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故居“失窃”案 被告人无罪释放(图)--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季羡林故居“失窃”案 被告人无罪释放(图)

2013年03月02日14:33    来源:千龙网    手机看新闻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季羡林故居盗窃案在历时3年多的时间后暂时告一段落。记者3月2日从相关渠道了解到,被控为盗窃主谋的被告人王如,在经过法院审理后被认定无罪,目前已经被释放。

  案件风波

  关门弟子爆料 季羡林故居被盗

  2009年12月19日,已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关门弟子、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在其博客中爆料,季羡林在北京大学朗润园的故居于12月16日发现遭到盗窃,室内物品被洗劫一空。当晚,季羡林之子季承证实了钱文忠的这一说法,并表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博客爆料后的第二天即12月20日,北京海淀警方便将嫌疑人王如和方咸如抓获,并宣布被盗物品全部返还,国学大师季羡林居所被盗案已告破。

  王如是季老秘书李玉洁的干女儿;方咸如则是季老的管家。但是,案件此后的进展却出现了种种波折。

  盗窃案还是遗产纠纷 警方定案遇难题

  2009年,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去世后,财产归属纷争风波乍起。

  季羡林独子季承曾表示,季先生身后财产都是季家的。 为了要回父亲的财产,季承还将北大起诉至法院,要求“返还2009年1月13日被告清点保管的季羡林文物、字画577件”。

  季羡林的秘书李玉洁及王如都认为,季老立遗嘱表示财产都捐给北大。

  在此分歧上发生的盗窃案更是扑朔迷离。警方也证实,季老故居失窃案的报案人正是季承。警方当时为案件定性也煞费心思——到底是盗窃还是遗产争夺?

  金额巨大 案件移送上级检察院

  案件在2009年12月20日便已告破,但警方公布的批捕日期是2010年1月8日,且当时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都不愿做出正面回应。

  比批捕程序更为漫长的是该案的审查起诉程序。这起盗窃案先由海淀检察院查办,辗转移送到上一级检察院——市检一分院,检方给出的原因是此案盗窃金额巨大。

  直到2011年2月才首次报出,王如作为被告人因涉嫌盗窃罪已经由市检一分院起诉至一中院。

  检察机关指控,2009年12月15日20时许,方咸如在王如的唆使下,采用破窗入室的方式进入季羡林故居中,窃取书籍、塑像等大量物品。经鉴定,上述物品的价值为333万余元。

  公诉方建议 量刑10年以上

  庭审中,公诉人提交了季承掌握的六份季羡林亲笔信或委托书,称“我以前给秘书李玉洁等的一切文件统统作废,委托季承处理”、“我从来没有做过全部捐赠”等。

  正是因为掌握了上述材料,在季羡林生前时,季承就曾与北大接触要求返还物品。2009年6月19日,在多名见证人在场的情况下,北大将季羡林故居内的物品清点后交给了季承。

  公诉机关根据上述证据认为,应当以盗窃罪追究王如等人的刑事责任,并建议量刑范围在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庭审现场

  被告人出庭拒穿号服

  2011年5月11日,接受法庭审理的王如拒绝穿号服,同时对指控拒不认可。

  王如表示,当时造成满屋狼藉的很可能是季承,她需要把物品拉走作为筹码,迫使季承交出他先行拉走的东西。

  王如称,2002年季羡林长期入住301医院后,就由她来照管朗润园13号公寓,方咸如负责具体干活。直到2009年6月,季承突然解雇了方咸如,并换了钥匙。

  王如称,她跟方咸如在学校两名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用平板车拉走了物品,又找人把物品都包装起来,并进行了清点和登记造册,然后又联系了中央党校等多个部门,暂存好物品。

  辩护人:属于擅自转移北大财产的行为

  王如代理律师的主要辩护意见是:王如的行为属于擅自转移暂存在季羡林住所的北大财产的行为,而非盗窃犯罪,应按民事法律关系处理,不应按刑事法律关系追究王如的刑事责任。

  季羡林先生的意愿一直是要把自己身后的所有财产全部捐赠给国家,北大接受了捐赠。因此,可以说季羡林先生已经在生前将其财物全部捐给了北大。由此看来,季羡林先生去世时已无遗产可言。

  王如转移季老财产的主观原因

  1.王如在季羡林身边工作多年,深受季羡林信任,季羡林先生还准备聘王如为下一届季羡林基金会秘书长,因此,王如就误以为自己是季羡林财产的责无旁贷的维护者、季羡林遗愿的维护者,甚至季羡林的殉道者

  2.王如深知季羡林生前一再明确表示,自己不给子女留一纸一文,对自己的遗产不准子女染指。因此,对北大违背承诺放弃维护季羡林遗愿的行为,气愤不已,因而才做出转移财产的举动

  3.王如认为其所转运的这几包书,是国有资产,既然北大不出面保护,自己就责无旁贷地不得不出面保护

  4.王如转移这些图书及物品,既不是出于非法占为己有的目的,也不是秘密窃取。

  在搬运过程中,王如请既认识王如又认识季羡林的人来帮忙运输、保存,而且这些人都知道搬运的这些书是季羡林先生的。王如还将转移图书及其他物品的事情电话报告给季羡林基金会现任秘书长李玉洁,还向北大校领导请示该怎么处理这些书籍、物品。王如的这一系列做法只能说明她的这一转移行为是公开的、光明正大的,与刑法规定的盗窃罪相去甚远

  最新进展

  被告人无罪释放 打算整理季老文字

  记者了解到,法院基本采纳了王如的辩护人的意见,而检方最终撤回了对王如的起诉。

  2013年2月17日,王如被解除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同时被宣告无罪释放。此消息已经获得辩护律师的确认。

  据了解,此案撤诉后王如没有陷入民事纠纷。重获自由后她打算整理季羡林生前文字,为季老出一套选集。

  文/记者 赵岚

  人物链接

  季羡林(1911.8.6—2009.7.11)

  山东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

(来源:千龙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