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下“低成本生活区”究竟有多低?--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棠下“低成本生活区”究竟有多低?

2013年02月27日07:09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棠下正在为外来工打造宜居的“低成本生活区”。记者莫伟浓 摄

棠下综合市场蔬菜比周边便宜。记者莫伟浓 摄

  文/记者刘显仁

  棠下村聚集20多万低收入群体 正在成为广州“低成本生活区”的一个范本

  棠下生活品价格低周边两成以上 街道还出招解决就业、就医及读书贵问题

  “棠下市场的菜比我们小区市场便宜多了!”家住骏景花园的陈阿婆每天上午都会拉着手拉车,跨过中山大道横穿棠下村,到棠下综合农贸市场买菜。

  如今的棠下街,可以说是广州“低成本生活区”的一个范本。棠下街道党工委书记吴东胜说,街道粗略统计过,棠下辖内肉、菜、蛋等大部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比周边社区要低两成以上,他笑称欢迎抱怨CPI高企荷包顶唔顺的市民到棠下消费购物。

  记者调查:肉菜蛋等主要生活品低周边市场两成以上

  记者近日现场体验了一把“低成本生活区”的魅力。在棠德花苑小区路边停车费是1元/小时;月保也只需150元/月。在棠下小区外最繁华的棠德南路,两侧餐馆基本上都是性价比高著称,在一家较大的饭店,记者发现广告牌打出“烧鹅19元一例40元半只”。

  在棠下综合农贸市场,记者现场挑选了七八种常用生活用品与天河东路侨怡苑市场对比,发现价格普遍低两成以上。一位蔬菜档主说:“每天上午,周边如骏景花园的退休老人都会特意穿过棠下村来我们这里购物。”

  棠下低收入群体聚集

  为何会提出打造“低成本生活区”?吴东胜说,这主要是因为棠下街的特殊情况决定的。首先棠下街有上社、棠下及棠东三个连成一片的城中村,共有10万多套出租屋,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不低于26万人,大部分居住于此的流动人口收入并不高;其次,棠下街辖区还有一个广州最早最大的解困小区棠德花苑,目前已经入住2万多人,而且该小区后续工程已经启动,预计即将新增8000多户。外来流动人口及解困小区里的住户多是低收入群体,打造“低成本生活区”有现实需求。

  此外,棠下村还有多个农贸市场及一个属于集散地性质的农贸综合批发市场,肉、菜等生活必需品因减少了流通环节,售价本来就有优势。而低收入群体属于价格敏感群体,社区周边的商家也习惯以低价作为集客噱头,不敢轻易升价。这些都令棠下更具备“低成本”的优势。

  样本解读:“低成本”非低质 而是“高性价比”

  “低成本”是否意味着“低质”?记者调查了解到,“低成本”并不意味着低质,而是“高性价比”。

  棠下街的第一大举措就是政府牵头通过加大公共投入方面来解决民生难题,让住户真正宜居、安居、乐居。

  在普通生活成本方面,除了棠下、上社及棠东原有的农贸市场外,近一两年来棠下在辖区陆续引进7家平价超市,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增加供给的方式来保持市场物价大幅上涨。但商家要维持薄利必须要多销,棠下街遂加大公共投入,集聚更多住户尽量增加商家的销售额。

  吴东胜介绍,棠下村先后投入近200万元,打通城中村消防通道,清除消防隐患;按照中心城区卫生标准,引进专业环卫工队伍进行16小时保洁,加大城中村保洁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对旧建筑统一进行整饰,实现立体绿化,如科韵路口已投入150万元建幸福广场,提升人居环境。

  棠下还以村为主体,对棠下、棠东村内出租房屋实行旅业式管理,确保人来登记,人走注销,消除治安隐患。

  二是免费解决就业难题。建立异地务工人员就业平台和培训机制,在街道家政综合服务中心设置招工信息电子公告栏和招聘服务窗口,定期举办招聘会、培训班,为辖内异地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求职平台和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为13898名异地务工人员解决就业问题。

  三是尽量就医便利及低价就医。在已有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上,引进一家大型民营医院,开设异地务工人员专诊窗口,满足异地务工人员医疗需求。与中山三院、南方六院、区慢病中心等建立联动机制,为有需要、行动不便的外来人员提供免费接送治疗服务,并每月组织2次医疗专家巡诊。

  四是解决外来人员读书难读书贵难题。引导社会力量创办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优先优惠出租物业给民办学校,近年来,棠下村先后引进民办学校7所,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位81204个。

  记者手记 降低生活成本也是竞争力

  “长安居,大不易”,唐朝诗人白居易因名而“被玩笑”。

  但今日CPI高企,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这个千年前的“玩笑”早已成事实,高生活成本的负面效应正在显现,甚至直接影响到城市竞争力,几年前“逃离北上广”就曾一度风靡,人才正在用脚给一个城市进行投票。

  当然,生活成本最低的区域未必就一定有发展后劲,人才未必就会汹涌而入,决定城市竞争力还有诸多重要因素。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我们能有更多的、尤其是提高质素前提下的“低成本生活区”,对吸引人才及提升城市竞争力肯定有正面影响。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