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启:给山村播种“太阳”--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李运启:给山村播种“太阳”

2013年02月24日03:47    来源: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人物简介:李运启,47岁,中共党员,2005年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高级政工师,现任山东泉兴集团监事会主席、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2012年3月,担任柳泉村第一书记。图为李运启(中)在跟村民一起商量核桃种植。

  □ 本报记者 张环泽

  2月4日上午,记者踏着积雪来到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柳泉村,山村里氤氲着过年的喜庆。

  “第一书记”李运启正带着村干部察看核桃苗生长情况。在柳泉,李运启已是妇孺皆知,大伙称他是种“太阳”的人,给柳泉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修路蓄水解急难

  柳泉村位于大山深处,由5个自然村组成,绵延10多里。全村1841口人,只有540亩耕地,1500亩山地,是远近闻名的特困村。因为穷,村子渐渐空了,年轻人有的出去打工,上学、当兵的则不愿回乡,嫁出去的多娶进来的少。

  2012年3月28日,47岁的山东泉兴集团党委副书记李运启正式到柳泉上任“第一书记”。放下铺盖卷,他就跟下派干部李磊、王峰一道,登门进户走访。经过半个多月调研,摸清了柳泉的底子。随后,李运启召集村“两委”一班人集思广益,确立了柳泉村三年发展规划。

  要致富先修路。柳泉位置偏僻,如果不尽快畅通道路,柳泉将会被彻底边缘化。李运启向泉兴集团争取来帮扶资金,准备修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将5个自然村连接起来,与山外畅通。

  修路时,李运启天天泡在工地上,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与施工人员同吃同劳动,20多天一直坚守在施工一线。这期间,正赶上妻子生病住院,直到半月后妻子手术,他才匆匆赶回去。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男女老少纷纷自愿参加义务劳动,不少村民不仅做路面洒水养护,还给施工人员送来茶水、饮料、鸡蛋、馒头等。

  路通了,水又成了村里最大的制约。三天无雨苗发黄,一场暴雨土冲光。这句顺口溜描述了柳泉土地的瘠薄。

  通过考察,李运启决定在柳泉修建一座拦水坝,将雨水蓄积起来,建成一个1万多立方米的微型水库,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工程测量、勘探等现已完工,近日即将施工。

  柳泉穷,柳泉小学也穷。李运启又想方设法争取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教室终于安装了空调和暖气。李运启对记者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是柳泉的未来,咱低三下四为教育求人不丢人!

  核桃树“拔节”致富梦

  很多“第一书记”打趣说,李运启这个“第一书记”好当,背靠泉兴集团这座大靠山,给钱给物,立竿见影。李运启不这样想:只给“输血”是不够的,关键是着眼长远,就地生财,提升柳泉的“造血”功能。

  一次走村入户调研时,村民徐美法家的三棵树引起了李运启的注意。老人院子里有一棵核桃树,院外有一棵杨树和一棵刺槐树,树龄都是12年。核桃树每年可收140斤左右的核桃,能卖2000元左右,而杨树和刺槐树,大约只能分别卖50元、30元。同样的树龄和土壤环境,不同树种的价值差距如此之大。柳泉5个自然村,仅院内外、村前村后空闲地段就有近10万棵杂树,如果去掉杂树,换上核桃树,几年后,一定会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

  说干就干。李运启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到附近乡镇的洪门、水泉等村,考察庭院葡萄、樱桃种植。在村民大会上,李运启动情地说:“人均只有三分地的柳泉,必须转变传统种植模式。不占用耕地,把村子边边角角利用起来,在庭院,房前屋后,路边,山角等都种上核桃,打造一个核桃基地,柳泉就会成为一座‘绿色工厂’。”

  他向村民们分析了核桃的药用价值和市场形势,并请来专家尝试着用地膜覆盖冬天栽植核桃苗。全体党员干部村民代表意见惊人地一致:“俺们种!”一些杨树、槐树、梧桐树被伐了,栽上了核桃苗;一些花椒树旁栽上了核桃苗。有位村民房前是一个大坑,他花1500元买土填平造地栽种了3棵核桃树。

  村支部书记高伟兴奋地对记者说,按10万棵测算,七八年后,核桃进入盛果期,每年收入几千万元,柳泉家家都是万元户。

  李运启想得更远,将来核桃有了规模,可以引进技术办厂,搞深加工。坐地生财,村民们也不用外出打工啦!

  扒开厚厚的雪堆,记者看到,地膜下核桃苗已发出嫩绿的新芽,积聚着希望,在春天里拔节!

(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