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办理健康证。本报记者 李钢 实习生 魏冉 摄(资料片)
在餐馆工作需要办健康证,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记者近日在省城采访发现,小餐馆从业人员大多没有健康证。没办理健康证的记者也顺利被五家餐馆录用。请大伙结合亲历发表意见建议。
办健康证有时就像走过场 @苏小北
因为工作原因,我已经不止一次办健康证了。每次去办健康证,感觉就像“走过场”。到了防疫中心先填表交钱,然后开始一系列检查,从身高体重到五脏六腑。当我们面对着仪器不知所措的时候,那边的医疗人员一边聊天,一边高喊:下一个!当身体检查各项都过关的情况下去接受培训。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所谓的培训就是每人发2本书,开卷考试,完成这张试卷以后健康证就发到手里了。作为医疗机构和防疫从业人员,对于办理健康证的重要性比我们更明白,却没有人去真正给这些人上一节课,将安全、卫生、健康的理念传输给这些人。这本身就是懈怠,也是责任的缺位。
更可怕的是,食品行业的从业者没有健康证。比如我们身边的一些食品小作坊、肉菜店,流通领域的小商店,又或者是中小型超市等等,从业者不办健康证的大有人在。这其中暴露的问题:既是从业者对健康的不重视,也凸显了相关部门的疏于职守。
管好健康证,还需严格问责 @钟倩
笔者所居住的小区紧挨着一所高校和一所小学,学校周围分布着很多小餐馆,但从业人员大都没有健康证,有些餐馆是家庭作坊式的,设施简陋不说,卫生条件很是堪忧,而学生就餐也不会先查看是否有健康证。餐馆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的现象十分普遍,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人员持有假健康证,或者花钱买健康证,根本不进行常规查体,这些无不令人担忧。
小小健康证关乎市民的生命健康,更关乎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之所以很多从业人员无证上岗或者持假证上岗,与卫生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有着直接关系,而很多查体医院将健康查体作为创收手段,忽略查体环节,赚取不菲利润,甚至只要交钱不用查体就能顺利盖章通过,有些身体不合格的人也能蒙混过关,这才是最要命的危害。
遏制小餐馆、馒头房、小饭桌等餐饮服务单位工作人员没有健康证的现象,包括健康证造假事件,卫生部门需要动真格的了,提高监管力度与违规成本,推出严格问责制,无论是医院查体医师,还是餐饮服务部门负责人,一旦发现没有健康证或健康证有问题的从业人员,立即追究其责任,并取消餐馆从业资格等,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与此同时,卫生部门还要联合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不定期抽检和复检,以形成牢固的监督网络。唯有这样,才能形成一定威慑力,还健康证“健康”本色,使群众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防止疾病的蔓延与传播,这也是建设美丽泉城的重要一项。
建议
@孙金英 对餐馆从业人员健康情况的监管不是一劳永逸的,建议食品监管等部门对其实行动态监管,定期抽查。毕竟人的身体健康情况是在随时变化的,健康证也不是万能证。只有这样,才是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也才能真正为我们创造一个卫生安全的饮食环境。
@田华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划分监管区域,并落实到人,明确责任和赏罚制度;第二,印制宣传材料,下发给每一位经营者,并对违反规定的严惩;第三,在媒体或者餐馆门口公布举报电话。
@韩桂香 要想破解健康证当下的尴尬困境,理应从重视健康证办理流程开始,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严格摒弃走过场行为,对于花钱买健康证和盖个章了事的现象要进行重点整治。与此同时,要降低办理健康证的费用。
@台应新 对于餐馆在办理和使用健康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有一个部门来负责登记造册,并不定期地检查每个餐馆雇佣的员工与健康证的数量是否相符,督促到期复查和换证。
@林毅 不办健康证的原因很多,办证需要不少钱是主要的。既然暂住证能不收费、婚前体检也不收费,健康证能否也不收费,或者只收工本费。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