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分文跷和武跷两种。张红军 摄
泊头黑旗高跷为文跷,是胜利路茶店街“同乐会”的民间艺术。张红军 摄
按照黑旗高跷的传统,每年冬季苦练三个月后,才能上街表演。张红军 摄
热热闹闹过元宵佳节。张红军 摄
泊头黑旗高跷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张红军 摄
长城网沧州2月24日电(董传辉)泊头黑旗高跷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它淳朴厚重,幽默风趣,内容丰富,风格奇异。每到传统节日或大型庆典活动,高跷就成为不可或缺的艺术表演内容。
高跷是把演员们的腿绑在木制的腿子上进行舞蹈表演,其腿子都是用木质坚硬的枣木或槐木等制成。高跷分文跷和武跷两种,一般来说,文跷是在一米高的木棍中间六十厘米处安脚踏板,武跷是在六十厘米高的木棍中间二十厘米处安脚踏板。文跷的表演诙谐幽默,注重展示戏剧性、故事性;武跷常表演翻筋斗、打劈叉等高难度动作。高跷的表演技巧有甩步、倒蹲、剪子股、铡草步、背剑、大闪腰、鹞子翻身、翻筋斗等。
泊头黑旗高跷为文跷,是胜利路茶店街“同乐会”的民间艺术,表演者均为男性。黑旗高跷与其它高跷腿子不同的是,它的腿子高一点七米,在一米二处安脚踏板。黑旗高跷的腿子为墨绿色。按照黑旗高跷的传统,每年冬季苦练三个月后,才能上街表演。正月十三下午高跷队“踩街”,即围着城里街道踩高跷;正月十四“拜会”,就是踩着高跷去拜访那些对高跷队有帮助的单位或人士;正月十五“逛灯”和正月十六“溜百病”,要在热闹的大街小巷跑上两整天。
关键词:泊头, 高跷, 表演
(来源: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