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医院繁忙的景象
●深圳市卫人委力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各大医院指此举耽误人才引进速度
●多家医院各个科室大喊人手紧缺,而国内医学毕业生越来越不愿意进深圳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
深圳市人社局近日发布《深圳市事业单位2013年度人才紧缺岗位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目录》中有5种医生岗位、2种教师岗位。深圳事业单位很缺医生和教师?深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教育行业缺乏的是优秀的教师人才;医疗行业方面,深圳市卫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儿科、急诊科和精神科医生确实缺乏。
记者还在采访中了解到,深圳多家医院都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多家医院相关负责人埋怨的矛头也指向了深圳市卫人委三年前牵头执行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政策(简称“规培政策”),认为该政策让医院用人更为困难。长期关注医疗行业的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也表示,该政策“脱离实际、效果很差”。不过深圳市卫人委人事处相关负责人却表示,该政策的制定是为了从长远提高深圳的医疗质量,短期建议医院可招临聘医生。
医院缺人:
很少人愿去儿科急诊科精神科
据深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录》是在各区、新区、各单位提出的建议需求基础上制定出来。记者看到,《目录》针对医疗行业所列出的5种人才紧缺岗位分别为:二级甲等以下公立医院及卫生监督所(预防保健所)的医生医技岗位;精神科医生;儿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各新区公立医院的麻醉科、妇产科、儿科医生,人才需求量均为不限。
“儿科、精神科、急诊科这些科室工作压力大,愿意选择的医生人数极少,所以才会发布《目录》急聘优秀医生。”深圳市卫人委人事处相关负责人分析。
然而,记者通过采访深圳多家医院发现,医院不仅对这些科室的人才“喊渴”,各个科室的人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状况。“现在招人都得跑到东北的一些大学去提前‘预定’,好不容易招到人还要被卫人委拉去进行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少则一年,多至三年,医院用人更加紧张了。”深圳市一家公立三甲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埋怨。
官方设槛:
想进深圳先到国内名院待几年
这位负责人所提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由深圳市卫人委于2010年开始牵头执行。根据规定,医学毕业生如想进入深圳医疗系统工作,必须先通过深圳市人社局的职员考试,之后由卫人委将已录取学员送至全国10所重点医学院校的23所附属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本科生培训期3年,硕士2年,博士1年,培训期间,只有通过12项资格考试才能取得合格证书,之后双向选择对学员进行分配。另外,临聘医生无需进行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
“制定这个政策,就是为了提高深圳的医疗质量,让老百姓看大病不用再跑到北上广。”卫人委人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0年之前只有重点院校的学生才能分配到深圳医疗系统,2002年兼顾公平开始设定职员招考,由于考试内容多偏向人文、管理、政治等综合内容,一些优秀医学生反而考不上,导致2000年至2010年期间进入深圳各大医院的毕业生中重点院校毕业生所占比例不足5%。为了改善生源质量,2010年职员考试的内容出现变革,侧重于内外妇儿科看病等医学知识。
同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从2010年5月开始试行。“主要是因为一些医学生迫于就业的压力并没有好好实习,实操经验较弱;医院编制不足招了大量的临聘人员,整个医疗系统医生质量无法保障;另外,深圳有的医院为了扩大业务没有好好培养年轻医生,这才想到要送到知名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其中1/3留在深圳的几家三甲医院培训,希望深圳医疗水平能得到长远提高。”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学员喊亏:
月薪不算高还可能一场空
据介绍,通过职员考试的医学毕业生拥有学员身份,培训期间参考深圳雇员发放待遇,月工资为5150元,除去公积金社保和税费后,净收入约4000多元,而深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月收入为7000多元,5150元的月薪会不会太低?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相比于国内其他城市,深圳给予的薪酬标准已经较高,以后或许还会提高。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作为全国推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一个试点,给出的月薪已经较高,目前该局正在就医院反映的“招人难”和全科医师规培计划进行进一步研究。
据介绍,2010年深圳共招到28名住院医师规培生,2011年招到370多人,2012年招到570多人,今年提供职位470多个。目前,2011年招的4名硕士已经结束培训,其中1人分配至北大深圳医院,3人分配至深圳市人民医院。只要通过规范化培训考试,进医院都有编制,培训视同入编年限。
值得注意的是,规范化培训并非百分百合格率,“不合格可以延长一年再考。”深圳医师医学继续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出意外,今年将有144名住院医师规培生毕业。
“连续几年较低工资,加上可能培训不合格的担忧,让本来学制就长的医学生怎么愿意留在深圳?”深圳市某公立三甲医院相关负责人很不满,一些二、三线城市如杭州、东莞,毕业生不需培训就能直接上岗,导致深圳招不到优秀医学人才。对此深圳医师医学继续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能够提供北京协和等知名医院的规范化培训机会,有利于职业长期发展,如果一开始就考虑钱而非事业,宁愿不招。”“医院抱怨目前用人紧张,完全可以先招临聘医疗人员,近三年来由于报考儿科、急诊科、精神科的毕业生太少,从2012年开始只要是硕士学历且愿意进入这些科室的,无需再进行职员招考只要通过医院面试就可定岗。”
医院不满:
深圳对医学人才吸引力下降
多名公立三甲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开全科医生规培生计划导致医疗人才缺乏,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则是,相比以前深圳的吸引力的确在不断下降。深圳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20世纪90年代初该医院要招一个学科带头人很容易,深圳收入高、消费低,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碰上福利分房。
“现在全反过来了,”该负责人无奈地摇摇头,“我们这边感染科的一个实习生因为规培生计划离开了深圳,留在了西安老家的一个镇级医院做医生,虽然医院平台比这里差一些,但月收入都能赶上我们这里的科室主任了,内地二线城市的吸引力大也造成了深圳医学人才的不断流失。”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杨卓欣日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妇幼保健院对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的需求量很大,但人才招聘困难,这与深圳房价高企、生活压力大不无关系,二线城市相比深圳吸引力在不断加强。
记者还了解到,港大深圳医院也从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挖走”了不少人才,这也让原本紧张的医疗人才资源更显缺乏。深圳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日该院急诊科一名工作了5年的骨干医生“跳槽”到港大深圳医院,“因为编制有限,临聘医生干了5年都还没能转正,工资待遇之类自然不如意。”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该院产科已有四、五位医生“跳槽”至港大深圳医院,因此人手更加吃紧。
王俊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