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战机失事现场。
本报综合报道 记者从空军有关部门获悉,3月31日13时35分,空军一架苏—27战机在飞行训练中失事于山东省荣成市虎山镇长会口大桥东头北200米一处滩涂,2名飞行员不幸牺牲,没有造成地面附带损伤。
战机失事后,空军迅即组织力量进行现场搜救和善后处理。空军官兵对2名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的战友深表哀悼,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坚持从难从严训练,忠实履行使命,不负祖国和人民期望。
专家分析
飞机失事前可能处于可控临界状态
某军事专家在记者采访时推测,飞机在坠毁之前应该处于一种临界可控状态,这给飞行员的决策造成选择余地太大,如果飞机是可控的,从职业角度出发,飞行员毫无疑问会选择挽救飞机,包括迫降。
专家分析,从这次事故的图片看出失事飞机还是比较完整的,可以初步判断,飞机在坠毁之前应该处于一种临界可控状态。因为如果飞机完全不可控,飞行员很早就会决定跳伞。如果飞行员决定跳伞为时过晚的话,很可能的一个原因就是飞机处于一种临界可控状态,也就是说,飞行员刚开始觉得能够挽救飞机,但最后可能通过各种努力还是挽救不了。
专家推测,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人为导致事故的原因偏小,最大的可能性是飞机破损或是失效,这种破损与失效的原因目前不好判断,有可能是内部或外部原因。内部比如说发动机、飞控系统,这两个主要部件坏了就难以控制。但也不排除外来物致破损的可能性,直接导致飞机发动机失效或者飞机的操纵进入临界可控状态。
这次的事故地点在滩涂,从海上飞行的情况分析,迫降的成功概率应该是比较高的,飞行员可能会选择迫降。但是如果在想挽救飞机的过程中,由于飞机故障逐步扩展,当故障扩展到飞行员觉得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可控范围时,才会选择跳伞。但是从跳伞的时机来看,飞机坠毁的时间和飞行员跳伞的时间是两条曲线的交叉点,当时间的交叉点落到了飞机着陆的一瞬间,跳伞时机就偏晚,只有把故障扩展的时间曲线和飞行员选择跳伞的时间曲线重合在安全高度以上,这样跳伞才是安全的。
专家表示,这次事故到底是跳伞晚还是弹射系统失效,目前没法判断,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尽管苏—27的弹射系统评价非常高。就这个案例来说,目前没有数据支撑,只能做出这样的推测。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