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谋发展 克难攻坚创佳绩--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凝心聚力谋发展 克难攻坚创佳绩

2013年02月01日07:14    来源:广西日报    手机看新闻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左二)深入罗城调研,共谋建设美丽幸福仫佬山乡。吴耀荣/摄

  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石生龙(右三)到罗城检查指导党政领导干部廉洁履职社会监督工作。 韦如代/摄

  河池市委书记黄世勇(右二)、市长何辛幸(左二)到罗城现场办公,力推罗城又好又快发展。 吴耀荣/摄

罗城县委书记黄平权(右)深入农村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周子琳/摄

罗城县长银邦克(左一)检查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情况。韦如代/摄

  罗城以2014年县庆30周年为契机,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图为罗城港(牛毕)火车站开工现场。 韦如代/摄

新编大型仫佬剧《玉笛情缘》跻身广西舞台艺术精品行列。韦如代/摄

罗城县公安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 银胜春/摄

罗城大力发展毛葡萄产业,图为生机勃勃的葡萄园。

罗城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图为小长安镇崖宜屯一角。韦如代/摄

  韦如代

  2013年2月1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两会”胜利召开。2012年,是罗城发展历史上较为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形势,在自治区和河池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罗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优”为工作总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按照河池市“五大工程”建设要求,紧紧围绕县委“1661”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上档进位”,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

  争取资金河池第一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罗城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该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战略机遇,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吃透、用好、用活各方面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全年共争取到上级扶持项目460项,资金13.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4.6%,争取资金总额在河池市11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同时,经过多方努力,罗城在被列入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仫佬族)发展“十二五”规划县等5个项目县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广西林下经济项目示范县和广西依托城镇化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无土安置”等项目。这些项目,在原来的基础上每年为罗城增加1亿多元的支农、强农、惠农资金,这也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支撑。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优势产业不断壮大

  该县认真实施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金木水火土”五大资源优势,科学布局,实现优势产业增量提质发展。强化对全县涉重金属企业进行整治,依法加强矿产品税费征管。目前,新设置的矿产品监控系统共征收税费2706万元,同比增长88.5%;煤矸石产品税费实现“零”的突破,上缴税费1058万元,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林产品加工企业向“精、深、优”方向发展,林下经济面积发展达83.26万亩,在河池市林下经济发展中排名第一。中天领御酒业、天龙泉酒业技改扩建步伐加快;天然山泉水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年产30万吨的宝之泉天然山泉水项目和年产20万吨的中顺天然山泉水项目已建成投产。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新增糖蔗面积3.13万亩;新增种植两性花毛葡萄2.05万亩,新增水果种植面积排河池市首位;完成核桃挖坎面积2.65万亩;完成推广种植高淀粉红薯1.1万亩。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重大项目相继开工

  该县紧紧抓住2014年自治县成立30周年县庆这一重大机遇,认真组织谋划了总投资145亿元的88个县庆重大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已开工59个,完成投资11.6亿元。计划投资1.93亿元的罗城制糖公司日榨8000吨糖料蔗技改扩建项目一期工程已于去年11月竣工投产,每年将为全县增加3000万元左右的财政收入。群众期望多年的出县大通道——计划投资2.385亿元的罗城至柳城六塘二级公路和计划投资9825万元的罗城港(牛毕)火车站建设项目已顺利开工。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36个,项目总投资31.09亿元,在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成功签订了投资7亿元的年产100万吨水煤浆及配套项目、投资2亿元的罗城国际大酒店项目和投资1.35亿元的兽药生产项目。

  风貌改造步伐加快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该县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纲要、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方案编制以及2个乡镇和100个村庄规划编制的地形测量工作。抽调精干力量,在县城西、县城北征地共1947亩,为进一步拓展城区范围提供了充足的土地储备资源。以打造城乡新风新貌为目标,以“三线一圈”(罗宜公路、罗柳公路、罗融公路沿线和县城区周边)村容村貌改造为重点,注重把仫佬族特有的建筑风格和民族元素融入规划建设中,积极推进于成龙公园、于成龙廉政文化博物馆、龙湖小区、仫佬族新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启动了石围屯仫佬族古民居保护改造工程,完成了小长安镇崖宜屯等4个县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城乡风貌改造初见成效。良好的城乡风貌也带动了生态民族旅游服务业发展,2012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2.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1亿元。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该县加快推进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投入96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医疗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大力实施“文化名县”战略,抓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设,完成了全县11个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及2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并在全国率先实行乡镇文化站创新管理机制。以仫佬剧《玉笛情缘》为代表的一批文化精品不断推陈出新,成立了仫佬族书画院,出版了《仫佬族通史》,仫佬族特色文化品牌打造突显成效。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得到全面落实。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完成发明专利申请12件,科技促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方面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全县连续6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处于正常值范围,成为全区、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亮点。认真开展“万名党员干部进村入屯帮万户”活动,全县有7184名干部职工与8944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年内帮群众办实事好事1.6万件,引进项目和帮扶资金4766万元,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该县积极组织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领导干部下访活动和集中调处农村“三大纠纷”百日大会战,倾听群众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自治区党委、政府一揽子解决原罗城矿务局破产后一系列问题,为平稳接收原罗城矿务局社会职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拓展提升网络问政机制,全县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公开了电子信箱,积极回应网民的诉求,该县被评为全市“网络问政工作先进县”。注重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类犯罪行为,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全县大局保持稳定,公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政法机关工作成绩出色,县公安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和“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称号;县检察院被授予首批“全国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和“全区检察机关基层建设示范院”称号;县法院被授予“全区公正廉洁先进法院”和“全区法院阳光司法示范单位”称号。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该县以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建成了一批集综合文化站、卫生室、计生室等为一体的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基层组织运作更加规范,服务功能得到全面完善。实施党建品牌示范工程,初步形成“一村一品”农村党建工作格局,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融合。注重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把执行力提升作为推动罗城加快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推行“三分之一工作法”,激励乡镇比速度、部门比服务、干部比贡献,打造“早行动、快节奏、高效率”的过硬执行力,有效促进了工作的落实。创新党政领导廉洁履职社会监督工作机制,探索出“双监双带、五权并重、五步推进”的社会监督工作新模式,并将试点工作向县直部门和乡镇延伸,促进了权力规范高效运行,河池市委在全市推广了罗城的经验和做法,全区的现场会在罗城成功召开。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注重加强源头治理工作,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建立了阳光惠民资金电子监控系统,将各项惠民资金全部纳入监管系统,确保了资金管理和使用安全。

  2013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实施“五大工程”推进之年,也是实施该县30周年县庆项目建设的攻坚之年,该县以“强势推进,跨越发展”为总基调,按照“思路不变,方法创新,措施强化,凝聚力量,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河池市委“八新”要求,紧紧围绕县委“1661”工作思路,以县庆项目建设攻坚年为抓手,强力推进“五大工程”建设,更加突出工业强县,全力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更加突出项目建设,全力加快县庆重大项目建设;更加突出城镇建设,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更加突出农民增收,全力发展特色优势效益农业;更加突出开发扶贫,全力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更加突出民生优先,全力保障民生,增进人民幸福;更加突出民族特色,全力打造仫佬族文化品牌;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全力建设生态休闲养生胜地;更加突出和谐稳定,全力营造良好社会发展环境,凝心聚力建设美丽幸福仫佬山乡,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县成立30周年。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