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剧照
电影,是一道出给主人公的难题,主人公通过“活着,还是死去”等终极选择,给出答案,体现出影片的价值判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却是罕见:银幕渐黑,灯光亮起,影片才刚刚开始,主人公的难题变成了给观众的选择题。笔者是比较迟钝的观众,进电影院看了两遍少年派,买了原著细读,有些味道方才慢慢呈现。
影片实际上是一部21世纪的《约伯记》,它的主题是苦难、信心和考验。《旧约》里的信徒约伯失去财产、亲人、饱受皮肤病困扰,他不明白受苦之因,大胆质问上帝。上帝在旋风中回答了他的疑问,打破了传统的、上帝惩恶扬善的观念。神的福报是在信心,在永恒而不在现世。《约伯记》中这样写道:“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
少年派正是这样一位从“风闻”到“眼见”的信徒,同样被上帝选中。在原著中,派还在印度的时候,曾经说过:“我感到自我就像一个小圆的中心,和一个大得多的大圆的中心相重合。自我和安拉相遇了。”那时候,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种宗教的信徒少年派,处于信仰的第一层面:渴慕神。印度教以其宏大绚丽的神话叙事,基督教以上帝之子为爱的牺牲,伊斯兰教以其虔敬的祷告仪式,从美、爱、敬畏等方面吸引了派,愿意将自身因有限而产生悲剧性的人的秩序,结合到永恒的神的秩序之中,并在影片中通过一个细节进行了强烈的暗示:神父拿着一杯水,向意图偷喝圣水的少年派走过来,说:你一定是渴坏了——因慕道之故,神向他敞开了考验之门,像义人约伯一样,派失去了财产、亲人,小说中曾描绘他浑身都是疮疖,恰如约伯罹患皮肤恶疾。
在《约伯记》中,约伯的困惑和痛苦通过跟三位友人的辩论得以展现;《少年派》的原著,则提供了一种更为奇观、更为意蕴深长的对话方式:跟理查德·帕克——一只成年孟加拉虎。
凶猛的大型食肉兽孟加拉虎本身,是人的原始野性和兽性的象征,以其猫科动物的优雅、迷人和不可揣摩,恰如其分地印证了人性之中魔鬼的一面;尽管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却也是迷人的陷阱。我不知道有多少观众会因为这只大猫一而再再而三地跑进影院看《少年派》,起码,笔者本人被大猫深深迷住,正如派的父亲所言:你在老虎眼中,看到的是自己的倒影。
老虎取了意味深长的名字:理查德·帕克。在电影和原著中给出的解释是:猎人理查德·帕克捉到了这只口渴的老虎,给它取名“口渴”。登记时人和虎掉了个个儿,从此,世上多了只叫做理查德·帕克的老虎,和一个名曰“口渴”的猎人。“口渴”一如既往昭示世人慕道之意,然而,理查德·帕克,却也不是无名之辈。1884年,“木樨草”号游船失事,船上有达德利船长、史蒂芬斯、布鲁克斯、年仅17岁的理查德·帕克。史蒂芬斯、达德利在祷告后杀死了帕克,吃掉了他。12月,在英国被判有罪。这仅是最初的审判,2012年,帕克化身老虎,吃掉包括母亲在内的三个同伴,活了下来,进入丛林,没有告别。帕克是人性最原始的象征,是人类摆脱文明约束、为生存本能可以同类相食的野蛮本性,帕克回到丛林,意味着人类原始野性的自我放逐,也是派重归人类文明社会的前提。
这部2012版的《约伯记》,在更为宏大绚丽、也更为深邃迷人的视觉层面展示人与自我和上帝的对话:在影片中,大海象征人的意识,天空则象征神的世界。时而惊涛骇浪,时而平静如镜,时而在夜幕中闪烁、活跃如水下宇宙的海,成为人的欲望、野心、迷惑、痛苦的源泉,一道潜意识的深渊。每当海下世界出现,派都会面对更多的苦难,从而在更深的层面上实现自我认知,从大海的深处仰望天空。
派实现自我认知、获得信仰的过程中,食人岛,是一个涵义相当隐晦的重要段落。在原著中,派到达食人岛之前,目盲,遇到了法语口音的瞎眼水手,水手想吃掉派,却成为帕克和派的口中食。在原著中,这个段落是第一个故事的破绽,是通往另一个故事的通道:这个法语口音的水手,就是第二个故事中的厨师,在第二个故事中,派杀死厨师为母亲和中国水手复仇。
电影删除了这个段落,将其修改为:在派到达食人岛之前,派与帕克一同凝视天空和大海,看到世界万物、无限的星空,坠入人心的深渊,成为潜意识的倒影,在无比绚丽令人迷惑的海底奇观中,最终出现的,是母亲的面容。他和帕克一起经历了风暴闪电,他像痛苦中的约伯一样,在风雨中怒吼着与上帝对话,向上帝投降。之后,他到达了食人岛。有解读认为,食人岛的含义,是派吃掉了母亲。那些狐獴,是母亲尸体上的蛆虫,莲花中的牙齿,是母亲的遗骨。这个观点,不敢苟同。
在原著和电影中,派吃掉厨师,是几乎没有疑问的暗示。但食人岛的出现,是派选择信仰,获得救赎的最后一道关卡,在佛教中,名之为“心魔”。李安特意设计了原著中全然没有的场景:宇宙万物坠入暗示人心深渊的大海,风雨雷电昭示神意的出现,这一切都是派历经苦难获得觉悟的不同阶段,正如佛教所描绘的释迦牟尼的觉悟过程。当派向神投降之后,“心魔”成为最后一关。像母亲一样美丽、也像母亲一样提供给养的食人岛,正是“心魔”最终的表象,如果沉溺于此,将在修行的最后关头功亏一篑,因此,派彻悟、离开,再次漂向茫茫大海。这一次,他终于踏上真正的土地,像约伯一样有了新的家庭和世俗财富,以及历经苦难和考验之后所获得真正的信仰,并向观众提出了一个终极的问题:
你选择相信哪一个故事?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