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当石凳20载 碑主竟是道光御前侍卫--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屈当石凳20载 碑主竟是道光御前侍卫

2013年03月12日07:15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这块记录着当年荣宠的武进士石碑,静静躺在沙溪豪吐村一棵芒果树下,被村民当做石凳。

  沙溪豪吐村发现一块170多年历史的石碑

  遗失的古迹

  自1152年中山建县至今已有800多年,在中山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典故、瑰宝。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中山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达558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271处,占总量的近一半。还有多少古迹,依然遗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从本周开始,记者将带您走近被遗忘在中山各个角落的历史碎片,走进那一段段鲜活的历史。如果您身边有什么线索,欢迎致电本报报料热线。

  1840年是鸦片战争开始的那一年,也正是这一年,中山一位默默无闻的武举人来到北京通过殿试成为一名武进士。173年后,一块记录着当年荣宠的武进士石碑静静躺在沙溪豪吐村一棵芒果树下,来来往往的村民将这里当成了纳凉之所。

  一位知情的老人告诉记者,这名进士叫做高奇宝,他晚年时还曾主持修建村中石板路并扩建忠武韩王庙,目前忠武韩王庙已经成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

  文/记者秦松

  图/记者罗知锋

  线索提供:周先生

  奖励:100元

  “单车骑士”发现武进士石碑

  20多岁的小周是地地道道的沙溪人,骑着一辆自行车追寻古迹是他的业余爱好。去年春节,他骑着车经过沙溪豪吐村时发现,一棵芒果树下围成一圈的石凳中竟有一块印着“道光庚子科 钦点三甲第四名进士”的字样。这个进士到底是谁?他到底有怎么样的经历?为何石碑又会在这?这让他产生了好奇心。

  后来,他终于在《隆都沙溪侨刊》2003年第1期中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石凳怀古》,文章正是写这块石碑的,原来这石碑的主人竟是一位御前侍卫。今年春节,其再次路过豪吐村时发现石碑仍在此处,于是拨通了记者电话。

  沿着小周的指点,记者来到沙溪豪吐村坎头大街的广场附近找到了这块碑。记者发现,芒果树下面四四方方地围了一圈石凳,其中靠左侧墙的一块“石凳”上果然写着“道光庚子科钦点三甲第四名进士”字样。这块碑长约2.5米,保存十分完整,字迹也清晰可见,时不时有老人坐在石凳上小憩。

  石碑已做了20多年石凳

  在沙溪宣传办的帮助下,记者辗转联系《石凳怀古》一文的作者高致祥。高致祥是一名退休教师,家就住在这棵芒果旁边。

  高致祥回忆,20多年前,此处种下了一棵芒果树,为了让村民乘凉,就从祠堂中搬出了这块石碑,石碑就变成了现在的石凳了。“这个石碑本来有两块,当年两块一样的石碑中间夹了一根旗杆。不过现在只剩下这一块,另一块已经找不到了。”

  石碑主人的故事:道光御前侍卫高奇宝

  高致祥说,2003年,他在中山日报上看到一篇题为《漫话清朝科举中山(香山)籍文、武进士》的文章,文中称市档案局相关负责人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询档案时发现,道光年间六次文、武科举考试中,有七名香山籍的考生考中文、武进士,其中有关高奇宝的记载提到:“高奇宝,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月初一日廷试天下武举71名,第三甲赐同武进士出身,第四名。”刚好与村里这块石碑的碑文“道光庚子科钦点三甲第四名进士”相吻合。可见石碑是为高奇宝而建,如果是探花就能建牌坊了。

  据高致祥介绍,虽然族谱中并没有记载高奇宝,但他的名声却留在了豪吐村。“高奇宝考中武进士后,当上了御前侍卫。此后还当过浙江丽水营守备都司,为四品武职。他晚年时还为龙山书院添置了校产,为豪吐村铺设石街及修建忠生祠等出谋划策,贡献良多。”高奇宝还发起扩建了村中的忠武韩王庙,将该庙扩大了数倍,并建了偏殿供奉韩王夫人,亲自题写了“刚健中正”的匾额,现在这个匾额还挂在偏殿之中。去年1月,该庙已经被挂牌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

  有意思的是,连豪吐村的“豪吐”二字都与其有关。高致祥介绍,豪吐村原名为“猴兔村”,高奇宝觉得原村名不雅,建议改用“豪吐”二字,有豪气冲天之意,沿用至今。

  “豪吐村一直尚武,新中国成立前村里有三大武馆。”忠武韩王庙的庙前广场也一度被村民辟为练武场。记者查阅《沙溪镇志》发现,豪吐村在清朝时出过多位武举人、武进士。

  有关部门:是否文物还需鉴定

  对于这块石碑,沙溪相关部门负责人称将上报给市文物部门申请鉴定,还要请省里的专家进行鉴定方能最终认定,然后视实际情况进行现场保护或者移送博物馆保护。

  据了解,目前沙溪镇已有8处市级及市级以上文物,保护情况均为良好,其中龙瑞村的“探花及弟”牌坊为省级文物。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文物的鉴定要由文物的艺术造型、社会影响、保存现状等多方面决定,并不是每样古物都是文物。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