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第一次乘地铁的几名大学生兴奋不已。
图为:开心一刻。
图为:留学生玛莎和雷布斯合影留念。
图为:两位老人尝饮地铁站内的直饮水。
图为:进站口人流如织。
图为:地铁站内浪漫的求婚。
图为:头班车上挤满了乘客。
记者 彭磊 严运涛 成熔兴 姚启慧 张真真 王哲 程凤 胡弦 李卫中 汪洋
2012年12月28日10时,这一刻,为江城武汉书画浓墨重彩新历史,首条地铁2号线一期正式开通试运营,首发列车从中山公园站隆隆出发,满载着市民的兴奋和自豪。
1分钟,列车挤得满满当当
9:50,首列地铁编号为“B17”列车停靠2号线中山公园站整装待发。
站务员开始放行乘客,仅用了1分钟,6节车厢就挤得满满当当。
车厢内,依稀可闻到装修的油漆味。来自中石化润滑油公司武汉分公司的靳玉峰专门请了半天假,早早来到中山公园,就是为了搭上首发车,“这一刻,武汉等了30多年”,这个“老武汉”兴奋地说,没有地铁的城市是一座不完整的城市,全世界100多个城市开通地铁,武汉终于赶上趟了。
10时整,“滴滴”6声脆响后,列车门合拢,B17号列车向着江南方向出发。
上天入地,开启公交立体换乘
10:02,列车驶入循礼门站。
“孤零零”跑了8年的轻轨1号线终于与地铁“相拥”。提升高度18米、华中地区最高的换乘电梯上,挤满乘客。
家住硚口的胡小姐坐轻轨到达循礼门,从“天上”到“地下”,只花1分钟就换乘上地铁,“换乘特别方便,我到螃蟹岬上班,报上说地铁只要几分钟就能过江,以后上班,比坐公交要少花1小时。”
轮渡、公交车、轻轨、地铁、公共自行车……从地上到地下,武汉立体换乘时代开启。
未来5年,武汉将以一年开通一条地铁的速度,建起“网罗三镇”的轨道网络,更多换乘站点的分布,将为市民带来更多快捷和便利。
百年老街焕发青春
10:05,列车驶入江汉路站。
在百年老街江汉路上的花楼街小广场出入口,一座缓缓下行的电梯,仿佛连接了两个世界:一个历史,一个现在。
地上,拔地而起的暗灰色大理石质双层楼,配以拱形门窗、巨柱空廊、欧式古典吊灯,让人仿佛回到了二十世纪初的汉口。
地下,高跟鞋式的座椅、3D投影设备、汉白玉浮雕、直饮水机器、LED显示屏等一一映入眼帘。这条老街也吃上了“青春时尚饭”。
家住二七路的18岁的齐颖帅站在浮雕前,乐呵呵说:“以后会多带同学来江汉路逛逛。这里既能看电影K歌,又能看看老武汉长什么样。何乐而不为?”
4分钟穿过长江
10:06-10:10,列车在长江隧道中穿行。
“我现在在过江。”老武汉人吴国政掏出手机,用一口地道的武汉话给朋友“现场直播”,“等到我吃饭,我一哈就到了。”
汉口到武昌,多少年就只有一座长江大桥,这几年桥多了,车也多了,有了跨江地铁,走亲访友方便多了。
“速度好快啊!”“现在在江底哪里啊?”记者耳边,议论声不停。
从汉口江汉路到武昌积玉桥,3000余米的地铁江底隧道将两岸相连,开创国内地铁建设之先。从轮渡到修桥,出行受两江之困的武汉人终于体验到“飞”江快感。
上市公司副总成“站务员”
10:21,列车驶入中南路站。
地铁中南路站出入口,武汉中商集团副总经理、中商百货连锁公司总经理刘自力,率公司员工到出站口迎接乘客,向乘客赠送武汉通地铁票。
上世纪80年代,三镇割据,中南商场傲视江南,一枝独秀。随着江城桥梁增多,汽车时代来临,以及光谷、街道口等商圈兴起,武昌传统商业老大哥渐失昔日辉煌。为迎接地铁时代,中南商业大楼重新装修,将“大门”修到地铁口,让乘客一出地铁就能感受浓烈的商业气息。“地铁开通,这是中南商圈再次腾飞的契机。”刘自力说。
轻松穿越7年“堵霸”
10:27,列车驶入街道口站。
武汉理工大学退休老师冯淮忠特地赶来体验地铁。家住街道口附近,冯老师抱怨说:为了修高架,修地铁,街道口整整堵了7年。“车辆堵个两三公里是家常便饭。”当天,他只用几分钟,就轻松穿越“堵霸”,从街道口到光谷看老友。
列车对面,武汉大学的高学峰和8个同学正在等待开往汉口的列车,同学们常过江去逛江汉路,原来坐车来回要4个多小时,“现在,哥几个坐地铁去!”
未来之城热情“拥抱”地铁
10:37,首趟列车缓缓驶入光谷广场站。
尝鲜的市民并未快步出站,而是边走边拍照、摄像,无意中透出的自豪洋溢脸庞。
出站口,这里已是人潮涌动。4股通道排起了十多米的长龙。“没想到光谷人气这么旺!”武汉地铁总经理刘玉华感叹道。
中国光谷,我国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光纤光缆、激光等产业实力领衔全国,坐拥数十万在校大学生,眼下更有生物、环保、新能源等领域一批新兴园区强势崛起,50多家世界500强争相落户,这里,是武汉未来最具活力的“宝地”,将因地铁通畅更精彩。首发列车B17号行驶14个车站,从汉口中山公园到光谷鲁巷广场,仅耗时37分钟。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