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汉川有条“龙须沟”--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图文:汉川有条“龙须沟”

2013年03月30日05:27    来源:湖北日报    手机看新闻

湖北日报讯 图为:被房屋所挤占、盖压的“龙须沟”,垃圾遍布。

  图为:村民指着家里外墙上的水渍印说,开建引水副沟后,一遇大雨,污水、粪便就灌入家中。

  文/图 记者 黄中朝 通讯员 胡四海

  汉川市马口镇有条“龙须沟”,27日,接到群众反映,记者深入马口镇实地调查。

  “龙须沟”污名20年

  人们所说的汉川“龙须沟“,原名叫港沟。村民告诉记者,因脏乱差,被冠以“龙须沟”之名有20多年了。中午1时,村民引领记者踏访,在靠近马口镇主干道金马大道的200米内,港沟几乎不见“沟”,见到的是密集的居民房,许多房子是骑在沟上盖的,露在外面的地方,到处是人畜粪便、废弃衣物和白色垃圾;水质墨黑,臭气薰天,蚊蝇乱飞。

  住在沟边的南港村民李小桥告诉记者:“一到夏天,空气中散发着发酵的粪便味。不敢开窗户,蚊子随手一抓一把。”

  村民们说,20年前,港沟水里有鱼,能够行船,现在成了死水沟、臭水沟,早已鱼虾绝迹。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村民们七嘴八舌:“主要是无规划,一些人在沟边盖房肆意挤占、盖压,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都朝沟里丢”,“因为反响强烈,前些年镇里进行整治,在港沟旁开沟疏导,将污水引开。由于无活水冲涮,港沟更脏更臭了,而新开引水沟的污水绕着居民区流淌,影响了更多人。好心办了坏事!”

  小荷花村民朱传先说,引水沟从他家门前经过,却引来了祸水。去年夏天一场大雨,污水漫进家门淹到了人的腰身,洗衣机、电冰箱都浮了起来,墙体发霉长了绿毛。

  “龙须沟“经过的地方,200多户居民不堪忍受脏臭之苦,连续几年到汉川市上访、每次都被马口镇政府接回。几年前,省里的主流媒体曾曝光,但都没有解决。

  管理滞后于城镇化

  “政府不是不解决,而是解决难度太大。”镇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宋传飞说。

  他介绍,马口镇毗邻武汉市蔡甸区,城镇化建设早就铺开,集镇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镇内大大小小纺织企业100多家,号称12万人口,加上流动人口,集镇上居住人口约6万多人。目前的集镇,主要是近20年来形成的。原来的村建站,是以钱养事单位,管理也停留在村管水平。近两年,才并村建站提升职能,成立了镇综合执法局。城镇设施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建设。

  宋传飞说,即使有综合执法局也难管。一些村民认为,土地使用权是他们的,想怎么盖房就怎么盖。加上这些年来,城管形象不太好,网上意见较多,城管人员对违建行为不敢管,更不能强拆,只能做思想工作。常常是头天勒令停工,半夜又复工,几天不见,房子就偷偷盖起来了。

  镇里分管城建的副镇长许明红介绍,马口镇每年投入集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前几年投入100多万元对“龙须沟”进行改道,但因财力所限,不可能一次性解决根本问题。

  他说,不是把农民集中一起就是城镇化,还要有产业支撑,更要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变市民,要摒弃乱丢乱占不讲卫生的不文明陋习,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下步,镇里将多管齐下:计划拿出40多万元对“龙须沟”集中整治;推行垃圾集中收集;对居民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记者手记

  早日甩掉“龙须沟”的帽子

  在港沟采访,记者鼻子里一整天都是发酵的粪便味,难以想象周边的居民是如何忍受20年的?

  “龙须沟”叫了20年,20年里没有根治,有客观原因,但主观因素是决心不大,落实不到位。全镇有100多家纺织厂,国民生产总值虽有大幅提升,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却下降了。一年能投千万元搞集镇建设,却不愿拿足够的资金根治“龙须沟”,导致城镇化建设中的配套服务不到位。

  我们建设城镇化,目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为人民群众搭建安居乐业的平台,而不该是一个脏乱差的城镇化,不是把农民简单归并一起杂居的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城镇乡村的美丽。相信马口镇再治理“龙须沟”,不仅仅是一阵口号、一张蓝图,而是付诸行动、落到实处的“惠民工程”,让老百姓在城镇化转型中尝到甜头,增加幸福感。

  愿港沟早日甩掉“龙须沟”的帽子。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