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新泰讯 “一家17口人,终于在今年春节聚在一起过了个团圆年。”3月11日,坐在自己宽敞的新房里,山东能源新矿集团万祥矿业的退休职工王绍良告诉记者。自2011年以来新矿集团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矿区内百余栋住宅楼拔地而起,像王绍良一样近两千个“老棚户”职工家庭告别低矮潮湿的小平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今年春节前,75岁的王绍良与老伴刚刚搬进这套2室2厅的新居。而在这之前,老两口几十年来一直挤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旧房子里,上厕所都要去百米之外的公厕。夏天漏雨潮湿阴暗、冬天没有暖气冷如冰窖,“过年孩子们回家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提起往事,王绍良还有难掩的心酸,那时老两口最盼望的就是搬进大房子,让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过个年。然而,近年来房价节节攀升,住大房子就成了王绍良一家最大的奢望。
因煤而大,因煤而兴,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新矿集团老矿区受当时“先生产、后生活”的矿区规划影响,职工多居住在矿区内的小平房,久而久之,小平房规模越来越大,就形成了成片的棚户区。棚户区住房面积小、条件差,大大影响了职工生活质量。尤其是近几年,棚户区大都只剩下了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很难依靠自身改善居住条件。
2011年,为提升职工住房水平,尤其是解决困难职工住房问题,新矿集团旗下各公司陆续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也让王绍良看到了住新房的希望。他所在的万祥矿业在棚户区原址规划了20多栋住宅楼,第一期11栋楼刚一竣工,年龄大、资历深、住房条件又相对紧张的王绍良就得以率先入驻。“90平米,水、电、暖气样样齐全,老伙计们来串门都羡慕我呢!”王绍良高兴地告诉记者。
如今,走进新汶矿区,一片片低矮的棚户区拆成平地,一栋栋新建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蜗居”多年的“老棚户”乔迁新居。标准高,采光好,宽敞舒适体面,成了“老棚户”们对新家的一致印象。
自2011年至今,新矿集团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住宅楼超过百栋,总建筑面积达到56万平方米。新建的高层住宅单体楼设计分为45、60、70、90平方米四种户型,供拆迁职工自行选择。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在45平方米及以下的,无偿安置到45平方米的楼房。针对拆迁户多为退休老职工的实际,新矿集团此次改造采取保底安置措施:选房按照年龄由高到低,谁最年长谁先选房,并对家庭困难职工进行倾斜,弱势职工群体利益得到最大保护。截至目前,已有1847户职工家庭住上新房,职工住宅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