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钙”而论
新华社发 赵乃育作
新华社记者 周婷玉 张丽娜 仇逸
扎一下手指,就知道孩子缺不缺钙——绝大多数城里孩子都做过这样的检测。然而,业内人士却坦言,查血钙是最“坑爹”的体检项目,微量元素检测基本没有意义。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少到以毫克计算,却是困惑数亿家长的大心病:孩子到底缺不缺?该不该查?记者调查发现,正因为这些谜团的存在,一些机构浑水摸鱼,动不动推介家长给孩子验血检测。
人体只有1%钙在血液中
“微量元素检测,除了血铅外,其它项目没有一点价值。”一家三甲综合医院检验科医生小鲁举例说:“查血钙是史上最坑人的项目。人体只有1%的钙在血液中,身体的自我调节会保持血钙值相对恒定,身体即便 ‘缺钙’也很难在血液中得到体现,所以通过查血钙的方式确定是否缺钙的做法很荒谬。”
钙在人体内的含量虽不属微量,但它经常和其他微量元素放在一起检测。这种检测几乎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家长必谈的话题,许多医疗机构将这一项目纳入为儿童保健的必备内容。记者日前调查北京一家特级幼儿园的两个班,其中96%的学生都检测过微量元素,近70%测过多次,有一半是在社区医疗机构测的。一些医院检验科医生指出,检测大部分是医生主动开的,家长以为是例行检查,一般都没有异议。
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宗一直言:“近20年来,国内微量元素检测的方式花样百出,但检测结果都不靠谱。”他指出,微量元素检测对仪器和实验室的环境要求非常高,不是一般的医院实验室能做到。所以国外基本不查,孩子没病不会给抽血。
禁令遭遇“软执行”
明知结果不靠谱,为何还要开展检测?“非常纠结,也很无奈。”某三甲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医生小苏说,医院领导要求开展检测,创收是重要原因。这是问题的根源,医务人员必须考虑生计。
小鲁也表示:“除血铅外,所谓的微量元素检测除了有经济意义外无任何临床意义。医院之所以开展有的是因为儿科医生和医院管理层对微量元素检测存在错误认识;有的是即使知道真相也不会主动戳穿这个事情,毕竟增加一个检测项目就可以多赚钱”。
据记者调查,我国各地微量元素检测基本都是自费,一次检查五项(除铅外)费用低的40元左右,高的近100元。小苏告诉记者,这一项目的盈利虽不算太大,但它量大。他所在医院每天就有150个左右标本,每年幼儿园体检还有很多额外的标本,全年将近6万个标本。
“微量元素检测纯属炒作。除医院外,最大的赢家就是那些卖补品的商家,还有检测仪器和试剂的生产厂家。”小鲁说,这是一个产业链。
微量元素检测的滥用,再加上 “孩子不吃饭,补锌是关键”“钙锌同补,增强吸收”等广告的轰炸,使得孩子滥补微量元素在所难免。业内人士指出,不仅检测、开药增加家长的负担,更令人担忧的是,拿不靠谱的检验结果去指导用药,其中潜藏隐患。如补钙过量会高钙血症、脏器组织钙化等;锌过量则会导致孩子胃肠道不适。
“微量元素被人为夸大,一个有良知、有职业修养的医生不应该开这个检查。”丁宗一说。
其实,早在2009年,卫生部就专门下发文件要求:“除血铅检测外,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不得开展其他重金属和类金属的临床检测,不得出具临床检测报告。”这一规定在现实中明显遭遇“软执行”,凸显了监管的乏力。
(据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