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各种形式的街头诈骗活动频繁、花样翻新。骗子抓住市民贪小便宜等心理弱点,以“唱双簧”等手段行骗。常见的行骗手法包括掉包计、换外币、买假药等。 漫画 吴志立
记者 颜家文 实习生 刘祝鳌
临近年关,每年都是各类骗子“淘金”预备过年。骗子们心存“趁年关狠捞一把”的念头,诈骗层出不穷。街头诈骗这种方式很多市民也有所耳闻,但仍有不少市民上当受骗。这种诈骗主要有“假币掉包”、 “捡钱分钱”等手段。
秘鲁币冒充欧元,骗走人民币6000元
“我被两名男子以秘鲁币假冒欧元,高价兑换人民币的方式骗走了我的血汗钱6000元人民币。”12月8日,雨花区公安分局东塘派出所接到受害人周某报警后,民警迅速展开侦查走访,发现活跃在新建西路一带的绰号为“孟胖子”和“江驮”的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孟胖子”真名刘某春,今年50岁,“江驮”真名李某江,今年47岁,均为长沙市人。12月8日上午,民警经守点布控在沃尔玛超市雨花亭店附近将刘某春、李某江二人抓获。
原来2人经事先策划窜至雨花区沃尔玛超市附近,一人以刚才发生了交通事故,急需用钱为由,拿出并不值钱的秘鲁币说是很值钱的欧元,欲与受害人周某低价兑换。然后,该人与周某一起来到案发地某银行网点门口与“银行工作人员”见面,“验证”欧元币真假。而另一人冒充银行网点主任装模作样看下秘鲁币,说现在1欧元可以兑换10元人民币,周某可从中牟利。此时,被策昏了头的周某信以为真,拿出6000元人民币将秘鲁币作为欧元购买。待周某拿着所谓的欧元去兑换人民币时,刘某春、李某江趁机逃走。公安机关收缴的秘鲁币,经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鉴定为非自由流通货币,国内无价值。
“丢包分钱”,一唱一和设骗局
12月5日晚7时许,今年大学毕业的卓小姐回家经过东二环桥下的远大路时,一名40多岁的男子骑着自行车在她面前经过,并掉下一包东西。就在她纳闷犹豫之际,一名30多岁的男子同样骑着自行车过来,快速把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当着卓小姐的面翻了一下捡到的东西。“看起来是一个装满现金的钱包。”卓小姐便要这名男子把东西归还给“失主”,男子低声说了句:“莫做声,待会一起分。”
就在这时,“失主”突然调转车头过来,问卓小姐及男子是否看见他丢失的东西。卓小姐及男子当即都予以了否认,但“失主”似乎并不相信。“你要是不相信,我就证明给你看。”这时,捡包的男子便掏出自己的钱包给“失主”看,“失主”见钱的数目与他钱包里的不一致,便要他证明包里的卡是自己的。捡包的男子当着两人的面打了银行的客户服务电话并输入了密码,“失主”在查清卡里余额后才说这不是他的卡。
接着,“失主”要卓小姐打银行客服电话证实包里的银行卡是卓小姐自己的,卓小姐打了电话当着两人的面输了密码,“失主”却趁机记住了卓小姐的密码。捡包男子突然强行从卓小姐包里抢走了银行卡,接着两人迅速逃走,并很快取走了卡里全部金额4000多元。焦急的卓小姐马上向芙蓉区公安分局马王堆派出所报了警。
民警揭秘
团伙作案巧设局
“街头类似诈骗往往以单个女性和中老年人为首选目标。”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防范诈骗专家表示,此类人群生活环境相对封闭,防范意识不强,一旦遇到高额利润引诱极易上当。作案地点则主要选择在居民小区、市场等场所。其次,是在人员流动较大、易于交易和脱身的交通要道、公路旁、市场等处。再有就是金融场所附近。
作案手段仍以“看病消灾”、丢捡物品和利用假外汇、假金元宝、假药材诈骗为主,并不断翻新“花样”。该类诈骗多数为团伙作案,且很多有女性成员参与,目的是便于和被骗人交流,使被骗人放松警惕。作案时,团伙成员装作互不认识,相互配合共同实施犯罪。他们抓住群众贪小便宜的心理,以“唱双簧”等手段行骗,往往一次就将不少群众的所有积蓄骗个精光。
上述行骗手法看上去并不高明,为何人们屡屡受骗?专家们表示,皆因贪念作怪。在日常的街边巷尾活动中,一旦有陌生人主动与你搭讪,并用一些行骗手段要求你拿出钱物时,要多加考虑,辨别真伪,及时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积极协助公安机关打击街头行骗犯罪分子。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