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央等有关部门要求严查公款吃喝。“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茅台和五粮液等名酒价格应声下跌,跌幅普遍达20%至30%。
专家指出,以往某些名酒价格“只涨不跌”并非“市场原因”,而是公款吃喝在为其“撑腰”,不仅导致了国内酒业的畸形发展,而且还助长了奢侈浪费之风的蔓延。
禁令“一剑封喉”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全国不少地方下发了“禁酒令”;刚结束的各地方“两会”上,“公款禁酒”也成为代表委员的一致呼声……
随着“严查公款吃喝”的风声越来越紧,失去公款“撑腰”的某些名酒终于“扛不住”,纷纷降价促销。
在上海一家茅台酒专卖店,指导价1519元的茅台最低打出1360元的“促销价”。而去年同期,同样一瓶酒,竟被炒到2200多元,还一瓶难求。
另一名酒五粮液的情况类似,记者在上海五角场一家百货店看到,指导价1109元的五粮液以不到900元的价格出售。名酒“只涨不跌”的泡沫似乎已被“挤爆”。
一位酒业销售人员表示,领导干部喜好喝啥酒,啥酒就可以卖得火。而且在酒水市场上,促销人员喜欢施展“饥饿营销”的伎俩,即人为地制造短缺,以此推高价格。实际上,“公款喝酒”一旦被遏制,所谓的“一瓶难求”,很快变成了“吆喝促销”。
遏制公款吃喝待规范
这几年来,某些单位公款吃喝愈演愈烈,公务活动中“酒桌议事”“酒桌拍板”等现象,甚至成了一种“潜规则”。
长期关注“三公消费”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说,相比于公款出国、公车出行,大吃大喝尤其是喝高档酒,更是社会不能接受的,“谁都知道喝酒误事,群众对公款喝酒反映强烈。”与此同时,公款喝酒容易滋生腐败,譬如经办人员收取回扣等。另外,高档酒也是官员收礼的重要方式,因为变现比较容易,实际上“收酒就是收钱”。
在北京回收烟酒的钱先生说,白酒中“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剑南春”等酒回收量大,“其实都是别人送的礼品,收礼人一转手就可变现。”
专家建议,针对公款吃喝问题,应该尽快推出成文规定,明确公务接待中能不能喝酒、喝什么档次酒、喝多少等,要有具体的规范;还要制定相应的惩戒办法,完善公务采购制度,细化财务审计。另外,还要加强舆论监督。
据新华社2月4日电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