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博与残疾儿童在一起
△孙建博与职工一起参加绿化劳动
原山内无资源,外无名气,却能成为全国4588家国有林场的一面旗帜,关键是有一位好的带头人。
——一位到原山挂职考察的林业局局长这样说
孙建博,淄博市原山林场党委书记,一级甲等肢体残疾人。腿脚的不便并不妨碍他在思想领域跋涉的高度、在实践上推进的深度。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上千名干部职工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原山林场从一个欠债4009万元的“要饭”林场,发展成总资产10亿元,年收入达5亿元的全国“十佳国有林场”。在全国4588家国有林场仍有近4000家贫困度日的今天,原山林场脱颖而出,不仅走出了一条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实施林业产业化的路子,而且实现了山绿、场活、业兴、人富的目标,孙建博也被树为全国务林人的楷模和标兵。
与时俱进与永远创新
“企业要想生存,不仅要与时俱进,更要快人一步、永远创新。原山的改革每时每刻都与创新紧密相连,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有危机感。”
原山林场经营面积42968亩,山不很高、林不很大,却是全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孙建博说:“这面旗帜上写着两个字,那就是‘改革’。要‘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
1996年12月31日,孙建博走马上任国有淄博市原山林场场长。然而,迎接他的没有鲜花和掌声,却是一个累计负债2000多万元、内部管理混乱的烂摊子。加之,组织上把同样负债2000多万元、职工13个月未开工资的市属良庄园艺场划归原山管理,当时的原山,从党员干部到职工群众都被一种悲观的情绪笼罩着:正常人都管理不好,孙建博一个残疾人来林场能干啥?
顶着巨大的压力,孙建博与林场班子果断关停并转了6家亏损企业,对下属企业能股份的股份、能租赁的租赁、能私营的私营,很快使林场的经营管理走上了正轨。就在林场上下对这位残疾场长开始投去敬佩目光的时候,他却出人意料地作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发展森林旅游。
17年前,多数林场是守着绿色聚宝盆却吃不上饭,当时提出发展森林旅游,将生态转化为财富,明确亮出“原山旅游”品牌,是需要超前眼光和魄力的。“咱林场刚稳定下来,哪有资金上项目?原山经不起任何折腾了!”这一次,就连一贯支持孙建博的一班离退休老同志也站出来坚决反对。他们的儿子、孙子都在林场工作,时刻关注着原山的动向哩。
在一片质疑声中,原山开发的第一个旅游项目——森林乐园破土动工了。孙建博就是这样,只要认准了的事情就要一干到底,坚决干好!没有资金,他和林场班子便带领职工亲自干。寒冬腊月,大伙儿在工地上搬石头、和水泥、砌石堰……分不清哪些是林场的干部,哪些是雇来的民工。一位旅游局长到原山调研,一下车就被热火朝天的景象感动了,脱掉大衣二话没说便一块儿干了起来。
1999年6月1日,山东省第一家森林乐园开园了,原山生态旅游一炮打响,全省的新闻记者和旅行社纷至沓来,不到半年时间,投资便全部收回了。不久,全国第一个假日旅游政策很快出台,原山国家森林公园由于先走一步,迅速成为全省森林旅游的热点,短短5年时间,原山旅游的收入便由当初的不足20万元,迅速扩张到3800万元,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原山搞森林旅游,不仅没有破坏生态,并且把生态文明的理念传播给了游客,林场的森林覆盖率由1996年的82.39%,增长到92.6%,并且生态质量大大提升。省林业厅多次在原山召开现场会,在林场中推广原山模式。
森林乐园的成功不仅为旅游收获了第一桶金,更收获了原山发展旅游的经验和信心。现任原山林场场长高玉红自豪地说:“全省第一支专业森林防火队、全市第一家4A级景区……不仅是旅游方面,靠着孙场长这种战略眼光和始终坚持创新的能力,原山相继创造了几十项国家和省、市第一。”
孙建博的创新不仅体现在经营上,也体现在管理和用人上。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机制保证,他上任之初,林场植树造林成活率非常低,年年栽树不见林。孙建博把宜林地分段编号,每人承包一块,包期3年,拿出工资的20%作为抵押金,秋后验收成活率达到85%以上才补发并兑现年底奖金。这一举措使原山林场造林成活率一下子提高到90%以上。在用人方面,孙建博打破事业单位的条条框框,领导干部取消终身制,能上能下,使一大批有能力、有抱负的年轻人走进了场领导班子。孙建博常常告诫他的团队,作为一个决策者就要时刻想着“明天的事”。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原山大发展的一年。10月22日,原山投资20亿元六大项目成功奠基,涵盖了旅游地产、生态林业、旅游服务和文化产业等板块。有人赞叹,原山发展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而更多的人则质疑,国外金融危机,国内房地产市场不明朗,原山选择这个时候上大项目是否明智。孙建博则说:“在大多数人都不看好的时候,恰恰说明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中央坚持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是不容置疑的,关键是自己如何把握。眼下,水泥的价格只有过去的一半,钢材价格甚至只有三分之一,我们在这个时候上项目可以事半功倍,节约大量的资金。等到市场全面启动,我们的项目早已建成,并产生良好的效益。”好一个精明又高明的孙建博。
干事创业永远充满激情
“干事创业没有终点。自从干了林场,我就像高速路上急速行驶的汽车,永远也没有下路口,除非汽油耗尽,没有停下来的那一刻。”
一位记者说,每次到原山,发展变化都非常的大,唯一不变的,是孙建博那种从内心迸发出来的创业激情,而且越到原山发展遇到困难、遇到阻力的时候,他的这种激情越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林场现代化的办公大楼里,每天第一个进办公室的必定是孙建博,比职工整整早了1个小时,这一习惯他已经坚持了17年。
计财科长刘持刚在孙建博身边工作多年,他说,孙场长不做则已,要做就一定做到最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最看不惯那种对待工作稀松懈怠的人。有一次,北京的一个项目急等着落实,孙建博带着司机小徐乘火车赶到了北京,事情办好后,领导请孙建博住下来四处看看,孙建博婉言谢绝了,当天晚上便赶回了淄博。结果车到了自家楼下,腿却疼得动不了。
2005年是孙建博任原山林场场长整10个年头。此时的原山生态旅游风生水起,不仅消化、偿还了全部内外债,率先在全国国有林场中为职工办理了“五险一金”,职工工资、住房条件在当地都首屈一指。而且就在这年5月,新华社内参选编刊发《山东原山林场闯出国有林场改革新路》专稿,对原山自强不息、深化改革、摆脱困境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报道,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的重视,国务院领导专门作出批示:原山林场的改革值得重视,国家林业局可派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供其他国有林场改革所借鉴。原山林场被国家林业局树为全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一时间,全国的国有林场纷纷到原山参观学习,最多时一年接待了200多家。一个既无资源又无名气的小林场能够在全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许多人在敬佩之余,也认为原山的事业很难再有大的发展了。就连林场内部也传出了“10年辛苦不寻常,应当停下来歇歇”的声音。
面对鲜花、掌声和职工思想松懈的局面,孙建博却异常冷静。他迅速研究出台了《原山林场“二次创业”第二个“三年计划”》,先把中层以上人员召集在一起进行学习,又亲自带队到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完了看完了,他才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干事业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大家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很快将回到1996年之前的状况。”一番话让林场上下醍醐灌顶,有了更高追求,很快焕发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就在这一年,一个旅游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从经营景点向经营品牌转变的方案出台了,原山走出林场干林场,在全省林场中成立了第一家绿化资质企业,文化产业悄然兴起,房地产业也开始了存量土地的储备……
7年过去了,当时与原山同期发展起来的旅游景点,许多已经很难寻觅踪迹。而原山相继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三年计划”,这面旗帜不仅在全国林业系统越发鲜艳,而且在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创先争优等多个领域成为全国的学习典型。
2012年,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视察原山,淄博市委书记周清利等领导多次到原山调研,支持原山做大做强,经过十几年的运筹,原山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强大机遇。孙建博对下面的人说:“工作不靠哪个领导安排,自己要抢着干。机遇也不是等来,需要自己争取。”孙建博迅速调整了发展规划,要求提前1年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前3年实现总量翻一番的目标,尽快成立第一家国有林场担保银行,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走出一条现代国有林场资源整合、改制上市的新路子……每当说起这些,孙建博身上仿佛总有使不完的劲儿。
原山林场办公室主任郑良星一年也难得休息几天,他说:“在原山,职工很幸福,干部很辛苦。但是,这种辛苦是伴随着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没有大发展这个平台,就不可能有个人才能施展的空间。孙书记身体不好尚且如此,将心比心,自己没有理由懈怠。”
郑良星说,自1996年至今,孙建博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和节假日,就连每年的大年初一,也是在看望了护林员之后,回到办公室。过年没有乱七八糟的事物打扰,可以静下来详细谋划新一年的发展。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