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放的姜戈》:可苦可乐--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被解放的姜戈》:可苦可乐

2013年01月21日04:50    来源: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最佳剧本提名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出演大反派 黑奴解放+西部牛仔

  【故事】1859年,黑奴姜戈被卖,与妻子天涯两分。贩运路上,牙医舒尔茨用美元和枪为他赎了自由身。这位绅士实为赏金猎人(早期美国法庭判决执行难,犯人常隐于大野再也不见,法庭于是悬重金,追杀到罪犯者得)。舒尔茨从此把姜戈带在身边,亦师亦友,用枪解决问题,用子弹讨生活,用血腥的暴力,把亲人从恶魔手里抢回来。

  如果说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江湖和武侠,那么老美的江湖和武侠就是西部、牛仔。《史记·游侠传》中定义“侠”:“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古今中外,精神世界大抵相通。

  2012年末上映的新片《被解放的姜戈》是西部片,但它有一个很奇妙的组合:西部+黑奴;一套漂亮的故事外衣:奴隶的觉醒和反抗。在西片史上,石破天惊地出现了黑人牛仔的形象。

  主人公黑奴姜戈前后反差很大。初期在被贩运路上,他衣不遮体,脚戴重镣,眼中有愤怒但更多是恐惧无望;中期,他在精神导师舒尔茨的调教下,成长为南国第一快枪手,精神世界也日渐强大,自由、平等、公平的信念扎根灵魂;后场,舒尔茨被害,他勇敢智慧地手刃仇人,救出苦海中的妻子,双双自由身打马回家乡。从敢怒不敢反,到初尝自由的不适、欣喜,到用枪赢回自尊的冷酷强大,姜戈的成长张力十足。

  但如果就此觉得此片是“黑奴吁天录”的进阶,那就错了——因为它的导演是“好莱坞无耻混蛋”昆汀·塔伦蒂诺,用“黑奴”、“平等”等这样大词儿去注解,会让他发笑。这位以黑色幽默著称的怪才不走寻常路,在他手中,即使光明正确,也要用黑而冷、怪而恶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依然好看。野蛮而凌厉的镜头,拆解又拼合的架构,再兑上无数恶搞的怪味料,昆汀爱的是江湖,是成人童话,是故事反构的趣味,与其说这是黑奴片,不如说是一个“黑侠客”的成长史。

  这部昆汀式西片和中国武侠有很好的通感。舒尔茨出场一幕,颇具金庸笔下莫大先生“青灯夜雨,江湖老琴”的清冷味:一驾吱扭作响的马车,棚上晃悠着一颗森森白牙,电光火石间,医生出枪快如闪电,温酒杀人,旋即气沉丹田。武侠迷能在这里找到许多外冷内热,清逸出尘的英雄投影。姜戈则像个美国“阿飞”,出身卑贱却孔武有力,对“功夫”有天生感悟力,对恶人的反抗知而后觉,觉而后爆发。

  相比以前的“怪片”,这部影片是昆汀最正经的作品,但仍少不了昆式拼盘。比如恶搞:蒙面3K党夜袭师徒俩,正捏把汗时,党徒媳妇给所有面罩上挖的洞不合适!要么看不见,要么喘不上气,恶人窘态,各种笑料。比如暴力:早期子弹不知道口径多少,一枪子儿就是传说中的“飙血”——500ml番茄汁都不够。在白雪如蓝的落基山脉,绿杨荫浓的水艳南方,无数“番茄血”爆浆,暴力夸张到“无痛感”,甚至有喜感的程度。凄厉?震撼?暗爽?苦涩?可乐?加起来是昆式怪诞。

  再热血澎湃的故事,在昆汀手里都有几分冷,因为他不像别的导演那样靠投入来控制电影,他是靠旁观和疏离完成所有的操控。看电影的人也被置入一种半投入状态,刚要愤怒时,被一个恶搞飞弹出去,在舞蹈般的虚实中起落。可以说,人投入的是故事而非感受,享受的是当下每秒而非升华的结案陈词。也由此,昆汀的每部作品都有种玩世不恭,正义的结果里有过程的无厘头,血腥的暴力掺着漫画式的戏谑。

  帅哥转型的小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作为昆汀的粉丝,毅然投身最恶霸的奴隶主角色,嘬着腮帮说一口土掉渣的南方口音,用心精致。但遗憾的是,奥斯卡最佳男配的提名仍然不是他,是导师舒尔茨的扮演者,克里斯托弗·瓦尔茨。昆汀怎么看这件事?他大概会用恶搞开解小李说:油条弹指老,回锅要趁早……

(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