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2月20日电(记者 周勉)每年春节回家前最大的期待,便是能够吃到只有在家乡来凤镇才能吃到的“来凤鱼”。求学工作离开的十多年时间里,“来凤鱼”成了一种念想。
家乡在重庆市璧山县,旧时称来凤驿,与龙泉驿、双凤驿、白市驿合称成渝古道“四大名驿”。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唐德兴、唐治荣为首的一帮厨师,在继承川菜传统烹制手法的基础上,烧取出以“麻、辣、烫、嫩”为主要特征的“来凤鱼”。有人说,来凤鱼是近年来流行的重庆“江湖菜”鼻祖。
在记者小时候,逢年过节能吃到以河鱼为主要原料的花样多达数十种的“全鱼宴”,除了对重庆江湖菜烹饪手法影响深远的麻辣鱼、豆瓣鱼外,还有口味多样的荔枝鱼、瓦块鱼、回锅鱼片、粉蒸鱼、熘鱼丸等等。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前的小镇,人口不过2万,镇上主干道两边都是古朴的吊脚楼房,但因为老成渝公路横穿其间的缘故,小镇似乎从未有过冷清的时候。每月时逢三六九日赶集时,路上更是被熙攘的人群和密集的摊位堵得水泄不通。
1995年,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小镇开始渐渐失去往昔的繁华,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小镇边上的油菜田和稻田也一退再退直至最后消失。曾经主要服务过往司机旅客的餐馆不见了,厨师们要么逐渐老去隐退,要么同镇上其他多数人一样,选择到外地营生。
过了几年,随着水煮鱼、毛血旺等重庆江湖菜的兴起,各种“来凤鱼”招牌也出现在全国各地,而最火爆的地方也从来凤镇变成了数公里外的青杠,那里是璧山县几个成渝高速公路出入口之一。做得最好的那家餐馆对面便是高速公路入口,餐馆门口的停车坪上总是停满了外地车,即便是来凤镇上的人也常常前去品尝。作为来凤镇人我也不得不承认,作为来凤鱼精华的麻辣鱼和豆瓣鱼做得比多年前来凤镇上的更好吃了,宰成细坨状的鱼肉用直径半米的大盘装起来,也更加勾人食欲。
本世纪初,重庆直辖市优势的后劲作用越来越明显,璧山县作为渝西经济重镇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来凤镇上或周边也开始出现大量工厂。与此同时,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转移填补,那个萧索寡淡的小镇开始恢复人气。求学或离家打拼的人们如今渐渐事业有成,逢年过节便纷纷从外地赶了回来。最直接的例子便是春节期间,镇上的私家车明显多了起来,很多还不是挂着代表璧山的“渝C”牌照。一度因失去人气而被人遗忘的来凤鱼再次热火起来。随便走进其中一家,你总能看到那些熟悉的菜肴,要么是麻辣鱼或者豆瓣鱼,要么是酸菜鱼或泡菜鱼。
今日中国,古旧小镇向新城的转变在各地都在时刻上演,一些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不可避免地遗失,这可能就是迎接新生活所付出的代价。但人们一定会努力保存那份对家乡味道的记忆,就像记者的脑海里,总是有来凤鱼的味道。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