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铸造邕江新地标--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倾情铸造邕江新地标

2013年01月23日08:09    来源:广西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承建的大冲邕江斜拉桥效果图。

  项目经理陈文博(左二)、总工程师张长亮(右二)、安全总监苑新军(右一)等在现场研究工作。 成海忠/摄

施工中的南宁外环高速公路。 成海忠/摄

  邓昆伦 王立武

  在碧波荡漾的邕江上,南宁外环高速公路的标志性和控制性工程——大冲邕江特大桥雄姿初现——2座正在施工、高达百米的H型桥塔卓然挺立在宽阔的江面之上,成为邕江上一道亮丽的地标性风景……

  全长80公里的南宁外环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改善南宁市区交通,扩大和提升城市功能,增强首府辐射带动能力,强化南宁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的核心城市作用,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这条高速公路不仅仅方便了南宁市以及周边县区百姓的交通出行,还将带动南宁市新一轮的“环道经济”发展,圈定南宁市未来城区发展的区域。

  作为公路建设的一支劲旅,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一公司中标全长14.5公里的南宁外环公路3标项目,主体工程——大冲邕江特大桥,这是南宁市乃至广西的重难点工程。自2010年6月进场以来,项目单位以“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本化”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力争创“鲁班奖”和打造典型示范工程,在青山绿水的邕江两岸谱写了一曲曲攻坚克难的英雄赞歌……

  上下联动

  党旗正红映邕江

  为将南宁外环打造成面向东盟、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文化之路和广西平原微丘区典型示范工程,2010年,广西交通投资集团以“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本化”建设为抓手,在全线开展了以“当好交通先行主力军,为加快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主题,以“打造现代交通投资企业”为载体,以党员模范为先锋,以“奋勇争先、追求卓越”为创建口号的“一号六岗”创先争优活动。此后,80公里长的施工战线上党旗飘扬、党徽闪耀,一支支先进支部、一个个党员模范纷纷涌现。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一公司南宁外环项目部党工委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支党员队伍。

  活动启动之时,项目部党工委就建立了“四位一体”对口联系制度,由党工委书记、副书记分别负责两个支部争创“共产党员先锋号”;其他副职领导根据分工,负责2-3个部室、工区的个人争创“克难攻坚岗、增收节支岗、科技创新岗、质量争优岗、安全文明岗、廉洁监督岗”活动;各支部组织活动总体推进,党员则通过“一带三”结对子的方式,由一名党员和3名群众结成小组,投入到创建“六岗标兵”活动中。

  2010年6月刚进场,项目班子不住宾馆住农舍,靠前指挥,兵分三路——

  第一路开辟施工通道。他们顶烈日冒酷暑,披荆斩棘徒步查看工地,积极抢修便道,成为全线第一家拉通施工便道的单位。

  第二路高标准建家建线。经过2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座花园式的双层两进小院拔地而起,成为全线第一个进场安家的施工单位。

  第三路创造条件展开施工。完成“三项招标”后,项目部积极督促施工队伍、机械设备进场,建成全线第一个混凝土拌合站,第一个展开路基施工,浇筑全线第一根桩基……

  有标准才能上台阶。项目部党员干部根据个人工作实际,发扬“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的精神,纷纷认领1-2个岗位,争当创先争优标兵。党工委副书记农朝思勇挑重担,把对外协调和征地拆迁的硬仗“抢”到自己手中,争创“克难攻坚岗”标兵。由于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农朝思要和3个城区政府、3个镇政府、20多个村组以及海事、铁路、公路、气象等多个单位和部门打交道,事无巨细,系其一身。

  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广西吉泰投资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企村联建”工作方案,以“结对共建、先锋同行”为主题,建设指挥部机关党支部、3标项目部党支部与蒲庙镇张村党支部三方结对共建。逢年过节,建设指挥部机关党支部就会给张村小学生、老人、残疾人等送去慰问品,平时还与项目部党支部一起到农户家里与村民面对面沟通,化解矛盾,增进感情。

  项目部在做好重点农户工作的同时,通过开展“企村联建”活动,以支部、征迁、设施、用工、培训、项目、文化、惠民等8项联建内容为基础,为驻地村修建、平整、扩宽村级道路4公里,培训、雇用当地村民100多人参与公路施工,并经常与村里举行篮球友谊比赛,营造了互利双赢的氛围,村企之间增加了信任,消除了隔阂,最终顺利地解决了征地拆迁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项目部党工委还瞄准广西目前高速公路项目暂无“鲁班奖”的空白,喊出了“树企业形象,争创鲁班奖”的响亮口号,把大冲邕江特大桥争创“鲁班奖”作为“一号六岗”创先争优活动的终极目标;在广西吉泰投资公司、监理、设计单位的支持和指导下,项目部积极优化施工方案,如将8号墩、9号墩原设计埋入河床的低桩承台抬高了5米多,从钢套箱围堰、封底混凝土及水下爆破方面初步估算可节约工期4个月;坚持开办“技术讲堂”,组织技术团队科研攻关,对在深水中裸露岩面的基础施工、高空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横梁施工、牵索挂篮施工和环氧喷涂钢绞线挂索施工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培训。

  2011年5月31日,在大冲邕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和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联合举办了隆重的争创“鲁班奖”启动仪式。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覃正标表示:在今后的施工中,要加强技术创新,开展科研攻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工艺水平,强化过程控制,坚决按照“鲁班奖”的标准去落实创优规划,把大冲邕江特大桥建成精品工程、标志工程、景观工程。

  陈宏铭(时任项目经理、现任一公司总经理)感慨地说:“‘一号六岗’创建活动为项目管理注入了活力。我们将继续发扬铁军精神,建好南宁外环项目,力夺鲁班奖。”

  项目部成为南宁外环项目创先争优活动的排头兵,被列为广西创先争优三个示范工程之一,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获得2010年、2011年广西“信用AA级单位”、项目部党工委被评为“共产党员先锋号”,项目部还被评为广西“青年文明号”。

  精益求精

  精心精细铸精品

  全长888米、跨越邕江和湘桂铁路的大冲邕江特大桥是南宁外环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和品牌形象工程,是一座造型新颖、错落有致的三跨连续高低塔混凝土斜拉桥,桥梁采用半漂浮体系,桥塔采用五边形空心箱型断面,整体挺拔、秀美、简洁、大方。

  大桥具有抗风稳定性要求高、混凝土性能和泵送工艺要求高、桥梁线形控制要求高、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要保证火车通行与邕江通航,安全要求高。而这种桥型目前在国内外修建得不多,据检索,三跨(193+332+113)米的大冲邕江特大桥不对称高低塔钢筋混凝土主梁跨度目前居全国前列。

  正因如此,项目部可借鉴施工经验少,很多技术方案必须自己摸索。“既然没有可以借鉴的,我们就做一套给别人借鉴。”陈文博(时任总工程师、现任项目经理)说。

  2010年的6月下旬,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一公司中标南宁外环3标后,陈宏铭、陈文博、农朝思在最短的时间内率领40多名先遣人员赶赴现场。他们在距离市区40多公里的施工现场附近的村庄中找到一所已经废弃了四五年的小学校,以每月800元的价格租下6间房,因陋就简展开了核对图纸、现场找桩、征地拆迁,建设项目部、中心试验室、拌和站等工作。

  六七月份,广西气温大多在摄氏36度以上,村里电压低,带不动空调,酷热难眠,大家经常半夜起来用凉水冲一下,然后围在一起,一边拍打着蚊虫一边聊工作。

  有人说陈宏铭抠门:“项目部要在村里住两个多月,人均住宿费平均每天才不到3块钱,比住最便宜的宾馆要省一大笔管理费。”陈宏铭说:“这不是几个钱的事,是为了靠前指挥,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以最快的速度抢工期。大桥是广西的亮点工程,我们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打造成全线的标杆示范性工程!”

  这段时间里,陈宏铭、陈文博天天憋着劲儿琢磨特大桥哪种施工方法更安全更经济,“现在我们的总体方案就是在那两个月里研究出来的。”他们把4米一爬升的液压爬模系统优化为6米一爬升,模板优化成钢木结合,更加轻便,“少一分重量就少一分安全风险,也更加便于进行塔身变截面收坡。”

  对施工环境、水文地质的把控也十分到位。通过收集分析水文资料、询问当地村民、查看两岸民居位置,再通过详细计算,项目部将施工栈桥和作业平台标高由71米降低到69米,可别小看这2米,它大大减少了大量的土方开挖、钢结构的投入。经过两年多的台风、洪水考验,完全安全可靠。

  在陈文博强烈建议下,项目部引进了一套“迈达斯”系统,对结构进行立体模拟验算,虽然花了十几万元,却物超所值。陈文博先用贝雷梁测试了这套系统,发现完全适应,就先后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4次培训。

  虽然只参加过其中一次培训,现任总工程师张长亮却成了行家。

  “没有这座特大桥就不会钻研这个事,这套系统可以推广到现浇梁、跨路孔架等结构计算,从技术层面上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张长亮是2011年3月底来到工地的,“这套系统可以在电脑里建立一个空间模型进行分析验算,以达到安全经济效果,解决了结构整体稳定性细化没有依据的难题。而以前都是用手算的不太可靠。”

  引进先进的ep2000项目管理软件,实现建设项目全档案信息化验收,同时按中国铁建要求,以飞狐灵通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为窗口,进行工程全过程信息录入工作,确保各项管理措施从一开始就整齐划一,各种文件和数据台账完整可靠,为申报“鲁班奖”积累完备的内业资料。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却管由原来的一进一出改成9号墩(低塔)三进三出、8号墩(高塔)四进四出,不但减少了流水管道长度,而且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冷却管的散热效果,更加有效地降低了水化热。

  桥塔线形控制是保证安全质量的关键一环。项目部选定在上午7点到9点30分温差最小的时间段里测量,并用激光铅锤仪复合,进行初步定位和定骨架。为提高精度,项目部将测量仪器从2秒级提高到1秒级,并按照高铁标准进行测量控制,将偏差控制在1厘米之内。

  “浇筑塔身混凝土之前,我们选用了色拉油、液压油、轻机油、木板漆等材料进行了对比试验,最终选用专用木板漆作为模板漆,使塔身混凝土表面光滑。”9号墩(低塔)主管工程师毛宇航还曾拿着秒表进行混凝土振捣时间控制试验,从15秒到30秒之间,每2秒为一级进行试验,发现振捣时间控制在15到18秒之间时混凝土的外观和质量最好。

  在塔身混凝土浇筑中,他们创造性地开发了可以旋转的布料斗,取代了人工抬软管布料的传统方式,使混凝土浇筑既省力省时,分层厚度更好控制,又减少了模板污染。

  在9号墩(低塔)附近的空地上,有一个5米高、与桥墩相似的混凝土结构物,上面除了钢绞线外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仪器、配件,陈文博说:“这是我们与西安长大公路工程检测中心合作,一次性投入数十万元做的环向预应力试验墩,进行钢绞线摩阻系数、伸长量、混凝土应力等‘全寿命’测试,为桥塔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2012年7月,正是大桥施工高峰期。因在悬灌梁施工中卓有成效、在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一公司有专干“悬”事之称的李俊杰从青藏高原匆匆来到了邕江边上。当黄总监带着李俊杰去广西吉泰投资公司汇报工作,说是大桥8号墩0号块要在9月底完工时,吉泰公司领导还不太相信:“只有2个半月的时间,干得下来吗?”李俊杰掷地有声地说:“就是脱一层皮也要把活干下来!”

  回到项目部,李俊杰就把铺盖搬到了江北的8号墩(高塔)生活区。他们为每道工序设定节点目标,以工序时间卡控工期。8号墩0号块需要一次浇筑800立方米混凝土,受场地限制,泵车无法从陆路进入工地,走水路岸边水太浅船靠不了岸,李俊杰就组织十几个工人用两天时间修建了一个临时码头,用船把2台混凝土运输车、2台泵车、2台发电机及一些小型材料运到了高塔工地,还增加了一个拌合站机组,解了燃眉之急。

  在混凝土浇筑时,因为在泵送混凝土时泵管受力很大,固定不好就会损坏模板,李俊杰看到工地上放着一些暂时没有用的塔吊标准节,就灵机一动,将塔吊标准节作为泵管支架,“得动一点脑筋,才能想到这种方法。”陈文博赞许地说,“如果是坐在办公室里,那是永远想不到解决办法的。”

  8号墩最终于9月28日完成了0号块混凝土浇筑,获得了30万元的奖励。

  斜拉桥塔身施工中6米一节段,一节段有17层环向预应力索预埋在里面,“非常复杂,要很精心、很精细才行!”李俊杰说,“完成一层后,工人就下不去了,必须一次成功、一次成优!”

  环向预应力索孔口定位安装最难,占用时间最多,一天只能干2层,17层得八九天才能完成,一个循环就得1个月,这对工期压力巨大的项目部来说实在是件让人烦恼的事。

  针对这个瓶颈,项目部与施工队负责人、班组长开“诸葛亮会”,通过增加工人、24小时三班倒、完成节点目标就及时奖励等措施,将一个循环缩短到25天,最短只用了22天,大大减轻了工期压力。

  最让试验室主任王洪生高兴的,还是C55高标号混凝土配合比的配制成功。

  斜拉桥的锚索要张拉3次,这就要求悬灌梁混凝土在14小时内不能初凝,而一般混凝土5小时就要初凝了,为了达到延长初凝时间而不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目的,王洪生带领试验人员从2012年4月开始进行配合比试验,在近8个月时间里做了近300组试验,直到11月份才确定下来。

  “主要困难是在广西找不到合格的粉煤灰,如果从湖南运来就比水泥还要贵。我们就想办法找其它材料代替,并模拟现场自然条件进行了数百次的试验,最终选定了当地的粒化高炉矿渣粉作为添加剂,各种指标都很好,终于解决了大难题。”王洪生笑着说,“如果配合比出不来,悬灌梁混凝土就无法施工了。”

  项目部副经理王成合是位经验老道的管理人员,他竖起4根手指头说:“我们南宁外环3标项目部除了大冲邕江特大桥外,还有4个亮点。一是试验室、拌合站场地建设,被称为南宁外环“第一站”,在全区推广;二是那容互通区的钢筋集中加工场,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多次组织其它单位前来观摩;三是全线唯一的一座隧道——旧村隧道标准化施工和场外布置也是一大亮点,每次检查都要被表扬;四是那容互通梁场场地布置、规范化管理和梁体质量。采用模板漆进行模板处理,梁体混凝土表面如镜子般光亮鉴人,前来检查和观摩的人员说,在全广西还没有这样亮的梁体。”

  全力以赴

  奉献如歌歌满江

  南宁外环早一日通车,就能早一日为南宁的经济发展作贡献,就能让南宁市民的出行早一日更加便捷。为了这个目标,无论是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广西吉泰投资公司,还是南宁外环的全体参建人员,都在夜以继日地努力着、奉献着……

  吉泰投资公司以开展“一号六岗”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先后开展了“项目建设年”、“质量管理年”、“安全生产年”、“党组织建设年”、“增收节支年”等专题活动,在全线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生产高潮。

  与此同时,公司班子也坚持现场办公,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还坚持夜巡制度,在最可能出问题的时候到一线加强巡查、督促。

  “业主领导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只要我们有现场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一个电话他们就能及时到现场办公解决,处理事情挺快的。”项目部副总工程师兼技术部长盛捷说。

  项目部承建的那容互通立交桥原施工顺序是先做跨柳南高速公路再做两边,可因为柳南高速公路是交通要道,封路施工困难,项目部就建议先施工两边,最后再施工跨柳南高速公路现浇梁,吉泰投资公司很是支持,帮着项目部调整工序,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节约了大量时间。

  “最让人烦心的事就是刚上场的时候。我是第一次来广西,来的时候正是夏天,可晒死了。大家很辛苦,都瘦了不少。”这一连串日子王洪生记得很清楚:2010年7月1日,他与陈宏铭、陈文博、农朝思他们一起挑选试验室的场地,5日选好地方,6日就开始平整场地,11日盖房子,16日试验仪器招标,18日仪器进场,25日安装完毕,26日仪器全部标定,是南宁外环全线最快建成的试验室,并以高标准成为试验室建设的典范。

  为此,2011年广西新上项目的参建单位都来试验室观摩,学生也来这里实习,最多时一天要来好几辆大客车。

  “调查砂石料是最辛苦的。当时天气很热,最高温都有40多度了,我们就在太阳底下暴晒着到处跑,最远时跑到了110多公里外的合浦,一天最多时跑了4个地方,就是为了选到价廉质优的材料。”王洪生说,“现在我们已经做了4000多组试件,没有一组不合格的!”

  项目部成为广西“平安工地”建设的典型示范工地,安全总监苑新军和安质部功不可没。

  大冲邕江特大桥高低塔都配有电梯和塔吊,安质部安排专人进行维修保养,交接班时都要及时维护,上电梯还有专用的安全通道。安质部在水上作业平台上配置了救生衣、救生圈等物资;高空作业平台全封闭,并进行双层防护:里层是钢丝网、外层是绿色密目网;还专门雇用了2个村民,高低塔各一个在工人下班后清扫现场,做到工完料清场净。

  项目部专门安装了视频远程监控设备,并与广西交投集团、高投公司、吉泰公司联网,在办公室里就能随时通过视频监控作业面。

  苑新军说:“我们现场的安全员管得很严,难免要与工人发生矛盾,有次还差点打了架。”

  那是因为有位喝过酒的工人要到塔身作业,现场安全员谢建芳发现后坚决不让,就发生了争吵,甚至还有肢体接触,但最终谢建芳还是坚守原则没有放行。

  毛宇航是“80后”小伙,自开工后就一直住在邕江边。2012年3月17日,毛宇航加班到深夜2点半,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宿舍倒在床上就睡着了。18日凌晨4点,他正睡得香时,突然被同事喊醒:“你老婆快要生了!”毛宇航一激灵,拿起手机一看,没电关机了。一问,才知道他老婆打不通他的手机就打到同事手机上了。

  19日赶到家里时,他的女儿已经顺利出生了。

  “我们这还有欧阳伟、付继明,在自己孩子出生时都没有守在老婆身边。”毛宇航说,“因为工作忙,我们对家庭实在是照顾不到,心里很是内疚啊!”

  2012年10月,毛宇航老婆辞掉了年收入二三十万元的销售工作,带着不足一岁的女儿来到了工地,一家人终于可以同看一江风月了。

  张长亮说:“我老婆经常在电话里说她老公变成了邕江特大桥的老公了。”

  张长亮是北京人,他母亲身体不太好,最近家里还在装修,就他老婆一人在里里外外操持着,难免有所埋怨。而张长亮从不把家里的烦恼事带到工作中,对自己要求严格,每天都要到现场爬上爬下检查、与陈文博他们研究最佳技术方案……

  “嫁给工程郞,只能满山跑。”李俊杰颇为感慨地说,“我们干工程的就如风筝一样四处飘荡,很是对不起家人呀!”

  “能让我们感到自豪的就只有这条路、这座桥是我们修的了!”

  ……

  冬日的江风略有寒意,而大冲邕江特大桥的工地上依然热火朝天。为了早日通车,为了铸造精品,建设者们一如既往地奋战在青山绿水间而无怨无悔……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