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郊外,纯净的野趣。
和顺的一檐一墙,都浸透着历史的韵味。
和顺古镇内风情独特的宗祠。
赵家堡寂寥冷清,令人伤怀。
赵家堡内街。
“心中的古镇”之四
文/记者李雨白、李少威 图/记者邱伟荣
除了心灵的补给,旅行的另一个功能,或许是让人从现实抽离。
赵家堡,一座没有帝王的旧皇城;和顺,一个饱经沧桑却清新如昨的小镇,历史的伤痕,时间的辙履,千百年的辛酸苦辣凝聚在各自的一块小地方,令人怀念而感伤。
古镇是岁月慷慨的馈赠,这些遗落在时间罅隙里的晶莹碎片,是静止的梦境,诱得世俗中人前往,在梦里一历他样的人生,放纵平日压抑的情绪,与心中的自我平静地交谈,从而更加懂得如何活在当下。生活,总要继续。
岁月锤炼和顺美
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的和顺古称“阳温墩”,是前往南亚“茶马古道”上的最后一站,再向西行,便是缅甸。乾隆年间,取“士和民顺”之意改称为“和顺”,这才有了如今的和顺古镇。
上天在造物时定是偏心的,不然怎会给和顺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和顺四周均是火山,保障了此处的降水和气温,火山灰是最好的肥料,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村内小路旁花团锦簇,庄稼茁壮饱满,小河静静绕村流淌,稻谷共夕阳一色,野鸭与白鹭齐飞,老人在树下悠然地闲聊,孩童们嬉耍打闹,桃花源也莫过于此。
因为一部在此取景的电视剧,这两年和顺古镇名声大噪,旅客比之前翻了几番。年轻人来到古镇寻找自己心中的那朵莲花,把和顺当做“一生中一定要来一次的地方。”
对爱美的女人来说,这是中国最大的玉石交易中心,是让她们为之疯狂的翡翠天堂。但在老一辈人看来,这里充满了战争的伤痛,僻处边陲,古代到现代都是战事频仍。
多么矛盾冲突的所在,一面是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战场,而另一面依然是清新辽远的田园牧歌,更逞论茶马故道上的马帮传奇。
一个经历了战争洗礼商帮争夺的边陲小镇,却依然不染纤尘。残酷、铜臭与清新三个词在这里巧妙地融为一体,这样迷人的地方恐怕难以找出第二个。
远山苍茫水悠扬
或许,也正是数百年的岁月锤炼出和顺古镇悠然的生活节奏和如歌般美妙的乡村景色。这个地方有着奇妙的魔力,顺着满载岁月痕迹的石板路向前行进,白墙灰瓦的徽式建筑与艾思奇故居的欧式阳台妥帖地融合在一起,寸氏宗祠的三道罗马式圆拱门、“弯楼子”的铁艺也随处可见,与三房一照壁的民居毫不冲突。
穿过牌坊,跨过双虹桥,不远处便能看见中国第一乡村图书馆,里面坐满了认真阅读的和顺人。据说图书馆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戊戌变法,当时和顺几大家族的年轻人在缅甸组织了青年会,并于和顺建了书报社,成为现今和顺图书馆的前身。对知识的渴望,对读书的热爱,无怪和顺出过那么多“翡翠大王”,成为著名侨乡了。
历史名人李根源曾题诗赞叹和顺之美:“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
诚哉斯言。没有苏杭的大量游客,和顺的道远且长成为留存这份美好的最佳屏障。快来吧,趁花正好,水还清。
汴梁缩影赵家堡
福建漳浦赵家堡,一个冷落、寂寞的地方。
这里的感觉,大不如其他同样有名的古镇,杂乱、欠收拾,“市政建设”明显十分落后,商业的影子也十分朦胧。名为赵家堡,是因为这里的人们都姓赵。赵家堡人,都是宋朝皇室的后裔。
龙困浅滩,但还做着过去的梦。他们流落至此,仍然心心念念着繁荣鼎盛的东京汴梁。北归无望,就在这里筑一座城,筑成汴梁的样子。所以,赵家堡的格局、建筑风格,都参照汴梁城,可谓当时汴梁的缩微版本。
这个有趣的来历,倒成就了赵家堡这个古镇最独特的魅力。它的建筑风格与福建各地的古建筑迥然大异,哪怕是石头、泥砖砌成的房子,屋顶都要做出令人骄傲的飞檐,翘指高天,大户一点的人家,都有种衙门气象。
宋朝时汴京有外城、内城、大内三重城,赵家堡也特意设置了外城、内城、完璧楼三重建筑。那城中部的五座并列的府第,是按照南宋临安凤凰山下的皇宫仿建;府前建有石板广场,广场前有内外荷花池。荷花池上的石板桥名曰“汴派桥”,是按、依《清明上河图》仿制的。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梁城繁华鼎盛、物阜民丰的情景,如今在开封,已经难以找到一丝对应,反而在福建赵家堡,却依稀还可以按图索骥,复活一点历史的场面。
野草城头夕阳斜
赵家堡,今天看来已经算不上精致,名曰古镇,实则是古村落。核心建筑自然是完璧楼,它比其他房舍高出一头,但却没有雕梁画栋,朱阁轩窗,而是一座四四方方、黝黑斑驳的堡垒。墙厚、窗小,显然主要是用于防御用途。大概是仿效了福建客家的建筑样式,它看上去和闽粤多有留存的客家碉楼并无二致,散发着一种农民的朴素、实用观念,不重装饰,但求坚固。
最有意涵的是门头上的那款匾,上书“完璧楼”三字,“璧”字的“玉”隐于左下角,少了一点,本应占全字四分之一的“辛”却拉长占了一半。据说,当年的题字者,以此提醒后人,生存发展艰辛无比,锦衣玉食已无贪恋之由。
爬山至南门外,低矮的城门上是疯长的野草,人迹罕至。南门一建成就用石头封住,寄托这群北方后裔不再南迁的希望,至今无一人从此门进出过。我想,那么正门应该是北门吧。但到了北门,却惊讶地发现这里也是蔓草丛生。城门外是一片杂乱的农田和羊肠小道,几只小牛在旁边吃草,只有石头堆垒成的高大城门能让人觑见往昔的几分光彩,北门原有匾刻“硕高居胜”,还能想象出当年气派。
赵家堡真是冷清,所以它被媒体列入“中国最冷门的十大古镇”。然而人们也知道它的身世独特,风情别样,所以还是有一些人,总在盘算着何时收拾行囊,与赵家堡来一场黄昏的际会。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