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期的奶奶(后)和太祖母。
奶奶年轻时青涩的面容。
年轻时的爷爷英姿勃发。
奶奶、三叔、姑姑和爸爸的合影。
奶奶(左三)的父母思想很开明,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请先生到家里教她读书写字,到适学年龄又送到学堂上学,她一直读到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左一是奶奶的父亲,左二是奶奶的祖母,左四是奶奶的母亲。
我的奶奶出生在一个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人民教师。奶奶总是很耐心地指导学生,还常常将学生叫到家里专门辅导。即使经济拮据,她也总是留他们吃饭。在父亲看来,奶奶将母爱挥洒到学生身上,是一种“大爱”。
父母结婚后一直住在爷爷奶奶家,“文革”期间,爷爷奶奶家被抄查。奶奶果断地让父亲把户口(包括父母亲、姐姐、哥哥和我的户口)迁到外公家,并且搬到外公家住,以免受牵连。父亲听从了奶奶这种迫不得已的安排,但内心却一直深深自责,总觉得应该坚持住在家里,和父母一起面对艰难。不过,他也知道,父母让他离开也正是出于对他的爱。
父亲也很爱我们,几十年来与母亲相敬如宾。他最喜欢一家人吃饭或看电视时有说有笑地聊天。我们如果有困惑和不开心, 都会向他倾诉,他也总为我们指点迷津。寻常的日子,有家人的爱伴随我们成长。
如今,父亲离世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我想说,敬爱的父亲,女儿对您的孝心还没尽够,如果有来生,希望我依然是您的女儿。
(请作者尽快联系本报,以奉稿酬)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