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最近,首都精神文明办推选出60名(个)“身边雷锋”标兵、“身边雷锋团队”标兵。为纪念开展学习雷锋活动50周年,本报将推出“永远的雷锋”系列报道活动,向读者讲述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60个“身边雷锋”标兵和“身边雷锋”标兵团队的奉献事迹。
我们“身边雷锋”标兵和团队标兵中,有恪守“党员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信念,20多年来坚守在交通枢纽义务为行人指路的“义务指路大王”;有爱岗敬业,在7·21暴雨中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奋不顾身疏通排水管道的“最美环卫工”;有助人为乐,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照顾社区孤寡老人,成立了社区志愿服务队,带动社区尊老敬老蔚然成风的志愿者;有诚信守义,义务赡养非亲老人十七年的淳朴村民;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全社会来关注少数民族、关注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名人。
这些个人和团队,凭着对信念的坚守,用时间和行动,践行着雷锋同志的精神。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雷锋离开的日子里,雷锋的精神仍以薪火传承的方式,在我们身边闪光。他们也在用行动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雷锋,不需要有惊天动地的举动,只要将小的善行,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能汇聚成大爱。
向雷锋致敬。向每一个坚守着雷锋精神的人致敬。
□人物事迹
邸伟民警骨折休假勇救落水女
职业: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垡头派出所民警
荣誉: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标兵
他1997年成为一名人民警察,16年来始终牢记保护人民的职责。2012年4月8日,因公左脚骨折的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龙潭公园散步,看到一名女子失足跌入湖中,他毫不犹豫地扔下拐杖就下水救人,事后悄悄离开。当媒体以《拐杖哥救起落水女》为题报道此事后,派出所的同事从报上的照片认出了他,拐杖哥的身份才被证实。
在妻子眼中,邸伟为人诚恳且孝顺。路上看见别人的车坏了,他就停下帮人修车;看见有人吵架,他会上前劝解。在同事眼中,邸伟人特别仗义,也特实在。平常如果有哪位同事生病或家里有事,他会主动给他们打电话询问情况,只要有困难邸伟肯定第一时间帮忙。
面对救人之后扑面而来的荣誉,他说:“当时就想到我是一名警察,救人是我的职责,本能反应就冲上去了,没什么顾虑。再说,情况危急,都说警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贴心人不是喊出来的,是体现在实事上的。”
刘玉珍天安门广场的“义务美容师”
职业:第二打火机厂退休工人
荣誉:北京市学雷锋先进个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获得者、荣获“北京榜样”称号、“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标兵
76岁高龄的她,从1994年开始,每天坚持到天安门广场义务清理各种垃圾,无论刮风下雨从不“缺勤”,捡拾的垃圾累计上百吨,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天安门广场的义务美容师”。她每天捡拾30多斤垃圾,最多时一天曾捡了2万多个烟头。
说起为啥要干这“费力不赚钱”的活儿,刘玉珍称,往大了说,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北京,北京自然要看天安门,天安门广场要是不干净,她都会觉得脸上无光;往小了说,“天安门广场一直是我心中的家”,为自己家打扫卫生,应该的。
2013年她的新年愿望是:“要是天安门广场、花池子里哪天没有垃圾了,我就能休息了。”
■“身边雷锋”标兵和团队事迹简介
姓名 主要事迹
谢亮 20多年来,坚守在东直门交通枢纽区为过往的行人义务指路。
王万仁 坚持在边远山区从教40多年,将一生积蓄61万多元捐给红螺寺中学。
叶如陵 志愿援助西藏医疗卫生事业31年,退休后回到社区当党员志愿者。
杨玉仙 她倾尽毕生积蓄先后捐建两所希望学校,17个兵工爱心书屋,累计捐赠图书3万余册,捐款80余万元。
马广明 20年来累计义务为社区居民群众修理家电3000多件,服务万余人次。
王自殿 自1996年成为邮递员以来,他独自一人负责2000多住户、20多个单位、1万余人共计45万多件的报刊邮件投递工作,无一差错。
史永乐 先后照顾军烈属、五保户20余名;捐助23名学生完成学业。
李双军 坚持为社区百姓义务服务,先后服务过50多位残疾人、孤老户、伤残军人、空巢老人,累计服务近2万小时。
王晓庆 周末他抽出时间悉心照料6位残疾孤寡老人、资助16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李成友 “城市的美容师”,被誉为“最美环卫工”。
赵葆秀 强忍癌症术后化疗的痛苦,为学生一字一句地辅导,保证了演出的成功。
赵郁 创立了“赵郁创新工作室”,成为“北京奔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王琳娜 提炼出了“追踪服务法”,发放“服务反馈卡”。
王克荣 30余次深入河南艾滋病村工作,消除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陈颖 不怕困难、刻苦训练、顽强拼搏,荣获了一个又一个射击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
张修伟 连续多年照顾社区老人,积极主动服务基层官兵。
朱利君 多年来义务加班781个工作日,连续五年无服务举报和安全事故。
齐军喆 作为北京市第六批援藏干部,发扬“老西藏”精神,把专业知识全部用于受援单位。
张向辉 从事机场消防工作18年,参与灭火救援战斗1700余起,抢救被困人员10余人,排除爆炸、倒塌事故危险7次。
李昂 举办公益心理沙龙,解决流动青年“漂”在北京的心理困惑。
厉莉 先后两次毫不犹豫地为同一位白血病患者捐献了骨髓造血干细胞。
王凤进 建议公司成立了“首都的士雷锋车队”,并担任队长。
宋薛宣 创建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每逢节日,服务队就进社区、街头、部队、敬老院等场所义务服务,服务对象累计82万人次。
梁会兰 成立梁会兰志愿服务队,陆续照顾所在社区20多位孤寡老人。
魏发团 十年如一日默默义务帮助孤寡老人,利用节假日去探望照顾多位老人。
姚平 将社区的老人们当作亲人般照料。
康建平 街坊四邻,只要谁家有事,他总是主动放弃营运,义务为大家服务。
刘树海 离开生活多年的家,来到平谷区黄松峪乡大东沟村前妻父母身边尽孝。
韩凤英 10年来照料住在同村半山腰的聋、哑、盲残疾兄弟贾二水、贾三水两位老人。
孙爱兵 坚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先后献血126次,累计献血22400毫升。
张国栋 他多次无偿为患者捐献“熊猫血”。
齐文真 带头成立了“爱心大姐”志愿者服务队,使空巢老人“巢空人不空”。
钟青林 他是稀有的RH阴性O型血,多年来共无偿献血4800毫升,并多次前往医院为病人紧急输血。
高铁成 餐厅厨房突发煤气爆燃,他不顾生命危险,三次冲进火海排险救人。
赵国强 他在村口遇到行抢的歹徒,便不顾一切冲上去,抓住了歹徒,自己却身负重伤。
赵书兵 面对巨奖,他不为所动,将中奖彩票交给彩民,仅拿回了自己代买彩票垫付的钱。
李华萍 坚持“诚心经商,礼貌待客,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被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评为全国“优秀无假货示范点”。
杨惠芳 北京工业大学退休教师,她有着一个特殊的家庭:一对老夫妻和一位久病卧床且双目失明的百岁孤老,彼此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她特殊的家庭曾荣获北京市“百家幸福家庭”称号。
王一力 常年接收顾客捐赠的衣物,攒够一车,就亲自送到顺义区的太阳村,给那里的服刑人员子女。
吴军伶 她不仅靠自己的辛勤努力脱贫致富,还帮助残疾人和贫困户们走上了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道路。
胡雅丽 坚守“要干就干好”的信念,使自己工作的站台成为优质站台、亲情站台。
李高峰 10多年来,坚持为所在社区、居民及外地来京人员提供治安维护、环境治理、农民工维权等志愿服务。
王涛 利用业余时间在公共场所劝阻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排队、乱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5万余次。
彭雪峰 常年组织律师义务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
牛力 面对“非典”、汶川地震、“7·21”特大自然灾害等事件时及时发声,更是多次奔赴灾区加入一线救援。
韩红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全社会来关注少数民族、关注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
王甲 他患有渐冻人症,坚毅地完成各类设计作品近百件,并将作品所得全部捐献。
北京雷锋小学将学雷锋、做雷锋固化在日常行为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小雷锋。
国航客舱服务
部“金凤组”积极参与“资助失学儿童”、“帮扶社区孤儿”等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武警总医院心医务人员多次赴西藏、青海等边远贫困地区,对万余名患儿进行现场筛查,并成功地为4468名患儿实
内科 施了手术。
北京市公共文
明引导员总队充分发挥“八大员”作用,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保障任务。
北京市红十字
蓝天救援队 曾参与汶川、玉树、彝良等多个地区近千次的抢险救援行动。
北京市颐和园
管理处导游服
务中志愿服成立以来提供义务讲解等服务200心余万次。
务队
北京城乡仓储
大超市志愿者把孤老病残居民作为服务重点,实行“一对一免费代购商品,送货到家”的亲情式服务。
服务队
“红蜡烛”特殊
家庭子女跟踪长期义务辅导困难家庭的子女,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目标。
教育服务队
望京网阳光公组织为灾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慰问孤儿、帮扶残疾人等公益活动460余次,参与志愿者10000余人
益联盟 次。
赵家五兄弟 义务赡养非亲老人十七年,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
北京佑安爱心家园为艾滋病毒感染者和高危人群提供咨询、培训及关爱服务。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唐琼本版图片本报记者王苡萱蒲东峰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