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 喜团圆 新华社 发
实习生 赵菁 本报记者 陆一波
“腌笃鲜、红烧狮子头、清炒虾仁、宫保鸡丁、咖喱青蟹、茄汁鳜鱼……”这是市民徐女士列出的自家年夜饭菜单:“在家里吃年夜饭,一家门团团圆圆坐在一起边看电视边吃饭,实惠又温馨。”“节俭风”劲吹之下,今年春节,许多市民和徐女士一样选择在家吃年夜饭。本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者中12.9%今年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为近年最低;八成以上受访者选择在家(自己家、父母家或亲友家)吃年夜饭。
“大家一道准备年夜饭也是一桩很开心的事。”年逾七旬的刘阿婆坚持每年下厨给家人做年夜饭,这两天他们家又忙碌开了:大儿媳早早准备好鸡鸭鱼肉等送了过来,二儿媳买了一大盆文竹、春联、灯笼等替她装扮公寓,女儿则买了瓜子、糖果等,上大学的孙女和奶奶一起下厨做汤圆和春卷。每年大年夜,刘阿婆总会从早忙到晚:“一点儿也不觉得累,有啥比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更开心的呢?”她的家人也说道:“比起在外面吃年夜饭的拥挤和 ‘翻台’遭遇,年夜饭在家吃更舒心。”
除了全部菜肴自己“买汏烧”,也有市民选择半成品年夜饭套餐。一些饭店推出的“经济型”半成品年夜饭颇受市民欢迎。尤其是中低档价位的套餐最为吃香,价格上千的高档套餐则少人问津。绿波廊3800份售价628元的半成品年夜饭套餐早已销售一空;新雅饭店卖得最好的是888元的“家宴”套餐,杏花楼推出的698元套餐也十分热销。汪小姐订了新雅的年夜饭套餐,相比自己准备原材料,“年夜饭套餐菜色好,价格也实惠。”许阿姨买的是698元的杏花楼套餐:“有没有鲍鱼海鲜并不重要,吃得开心就好。”
还有一成多受访者选择去饭店吃年夜饭,但“理性消费”已然成为今年年夜饭市场的主旋律。鲁先生订了一桌年夜饭,饭店推荐的菜单里有“螺头炖翅汤”、“葱香大连鲍”及“霸王海青斑”等菜肴,一看有鱼翅、鲍鱼及高档海鲜等,他立即与饭店商量调整菜单,换成了较为家常的炖草鸡汤、乳鸽及笋壳鱼:“不是吃不起,而是觉得没啥必要。”最终,10多人一桌的年夜饭,花了2000多元。许多市民也和鲁先生一样,饭店订年夜饭讲究的是经济实惠,而不是排场。
几位接受采访的市民也都认为:“中档套餐里的菜色已经足够满足需求了,吃得太昂贵反而‘没意思’。”上海老饭店副总经理周忠善介绍,今年上海老饭店的年夜饭分为两档,2688元和3188元。3000元以下的中档价位套餐最受市民青睐。而为了制造“阖家欢乐”“团圆喜庆”的节日气氛,一些饭店更是请来摄影师免费给前来就餐的家庭拍摄“全家福”。“年夜饭,吃的就是这个团圆的感觉。”
还有市民则“错峰”吃年饭。顾小姐一家的年夜饭放在小年夜吃。精打细算的她告诉笔者:“小年夜外出就餐更划算,可以自己点菜,价格和平时相比变化不大。”她算了一下,只需2000元不到,一家10口人就可以吃一顿丰盛的“年末大餐”,便宜了近三分之一。
近来风靡网络的“光盘行动”也已瞄准年夜饭餐桌,“年夜饭也要避免舌尖上的浪费”、“杜绝中国式‘剩’宴”。许多网友纷纷晒出“光底的盘子”,接受采访的市民也都表示要响应倡议,“年夜饭争当‘避剩客’”。“要是年夜饭没有‘光盘’,我们还会打包。”已经在餐馆订好年夜饭的孙先生说道,“打包带走也能讨个‘年年有余’的好彩头!”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