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尝试破除争霸魔咒--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尝试破除争霸魔咒

2013年03月15日07:06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2012年2月9日,一名服务员打开《上海公报》诞生地——上海锦江小礼堂正厅大门。1972年2月28日,《上海公报》在此发表,中美关系冰融。如今,中美两国进一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资料图片)

  记者 陈周

  导语

  3月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在美国纽约亚洲协会发表了关于美亚太政策的演讲,谈及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的对华政策。12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应,美方欢迎一个和平、繁荣的中国崛起,拒绝“大国冲突论”,将继续高度重视中美关系,进一步同中方加强沟通、推进合作、管控分歧,共同致力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等。

  2012年5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主题,这一概念被高调推出。此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中美外交上新的理论热点和重要倡议,本报特邀两位专家详细解读“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实践的可能性以及推进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核心观点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首先中国要成为‘新型大国’很重要。中国只有实现内部政通人和,才会在国际上取得更高的可信度,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使中国倡议的新型大国关系落到实处。” ——肖刚

  “美国在回应这个框架时所用的说法是‘新型关系’,而没有用‘大国’,证明美方对这种提法还存在顾忌和疑虑,也说明了美方不承认中国平起平坐的大国地位。” ——刘飞涛

  平等互利

  摆脱“权力争霸”模式

  广州日报:中美希望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新”在何处? 其内涵是什么?

  刘飞涛:“新”包含两重含义:第一,这种“新型大国关系”是用来解决或者突破传统国际关系中的模式。在百年的国际关系史中一直存续着新大国取代旧大国,一个霸权取代另一个霸权的循环模式。从二战到冷战时期,世界都没有避免这种战略性冲突的悲剧。但现在中美两国都意识到这种“权力争霸”的更迭模式其实可以成为一种选择,而不是命运的必然。

  第二,我们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跟美国提出的“G2”模式有根本上的不同。在G2模式中,美国强调的是“共治”,把中美两国都摆在了国际社会决策者的位置上,认为两国可以为别国做决定。但我们扬弃了这个提法,强调的是协调和合作,是两国之间良性的互动。它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它是对“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这一历史魔咒的打破,是以“新答案”解决“老问题”。

  肖刚:中美关系的“新”,还根源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上。过去中美关系的基本范式是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和作为多强之一的中国之间的关系,中国只是“多强”中普通的一员。而今天中美关系则是从“多强”中脱颖而出,迅速崛起为新的一流世界强国的中国和守成的霸权国的关系,所以这样一种双边关系当然是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这种战略关系要求中美这两个在“战略力”和“执政力”上都很强的国家,必须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大局出发,构建更高层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由此,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主要体现四点:一是以平等互谅取代分化对抗;二是以互利共赢超越零和竞争;三是以共同安全替代均势结盟;四是以包容共识融合文明差异。

  困难仍存

  东亚冷战结构或升级

  广州日报: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可能吗?会遇到哪些困难?

  肖刚: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仅可能,而且是必然的,首先,两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了:中国持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这是中国对美国的优势所在,决定了美国有和中国建立战略合作的动力。其次,美国有能力左右中国经济发展的海上通道安全,这又是中国所面临的严重威胁。而两国经济上的相互联系可作为两国避免重蹈大国冲突覆辙的一个基础。

  第二,中国的政策定位是合作而不是对抗,美国政治精英的主流思维也倾向于合作。中国的政治文化是越强大越走和平发展道路,美国不少有识之士也看到了中国政治文化的这一特点,认识到中国和平发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三,中美两国存在高层次、广领域、比较特定的磋商机制。从2009年以来,中美就展开了中美经济和战略对话的机制,从实践上看,这个机制确实发挥了中美关系缓冲器和稳定器的作用。

  刘飞涛:未来阻碍这种新型大国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陈旧历史观的影响,有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有实际利益的碰撞,也有价值观的不协调,但最根本的,恐怕还是美国的冷战思维和霸权战略在作祟。

  肖刚: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困难还是相当多的。第一,东亚地区仍存在摩擦和冲突的可能,东亚地区冷战结构依然存在,而且存在恶化的可能,朝鲜近日就宣布朝鲜停战协定失效,美国的冷战思维也有上升的趋势,并试图建立新的针对中国的军事同盟关系。

  此外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利用南海问题极力挑唆东盟国家和中国作对的做法也不利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的贯彻。还有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继续对台售武,也必将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造成麻烦。

  两面下注

  美方仍有顾忌疑虑

  广州日报:美国方面又是怎样看待这种提法的,他们对于这种“新型大国关系”有什么反应?

  刘飞涛:目前美国官方对于“新型大国关系”这种提法的反应还是非常积极的。奥巴马总统多次表示,中国的崛起有利于美国,正如美国的繁荣有利于中国。

  但是美国在回应这个框架的时候所用的说法是“新型关系”,而没有用“大国”,证明美方对这种提法还存在顾忌和疑虑,也说明了美方不承认中国平起平坐的大国地位。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新兴”大国,双方的互动还在摸索阶段。另一方面,美国民间也有多种声音,毕竟对于一个“守成”大国来讲,还有很多外交上的现实主义的沉淀是不可撼动的。

  肖刚:一般而论,真正重视两个大国关系实现双赢的美国人,对中国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定位是持肯定立场的。

  不过,国际上特别是美国对华“遏制”论、“接触”论、“遏制”与“接触”论、“两面下注”论活跃于西方的媒体和研究论著之中,中国提倡新型大国关系,对避免中美战略冲撞,协调彼此关系,维护中美关系的大局和亚太地区秩序,都是非常关键的。

  充实内涵

  建立多方面合作机制

  广州日报:中方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有哪些实践,或者说应该有哪些举措?

  肖刚:中国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首先中国要成为“新型大国”,这是很重要的。树立了“新型大国”的形象,国际吸引力大为增强,今天的中国只有实现内部政通人和,才会在国际上取得更高的可信度,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使中国倡议的新型大国关系落到实处。

  如何充实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还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在经济合作、安全合作、军事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工作可做。比如说在经济合作上,大国积极推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向机制化方向发展,在政治安全上推动以消除军事同盟结构为目标的亚太地区集体安全体系的建立,在文化上建立平等的文明对话机制和平台。

  刘飞涛:从民间到中美官方,“新型大国关系”首先是一种政策上的倡导和框架,但又不能止于政策上的倡导和框架,首先应该从学术上对这个概念进行填充和解释。尤其双方应该明确立场,在如何建立共识、管控分歧上多多交流。另一方面,中国要在保障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推进新型大国关系,例如主权和领土完整、制度的安全。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