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梅葆玖先生的弟子,青岛市京剧院梅派青衣演员张瑛曾和老师同台献艺;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她刻画的穆桂英、杨贵妃、白娘子、柯湘等众多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虽然是院里当之无愧的“顶梁柱”,但她仍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一名平常的京剧艺术从业者,一名普通职工。
□ 本报记者 薄克国 蒋兴坤
本报通讯员 白 洁
三个“穆桂英”一台戏
时间虽然过去了20多个春秋,和恩师梅葆玖先生同台演出的盛事,仿佛就在张瑛眼前。
时光回转到1987年,在天津大剧院内,张瑛与京剧大师梅葆玖老师、杜近芳老师同台演出,分别饰演穆桂英。一出戏中有三个“穆桂英”出演,令在场的戏迷赞叹不已。
“当时演出《穆桂英挂帅》,我演的是第二场的穆桂英,杜近芳老师演第五场,梅葆玖老师演第八场。能够和京剧艺术大师一起演出,心中非常激动。”近日,向记者回忆当年的情况,张瑛对细节记得依旧非常清晰。张瑛说,当年,天津市要举办“梅派展览演出”,邀请了全国著名的京剧大师和梅派青年京剧演员来到天津,表演京剧经典剧目。
“演出前,我有点紧张。梅葆玖老师、杜近芳老师鼓励我,手把手地说戏,亲自给我示范动作。”张瑛说展演结束后,两位京剧艺术大师对张瑛的演唱功底,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天津的演出并不是张瑛和梅葆玖先生的第一次合作。早在1983年,年仅21岁的张瑛就参加了上海市举办的首届“梅兰芳艺术训练班”,在那次的训练班上,梅葆玖、魏莲芳、童芷苓等京剧大师亲自授课,手把手教学。京剧大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平易近人的工作方式给张瑛留下了深刻印象,影响到了张瑛以后的演艺生涯。
培训班结束后,张瑛和梅葆玖通过书信保持联系。“梅老师常常把书籍、演出录像带和录音带邮寄给我,鼓励我学习更多的京剧曲目。”张瑛说,2006年,梅先生还莅临青岛,青岛京剧院为张瑛举办了拜师仪式。梅葆玖笑称:“张瑛终于想起了这个欠了十几年的拜师仪式。”
除了梅先生,张瑛还跟张春秋、童芷苓、沈小梅、舒昌玉等京剧名角有过学习或合作的经历。她说,老一代艺术家对青年京剧演员非常关心。每当有长时间的演出时,梅葆玖都会为学生买润喉片、橄榄茶等,希望大家保护好嗓子。
凭着对京剧梅派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刻苦钻研,以及许多京剧老艺术家的提携和帮助,张瑛在京剧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她主演的剧目先后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京剧艺术节一等奖,省精品工程奖等奖项;她个人也荣获了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表演奖,中央电视台全国京剧演员大赛荧屏奖,多次荣获省、市京剧大赛一等奖。
艺术创新打动戏迷
从百物凋零的初冬到万花待放的初夏,2008年11月到2009年5月,张瑛在北京住了整整半年的时间。
“2008年,青岛京剧院与北京一家演艺公司共同创作了视觉京剧《新白蛇传》,剧中大量采用了的舞蹈、杂技和现代科技手段,对演员表演水平是个大考验。当时,我们演员住在北京前门一带。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除了去戏场演出,都没出过前门。”张瑛说,当时就是“宾馆—剧场”两点一线,春节也没有抽出时间回趟家。
烟雨纷纷的夏日西湖、深邃无限的浩瀚星空、气势磅礴的水漫金山……舞台上的巨大LED液晶显示屏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幻出不同的场景。每当张瑛饰演的白素贞出现在美轮美奂的舞台上时,优美的唱腔、细腻的感情,立刻将观众带到那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中。
出色的表演、新奇的创意、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让这部戏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连续上演134场,受到外国观众和年轻观众的喜爱,场场爆满。
“视觉京剧在坚持传统京剧艺术魅力的同时,配乐中引入了现代音乐剧的交响乐元素,更加重视现代科技在舞台上的应用。”张瑛说,现在人们看戏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京剧的传承需要创新,需要融入更多现代艺术的发展成果。但京剧骨子里的东西不能改变,“唱、念、做、打”中的精髓不能丢弃。
在京剧的舞台上度过了40多个春秋,张瑛对京剧的理解和感悟也在不断的深化。在京剧《贵妃醉酒》中,张瑛多次饰演杨贵妃。
“京剧人物的每一个手指上都有戏。”经过不断的演出和揣摩,张瑛逐渐体会到,杨贵妃手指抬的高度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相同。“杨贵妃三番喝醉,心情是不一样的,眼神表现的要求也不同。”张瑛说,“京剧是心里做戏、眼神表达的艺术,京剧演员的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体现着(她)对人物的理解。”
时隔十几年后,2011年,《贵妃醉酒》再度走上青岛京剧院的舞台时,观众又一次陶醉在张瑛饰演的杨贵妃的美艳和华贵之中。每当一段台词结束,剧场就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最美艺术奉献给百姓
从事京剧艺术40多年,张瑛先后演出了传统京剧《杨门女将》、《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凤还巢》、《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新白蛇传》,现代京剧《杜鹃山》、《沙家浜》、《红嫂》、《方志敏》《生死峡谷》《驼哥与金兰》等剧目,刻画的剧中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梅葆玖先生弟子、国家一级演员、青岛市唯一的梅派京剧传承人、省政协委员……虽然拥有众多荣誉和头衔,但张瑛勤奋刻苦、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数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改变。
张瑛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这句名言时刻伴随着她的成长。“无论获得多少荣誉,张瑛总是将自己看作是剧院里的一名普通员工。每年都会随剧院赴北京、上海、江浙等地进行巡回演出百余场。”青岛京剧院总支书记胡文龙说。
“虽然一些剧目自己演了上百遍,但观众可能是第一次看这出戏。每一场都要当成自己的第一场来演,不容半点马虎。”张瑛说,无论工作多忙,她每年都坚持随剧院去基层演出,将最美的艺术奉献给朴实的百姓。
“我的艺术之路以及取得的荣誉,每一步都离不开剧院领导、同事的关心和帮助。”张瑛说起未来的打算时表示,以后自己还会和剧院同事一起,为京剧的发展做更多事情,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京剧,走进京剧,感受京剧的无穷魅力。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