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周
评论
近日,武汉大学的赏樱门票上涨到20元一张,此消息在网上公布后,不少人对此“拍砖”,认为学校的做法偏离了大学精神,并质疑学校以限制游客为名“趁机捞油水”。
“如果真的为了限制人数,应该限制每天参观人数,而不是涨价。”甚至有网友调侃:莫非是武大修新大门钱不够?
想起当年在家时,姑姑开车拉着全家以给在武大念书的表哥送被子为名,让五六个人“逃票”进场看樱花,更有“领路党”以每人5元的价格带游客从小门进校,而现在甚至有人办假证进校。总之,以我的所见所闻,非正常买票进校的人比老老实实交20元赏花的人要多。
在如此情况下还要苛责武大涨价实在有失公允,毕竟武大是校园不是公园,不过就因为历史原因校园里多种了点樱花就要在每年春天承受这一场“人海涌动,垃圾遍地”的生死浩劫,武大总要收点钱来付垃圾处理费吧。
其实在赏樱的问题上,花少人多是个国际问题。日本人每年都全国性的追逐着“樱花前线”,而他们赏花的方式也颇为喧嚣,脱了鞋围成一圈席地而坐,中间摆上食物和啤酒饮料,一边欣赏樱花一边喝酒畅谈。由于资源有限,很多日本人需要提前好几天来占地,用绳子围个围栏,再贴个标签写上已经预订。没有占到有利地形的人们只好见缝插针,在别人“圈地”的周围三三两两地坐下,有的甚至挨着垃圾箱。来得晚的,连“插针”的机会都没有了,只好在过道坐成一排。据说有些公司甚至要求招聘来的新员工一大早就来为晚上的“赏夜樱”活动占位子,一等就是一天。领导认为,通过员工所占位子的角度、远近、好坏可以判断出这个员工对工作的责任感及敬业程度。
仅就赏樱而言,樱花花期短的确是造成花少人多的客观原因,不过“中国式旅游”的痼疾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根源。我们在同一时间段放假,同一时间点出门,选择同一个热门目的地,依循着同一个行程,跟着茫茫人海挤进挤出,世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太多了,也就没路了。没有普遍的带薪休假制度来错开时间,盲目跟风导致不能错开地点,依赖旅行团的过度包办,中国人的旅游,永远都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回到家什么都不知道”的无意义的疲惫之旅。
其实,世界那么大,出行方式那么多,游出自己的style才最好。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