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我们吃过的放心肉多半来自肉联厂--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那些年 我们吃过的放心肉多半来自肉联厂

2013年01月06日02:24    来源:长沙晚报    手机看新闻

  1956年初,长沙肉联厂建成后,工人们在预留土地上亲手修建起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五爱”花园。清晨在工厂“五爱”花园读书看报,成为一道风景。

1984年,我(左二)在长沙肉联厂猪肉分割车间,陪同外商参观、交流。

  放心猪肉来自严格的食品卫生安全检查。这是对机械化宰杀后的生猪头部进行检验,以保证食品安全。长沙肉类联合加工厂自1956年建成投产,即实行半机械化屠宰,1964年建成屠宰自动线设施。1980年后,屠宰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电麻、宰杀、脱毛、开腔、剥皮基本实现自动化,生猪年屠宰量可达百万头。

  和当年所有大型企业一样,当年,长沙肉联厂也建成了一个“大工厂,小社会”的社区形态。工厂内除拥有生产车间外,还办有学校等相关社会服务设施。这是1970年6月1日,肉联厂子弟小学组织全校红小兵参观瞻仰毛主席故居后,在韶山毛主席像前的合影。

  一条长1.5公里的铁路专用线贯穿长沙肉联厂南北,铁路两端与京广线相连。图为肉联厂装卸月台一景。这条铁路和月台见证了肉联厂的光辉岁月。

这是长沙肉类联合加工厂在最红火时期的大门。

1984年,企业整顿验收时,本人与厂长蔡延校(右)一起检查验收准备工作。

  长沙肉联厂作为一个明星企业,时常有前来参观者。这是1957年来自各方面青年在肉联厂老办公楼前合影。中间站立者为本人。

  1958年,“大跃进”期间,搞“以钢为纲”,以肉类屠宰加工、保障城市肉食供应为主业的长沙肉联厂也在大炼钢铁,图为1958年肉联厂炼钢——锻毛钢的情景。1962年,长沙市仅收购生猪4.2万头,为解放以来最低水平。

  图/文 刘经典

  2004年年底,长沙肉联厂改制完成,走过60年风风雨雨和红火日子的这家大厂,在长沙城市的记忆中只剩下一个背影。

  1954年年底,长沙肉联厂的建设是当时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工程,是在前苏联帮助、指导下,在长沙援建的重要项目之一。

  长沙肉联厂自建成后,从建厂初期日宰生猪500头起步,经过数代人的艰苦努力,逐渐发展壮大,到1978年开始,肉联厂已成为一个日宰生猪5000头,产品远销国内外,年产值过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全国大型、骨干肉类联合加工企业和猪肉及其制品出口重要基地。

  那些年,肉联厂的放心猪肉,不但供给长沙本地市民食用,且远销京、津、沪等国内外大城市。这组老照片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计划经济时代城市肉食的供给,也展现了从计划经济时代转向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对肉食摄取量大幅提高的过程。

(来源:长沙晚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