。文/图 记者陈正新 通讯员丁烁
“三女贵墓”为巨石修成
现今潮安县沙溪镇西林被认为在宋代由孙姓先人创村。
西林在明朝时就渐渐分成了两个村子,如今这两个村庄分别叫上西林和下西林。西林有一个“三女贵”典故在潮汕流传数百年,讲的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西林孙员外生有三个女儿,分别嫁了当时潮州府最为“显贵”的三个人物——分别是官任兵部尚书翁万达、工部侍郎陈一松和嘉靖年间文状元林大钦。
这三个潮汕名人登科成名都在明代嘉靖年间。而在同一时期,西林村孙氏最有威望的族长是孙有庆(孙氏族人称墨斋公)。按照孙氏族谱记载,孙墨斋是将仕佐郎,八品文职官员。这虽然是个小官,但他却是西林的族人领袖。
桑浦山脉在村子的西面有一片山坡名为“眠龙坡”,孙墨斋逝后和妻子林氏合葬在这片山坡的龙眼地。墓向东北,有碑亭,拜亭,均为花岗岩巨石筑成,碑亭四柱落地,上盖由几块巨石组成,碑亭旁有两只石兽守护。
碑亭前约10米处是庞大的拜亭,结构为三开间,纵深约3米,宽约10米,八石柱托石楹,柱高4米多。屋顶全部由巨型花岗岩石板盖成。如此规模的古墓,在潮汕地区并不多见。
“三女贵墓”墓主另有其人
广为流传的文史资料和旅游文物简介中,都有“孙公墨斋墓出三女贵”的典故,这样的故事甚至记载在包括《潮州市志》这样的地方志内,甚至有文物注解干脆将孙墨斋墓备注为“三女贵墓”。
而记者在西林采访时,该村正在编修新族谱,村人据族谱来讲解,“三女贵”并非孙墨斋,而是孙墨斋的堂兄弟孙有典(孙氏族人称石蹊公)。按照族谱,孙墨斋是西林孙氏一房八世祖,他有两个儿子。而孙有典是孙氏三房八世祖长房,族谱记载三女分别是长女婉华嫁兵部尚书翁万达、次女素华嫁工部侍郎陈一松、三女月华配及第状元林大钦。也就是说,广为流传的“三女贵”传说的主人是石蹊公,而非墨斋公。
“下个月,我们的新修族谱和乡里溯源资料将一起结集出版,我们在书内注明了流传的‘墨斋墓出三女贵’是有误的。”西林村委主任说。
而真正的“三女贵”的主人孙石蹊墓也是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记者探访时发现,孙石蹊墓与孙墨斋墓虽相距甚远,但规模和样式几乎相同。
文状元墓屡次被盗毁
潮汕唯一及第文状元林大钦,他的家乡离西林乡其实不远,现今属潮安县金石镇仙都村。死后的林大钦葬在家乡名为“状元埔”的地方,这里是一片深山。
据族谱及史书记载,明嘉靖11年(1532年),21岁的林大钦及第文科状元。随后,被授翰林院修撰。在京城期间,他见朝政日益腐败,仅住了3年,便以“母亲年迈生病无人奉养”为由,辞官回乡,在家乡附近桑浦山宝云岩建讲堂,亲讲六经。后因母亲病逝,悲伤过度于1545年病卒,年仅34岁。
林大钦墓面向西南,由封土堆、碑亭和石雕组成,碑亭内刻有“东莆佳城”四字,造型独特,1987年被列为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大钦的名气显然比自己的岳父大得多,在潮汕地区可谓妇孺皆知,所以他的墓葬虽在深山之中,却仍然被盗墓贼盯上,多次遭毁。
据林氏第25代后人林丰进回忆,早在1993年林大钦墓前的一对精致的石马、石羊就被盗走。2007年11月,林大钦墓被盗,盗墓贼在墓碑后掘洞毁棺。文史专家曾称林大钦从官时间短,加之明清一般无厚葬,所以林大钦墓内应无大量陪葬品。
后人重修了林大钦墓,族人将这个文状元视为村子永久的骄傲。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