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仙境罗山 |
![]() |
△罗山旅游项目集群 |
![]() |
△新建中心幼儿园 |
![]() |
△村庄健身广场 |
![]() |
△夼上艺术区 |
![]() |
△农家文化大院 |
![]() |
△玲珑毛公山 |
![]() |
△生态文明村 |
![]() |
△神鳌助神功 |
玲珑镇地处亚洲最大黄金矿田——罗山腹地,是“中国金都”——招远市的黄金生产重镇、环渤海经济圈的明星乡镇。全镇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10公里,总面积78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3.2万人口。曾获得“全国小康示范镇”、“山东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山东省安全文明乡镇”、“山东省首届改革创新五十强乡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称号。
玲珑镇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富美文明新玲珑为目标,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一幅金瓯圣地跨越发展的画卷正在悄然展开:2012年,玲珑镇实现GDP34.84亿元,增长8.1%;实现财政收入9308.9万元,同比增长32%;人均纯收入11168元,增长10.8%。完成国内招商引资10.2亿元,实际到位外资960万美元,进出口384万美元,全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陈菲菲 杨雪杰
“转调并举”激活特色产业
玲珑镇的黄金资源源于天赐,玲珑镇黄金产业的发展更在人为。去年以来,完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对安全避险系统进行巩固完善;进行特殊作业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引进新型浮选及回收设备,将选矿回收率提高到97%以上……一项项有力的举措,确保了玲珑镇黄金产业的平稳发展,2012年,玲珑镇生产黄金48145两,同比增长290.15%,完成财政贡献6777.5万元,同比增长42.6%。“2013年,这组数据将被再次刷新,玲珑镇将以健全的制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工作,确保全镇黄金生产再上新台阶。”玲珑镇主要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讲道。
“资源有穷时,发展无尽头。”面对黄金产业如此辉煌的成就,玲珑镇没有停止进取的步伐,反而以超前的远见和过人的胆识力促黄金产业转型,非金产业正在玲珑镇热土上蓬勃崛起,数股新型产业力量正在成形、发展、壮大:华东橡胶在整体行业走低的环境下,强化管理,拓展业务范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罗金工程小李家分公司投资5200万元扩大了雪龙黑牛养殖规模,成为黄金转型成功典范;成立短短8个月的乾晟物流已经贡献地方财政收入近140万元。
今天打造的项目,决定着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玲珑镇凭借远见卓识,将“转调”的触角伸到了招商引资领域,突出“以强招商、以金招商、园区招商、旅游招商”四大主题的建设理念,深入研究产业转移规律,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做到了提前科学规划,全镇统筹发展。2012年玲珑镇共规划实施总投资55.7亿元的9个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05亿元,涉及农业观光、房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仅2012年一年,玲珑镇启动的非金项目就达11个。
黄金产业,是玲珑镇的骄傲。玲珑人从掘金到炼金,再到“以金生金”、“金外生金”,在黄金产业转型的征途上,玲珑镇既有资金和技术的优势,也有前瞻性的眼光。通过不断纵深拉长黄金产业链条,大力培育非金产业,积极构建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将黄金产业转型落到实处,玲珑镇成功撬动旅游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玲珑镇,黄金不仅仅是黄金,而是一条聚合产业链,是一股强劲的驱动力。
“软硬双驱”打造旅游强镇
大手笔投资硬件建设,深挖掘景点文化内涵,玲珑镇旅游业借助“软硬双驱”的强大动力,发展势头迅猛。玲珑镇以“以旅游为引导,以工业为支撑,以城镇化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打造特色旅游乡镇”的发展思路,正在把特色旅游开发打造为镇域经济发展新的发力点。
重金投入景点建设和旅游相关产业研发,为玲珑镇旅游产业打牢根基:投资2.4亿元加强罗山旅游景点建设,建设大规模、高档次、富特色的罗山旅游区;投资32.8亿元进行罗山度假区的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及相关产业开发,包括可承办高端接待和会议商务的黄金培训中心项目、金都第一五星级酒店和以会展会馆、商务休闲为主的创意总部基地项目;投资6.2亿元的文化产业区包括淘金小镇、夼上文化艺术区、民俗博物馆、罗山红色文化大型演出剧院等主要挖掘展示罗山文化、黄金文化。
“没想从城区到玲珑镇这么方便,居然有专门的旅游专线通到罗山脚下。”“而且这里的城镇化建设搞得真不错,我路过镇上的幼儿园,感觉和咱们成立的规格一样高呢。”雪后初霁,一位来自青岛的游人不仅被眼前的罗山雪景所吸引,更为玲珑镇的旅游配套设施所震惊。在罗山河、马山河两侧,投资9000万元打造的道路景观,沿河道整洁宽阔,河边树木的枝条上覆着一层雾凇,别具美感。登山途中不觉寒冷,下山后在罗山旅游区的室内更是温暖,投资900万元将水、电、暖气等配套设施接通至罗山旅游区,为旅游项目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个镇要发展旅游产业,必须完善镇域功能,增强承载力,否则搞旅游就是无源之水。高素质的城镇建设不仅可以实现高标准的城镇环境,而且可以借助旅游业的发展,成为高能量的经济载体。”玲珑镇主要负责人对如何发展旅游有着独到的见解,“硬件的打造还需注入文化内涵,才能给玲珑镇的旅游事业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说到玲珑镇对旅游景区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就不得不提别具人文魅力的夼上艺术区。夼上艺术区位于罗山脚下,是一处利用废旧厂房改造而成的“798式”的文化艺术旅游胜地。该景区原有厂房被粉刷成白色外墙;办公楼被改造成一间间独立的艺术工作室;职工宿舍楼被改造成艺术宾馆;仓库被简单装点后变成艺术陈列区;原有的生产车间,被改造成艺术品展区。而另一处交融黄金文化、财神文化、市井文化、民俗文化的特色景点——淘金小镇,则堪称是中国冶金历史“活化石”,2012年6月开业至今,淘金小镇已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玲珑镇依托罗山的山水人文和当地特有的黄金文化元素,注重挖掘富有文化内涵和符合自身特色的景观,如今,该镇旅游业正借势崛起。
“现代农业”实现强农惠农
二三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农业并没有成为玲珑镇的短板,在这里,农业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土地效益实现最大化。
优化农业设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投资274万元实施“530”灌溉治理工程,加固台上等四个村扬水站,浆砌高家2公里渠道,治理睦邻庄等村河道2.3公里,清於渠道16千米。同时投资367万元对睦邻庄、大蒋家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规划建设容积300立方沼气池项目建设主体已建成。
玲珑镇将“转调”思维引入农业领域,促土地流转、调种植结构,现代农业顺势突围。投资8040万元的仙人山农博园已经完成投资1898万元,山顶围墙、场地平整、道路硬化等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欧家夼村发展蔬菜认领园,将现代农业刷上旅游色彩;发展新型果园1192亩,其中盛家村投资金21万元对260亩果园进行现代化规范管理,并已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虎王庄投资85万元对210亩老果园进行改造;东路家栽植核桃、金银花等各类经济苗木31万余棵发展循环农业;鲁格庄大樱桃采摘基地、东疃卜百亩绿化基地已完成;沟上蔬菜大棚已建设大棚9个共90亩;2012年全镇共新注册各类农业合作12家,涉及苗木种植、蓝莓种植、新果品种植、农机等多个类别。
绿色生态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玲珑镇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目前,全镇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三品”认证品牌已达到3个,涵盖范围包括果品、蔬菜等。同时,玲珑镇创新立意,激活现代农业,发展旅游观光。玲珑镇扎实开展小城镇建设,倾力打造生态文明乡村,优化农业大环境。
“生态文明”扮靓玲珑新农村
如果问玲珑镇睦邻庄村村民纪好任,镇上的生态文明搞得怎么样,他一定会用切身感受告诉你:村里的垃圾不仅有人清运,村头还建起了垃圾转运站;硬化的村路旁载满了金银花、石榴树,路灯也亮起来了。“就俺们村这么美,还算不上镇里的生态文明村呢。”
经济强村基本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但是经济欠发达村由于受到思想观念落后、缺乏财力支撑等因素制约,村庄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不配套等现象比较突出。经过调研,玲珑镇最终选取寨子、西疃补、官家河等11个相对落后村进行重点打造,并邀请专家精心编制了玲珑镇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步骤及措施。
调研后,玲珑镇按照“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文化”的要求,精心编制了《玲珑镇生态文明创建实施方案》。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牵头,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多名两委成员驻村指导组织实施。
通过规划“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平安和乡风文明”七大工程,如今玲珑镇的11个生态文明创建村面貌一新。硬化街道14万平方米,安装路边石12000米,新增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148件(套),11个创建村全部进行了村级服务和活动场所改造。目前,全镇村庄主街道硬化率已达100%,70%以上的村庄所有街道全部硬化。为高标准推进村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资金2990万元。
建设生态文明村镇,改善环境是基础,兴业富民是保障,全民参与是关键。玲珑镇在发展新途径上下足了功夫,全镇合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旅游为抓手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新建蓝莓、苹果、樱桃、蔬菜采摘园,新发展无公害蔬菜大棚18个,生态养殖小区6个,优质果品基地5个,有机蔬菜基地2个,循环农业示范点2个,有10个村达到“一村一品”要求。
玲珑镇不仅将建设生态文明建到实处,更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普及到了村里。西疃卜村支部书记王华兴为了村里活动场所的建设,带头将自家菜园拆除,拆除村内违章建筑先从自己的亲属开始,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觉拆除全村所有乱圈乱搭建筑。西疃卜村仅是玲珑镇文明理念建设的靓影之一,“改建”不仅没有没有成为玲珑镇建设生态文明村的拦路虎,反而吹开了玲珑镇和谐的文明之花。主动筹资新建牌坊、车库、小公园的小李家村、积极进行村内硬件建设潘家集和官家河村、投资160万元对村南、村北道路进行了硬化的吕格庄村,玲珑镇生态文明乡村的新风吹遍了辖区内的31个村落。
以生态文明扮靓新农村,不仅有利于优化当地生态环境、指导生态农业发展,而且为玲珑镇发展生态旅游打下坚实基础,将生态意识科普到寻常百姓家。
“玲珑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生态文明乡村创建过程中,村民自始至终都做创建工作的主人,出动义务工7000多个。”玲珑镇主要负责人深情地说,“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我镇的生态文明建设已初见成效,下一步,玲珑镇将继续创新发展思路,群策群力谋划,立足优势,挖掘潜能,打造“金色罗山、生态玲珑”的金字招牌。”
“数字民生”再创幸福新高度
玲珑镇始终把关注并改善民生、提高人民满意度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用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来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全力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玲珑镇投资120万元新建便民服务中心,在全镇推行群众事务委托代理制,创新为民服务办法,重新整合办事程序,由村干部全程代理群众需到政府办理的日常事务,提高了为民服务效率,在最大程度上服务于群众。全年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民办实事80余件,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总投资达到1800余万元。
在落实上级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玲珑镇还在新农合方面每人补助10元,养老保险每人补助20元,低保覆盖面达到5.12%,每年老人节给予90岁以上老人200元、百岁老人700元特殊补助,累计投入380余万元。
在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玲珑镇先后投入资金40多万元对镇中心学校进行了改善;筹措12万余元对各校进行了绿化、美化和部分校园文化建设;投资600多万元建成招远市第一家乡镇中心幼儿园,并接受山东省乡镇中心幼儿园认定评估;村、镇两级配套10辆校车全部到位。投资200多万元,改造乡镇卫生院设施,提高医疗服务层次,同时在全镇建立了12个社区卫生服务室,实现了医疗服务关口前置,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
此外,玲珑还投资800万元将第二条暖气管道铺设到镇驻地;投资160万元新建生活污水处理厂,对驻地所有生活污水进行全面处理;投资200万元对山岭车件至潘家集路段进行绿化、亮化等综合整治。对民生社会事业的大力投入,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