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首歌 恋一出戏--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因一首歌 恋一出戏

2013年01月12日07:08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久石让创作的电影《龙猫》配乐堪称经典。

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依旧》风靡一时。

《让子弹飞》剧照

《女朋友男朋友》剧照

《重庆森林》剧照

《菊次郎的夏天》电影配乐由久石让创作

好配乐如同一座桥梁引导观众全身心融入剧情

  因为一首歌,记住一部电影;因为被电影感动,将动人的旋律珍藏心底。在刚刚举行的第24届棕榈泉国际电影节上,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荣获配乐大奖。音乐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国际”语言,它能够将观众的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加深影片对感官的刺激和对心灵的震撼,让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理解剧情的内涵。在适当时奏响适当的乐章,如同架起一座桥梁,引导观众全身心地融入剧情当中。

  文、图 记者郭晓昊

  小时候,每到周末晚上,空旷的球场就成为喧闹的“CBD”。忙完了一周的学习和工作,各家的大人小孩都搬着板凳,齐刷刷地坐在临时拉起的大银幕前看电影。那时候对电影音乐还处于懵懂的阶段,只知道冲锋时会敲鼓吹号,而一播到悲伤的画面就少不了“装可怜”的二胡。

  笔者来到广州后不久,正好碰上《泰坦尼克号》上映。两个小时下来,影片的配乐和一曲撩拨心弦的《我心依旧》令人潸然泪下。片头音乐旋律空灵悠长,似乎预示了故事的基调——浪漫而凄美。当杰克赢下赌局,乘船远航时,大气辉煌的音乐衬托出他的踌躇满志,也为后来的悲剧情节埋下了伏笔。当巨轮遇险、众人濒临绝望时,原本只是“打酱油”的几位乐手再次坐定,奏响最后乐章。

  主题曲《我心依旧》则是这段凄美爱情故事的注脚,无疑也成了全片重要的“泪点”之一。它将情节推向高潮,缠绵悱恻、千回百转,见证着男女主人公一波三折却荡气回肠的爱情史诗。

  电影音乐跨越语言障碍

  电影跨越了国家、民族和地域等局限,将全球的人联系在一起。电影音乐同样是种“国际”语言,它可以超越各自的母语,引起人们对社会、生活和人性等方面的共鸣和思考。

  在港产片中,笔者最喜欢的当属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影片中不少片段的拍摄手法与MV有些类似。有乐评家说,一部电影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类型音乐的混搭,如古典、流行、摇滚、舞曲等。“一段完整的歌曲(音乐)往往能完成镜头转换和场景衔接,一些与歌曲相关的人物和景致被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这对于王家卫的电影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电影的人物、情节设计往往有些突兀杂乱,需要圆润而清晰的过渡,而音乐恰恰发挥了作用。”随着《California Dreaming》和《梦中人》响起,在快餐店打工的王菲和警察“663”(梁朝伟饰)开始演绎他们的爱情故事,情节发展如曲调般摇曳奔放、率性自我。毫无疑问,663就是王菲的梦中人,也有影迷说王菲同样是梦中人——活在自己梦里的人。她反复地听着《California Dreaming》,因为一个梦爱上了一个人,又因为另一个“加州梦”离开了这个人。

  交响乐让电影迸发激情

  在票房火爆的《让子弹飞》开头,姜文饰演的张麻子果断地将子弹射向了师爷乘坐的列车,干脆地说了一句“让子弹飞一会儿”。此时,观众或许还没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但随着“侠肝义胆”的小号嘹亮吹响,“霸气侧漏”的张麻子率领着弟兄策马奔腾,最终将火车掀翻在水中。在电影音乐中,弦乐往往表现思绪和诉说,管乐则迸发激情,刺激荷尔蒙;当整个交响乐队“火力全开”,一定将剧情发展推向高潮。

  前段时间看完《女朋友男朋友》后心情复杂,在某个清冷的雨夜打开手机循环播放着主题曲《河堤上的傻瓜》:“我在长堤上等着你,天空正好飘着毛毛雨。我想回家拿把雨伞,又怕你找不到我……”这首歌勾起了年少时甜蜜而青涩的心跳回忆。恋人还是朋友?当年也许自己都很难界定。有人说暧昧伤人,但把二字的偏旁“日”去掉,留下的温存又何尝不是恋人未满的悸动呢?“我虽然不是主打歌,但我是B面第一首啊!”这句台词太适合当下那些常称自己为备胎的饮食男女了,如此任性而自信,却是年轻过的凭据。

  从黄昏到黑色,独自撑伞伫立在蒙蒙烟雨中,挂念着爱人的长发是否已被淋湿——河堤上的傻瓜,不正是曾经的你我他吗?

  电影配乐的丰碑人物

  说到电影配乐,就不得不提及约翰·威廉姆斯。他与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合作长达数十年,曾5次荣获奥斯卡、15次夺得格莱美大奖,并成功地为《辛德勒的名单》、《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和《哈利波特》等大片创作配乐。

  他曾透露:“我经常跟导演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宁可不读剧本,只看观众最终所看到那个影像版本,因为原始的印象对于创作来说是最重要的。”

  主题式变化是约翰·威廉姆斯配乐的惯用手法,他常为电影中的主角或主题事件谱写一段主题旋律,在影片中随着角色遭遇的变化和剧情的转折,通过乐器、旋律、节奏和力度等变化将主题发展为各种形式的变奏。

  另一位丰碑式的配乐大师是日本的久石让。由他创作的《菊次郎的夏天》、《入殓师》、《千与千寻》、《风之谷》、《天空之城》等配乐都堪称经典。与约翰·威廉姆斯不同,久石让认为电影音乐创作最重要的是认真透彻地研读剧本,同时把握好导演的节奏感。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