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针
剪纸蛇
《吉祥鸟》
旗袍项链
窗花戒指
脸谱耳环
飞天斗笠碗
本报记者 汪敏华
范晓萱唱过一曲 《蓝旗袍》,起首歌词是: “穿一件蓝色的旗袍,让你看得神魂颠倒,爱你爱到无可救药……”蓝旗袍的美,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如今谁在大街上这么穿,也许会让人看得错愕疑是时光穿越。如何把旗袍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现代时尚设计,使之与现代生活浑然天成,重现 “让你看得神魂颠倒、爱到无可救药”的神话,设计师正倾力创意。
画蛇添足
在成语中,画蛇添足有多此一举、不能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的意思。但在设计界,设计师画蛇却希望添 “足”,把与蛇相关的时尚卖点都发掘出来。
在自然界,蛇给人一种 “阴冷”的感觉,但在SEVEN DAYS副董事长兼运营总裁丁伟看来,在国际文化流行体系中,像骷髅这种更恐怖的形象都能成为时尚之时,对于 “蛇”的设计就容易了很多。对于 “蛇相”的运用可遵循一定的客群概念,尤其在时尚服装设计中,能运用蛇相设计去融合一些比较潮流的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SEVEN DAYS是一个以体验生活方式为载体的国际设计师品牌集成平台,诞生于2005年,这个平台不仅承载品牌,挖掘与扶持优秀的中国时尚设计师,也希望展现中国味。据了解,今年SEVEN DAYS将在偏年轻、偏潮流、偏街拍的一个产品线中推出一批蛇相设计服饰。
而在首饰界,蛇形首饰已经层出不穷。著名银饰品牌SU素设计出一系列 “剪纸蛇”饰品, “SU素”撷取了民间传统的剪纸元素作为表现手法,通过细致精美的镂空花纹,塑造出蛇的形态,简单大方却又妖娆生动不失趣味,表达了传统的中国味。 “剪纸小蛇手链”中的缠绕小蛇镂空并精心雕刻,和红色手链一搭配,佩戴于手腕,尽显女人的妩媚神秘。近年来,银饰还受到一些前卫男士的青睐, SU素设计师为男士也设计出剪纸蛇饰品, “剪纸蛇方形挂件”、“剪纸蛇方戒”,采用干练刚毅的几何形态,彰显男子大气内敛的时尚成熟气质。据了解, SU素还酝酿在瓷器首饰上画蛇。创始人张沙娃认为: “在瓷器上画蛇可从蛇的局部美切入,加以夸张,如蛇皮的色彩、蛇盘曲的造型都很有美感,我们会被青瓷的 ‘碎裂’感所着迷,若将蛇皮的色彩融入瓷器艺术中,设计必定独特。”
在国外设计师眼里,蛇盘曲的身体一直是创意的源泉,众多品牌的高级珠宝以诸多曼妙多姿的作品演绎出灵蛇之美。意大利时尚品牌Breil设计了一款胸针,七八条身姿舞动五彩斑斓的灵蛇组成一枚绚丽的胸针;而Dior推出的一款蛇形项链则呈现多螺旋形,蛇尾和蛇头则用蓝色的宝石或玻璃砂制成。
不仅是蛇,国外设计师近年来为了拓展中国市场,迎合中国消费者口味,在设计中一直重视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十二生肖就是设计要素。象征权力、霸气、进取含义的龙和马尤其受到高端品牌的偏爱,这一点在手表行业尤其明显。比如Sarcar推出的龙马精神系列主题手表将龙和马融入设计中,其中龙造型采用18K白金表壳,将踏着祥云的龙以镂空的方式雕刻在表盘上,在龙躯干的部分镶嵌钻石。龙眼睛的蓝色宝石是整只手表最突出的色彩,充满画龙点睛的意境。卡地亚善用珐琅材质体现中国元素,不仅描绘出龙的图案,还将祥龙吐雾的吉祥韵味表现在表盘上。 Pasha deCartier珐琅表由18K黄金打造,表壳上镶嵌了钻石,圆形表盘中央有18K金镌刻的龙形图案。表盘整体是珐琅材质,手绘祥云图案,龙的身体和表盘外圈镶嵌了钻石。
麦秸绣成画
麦秸画 《吉祥鸟》最近被评定为 “第三批上海市工艺美术精品”。创作麦秸画的是海派 “秸绣”工艺画发明者姚懿佳,她是上海工艺美术界一位80后新秀,她的秸秀技艺已被上海市经信委列入 “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
姚懿佳毕业于东华大学服装设计本科,由于热爱民间工艺,她到苏州学习刺绣,学成回沪后,积极探索将麦秸画和传统刺绣融于一体,终于使 “秸绣工艺画”崭露头角。
《吉祥鸟》用全麦秆绘制,只见两只吉祥鸟栖在圆形窗架前的藤枝上,一只竖着,一只低着头看下面的花草,十分活泼可爱,鸟的羽毛丰硕、眼睛透亮,窗台的栏杆充满立体感。小姚说,鸟的眼睛用5层麦秆制成,栏杆用不同颜色麦秆构成45度角。
姚懿佳的作品对麦秆的质量要求很高,既要它们保持自然光泽,又要有纹理和质感。它们都从各地寻觅来、再经过十几道工序处理。秸绣工艺画吸收国画、版画、烙画、贴画等诸多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惟妙惟肖的效果。
颈上旗袍
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京剧脸谱是少不了的。对这一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却大多停留在生搬硬套上,如脸谱T恤等等,但消费者对这种再设计并不买账,反而觉得俗气。 SEVEN DAYS设计师另辟蹊径,走 “小而精”之路,把脸谱设计成一个纽扣,或是作为一个LOGO,或是作为一个细小的装饰,以精致吸引人。因为不明显,客户反而要伸长了脖子细细看,从而觉得非常别致,被撩拨起购买欲。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再设计,使之融入现代时尚生活,需要把传统文化元素进行适当的“变脸”。且看:
这套名为 “脸谱”的系列首饰,黄金饰面镶钻石,底色为黑,只用4个灵动的镂空就表现出京剧脸谱生动和威武之气;
这套 “旗袍”首饰,在不经意若隐若现的中国红宝石上,配上梅花形的金饰和银盘扣,有诗情画意般的妩媚,乍看之下,只觉得这造型好眼熟,细细一想,这造型不就是取自旗袍展示女性华美高贵的高领吗?
还有这款 “窗花”戒指,橘红的底色宛如窗内温暖的灯光,交错的金丝就像窗花复杂的花纹,点缀的珍珠仿佛灯光投射后在窗花上的反射;
让人欲罢不能的还有这款 “中国结”戒指,造型简洁却让人一看就认同。
据介绍,在国内外珠宝设计潮流中,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设计已被中外设计师所热衷,但他们只是提取传统文化元素的核心进行再设计,避免完全形似,而刻意追求神似。在服装界,中国风同样盛吹。但有经验的设计师已经意识到,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能生搬硬套,同样是中国红也要有时尚的演绎;廓形上也要有与当下流行趋势的结合点,例如长袍就要做得更加飘逸;服装上的一些中式盘扣、一些特质性的东西,包括印花也是,一定要做到精致和细巧。
再造传统
瓷出中国,商周时期出现原始瓷,东汉后期发明了青釉瓷,隋唐时期研制出白瓷,宋代又出现彩绘瓷、雕塑瓷,并有官窑、定窑、钧窑、汝窑和哥窑五大名窑。同时,中国古陶瓷在科学技术上实现了三大突破:原料的选择、釉的发现和温度的提高。 但我国现代瓷器制造技术却落后于世界,中国瓷器已较难打入国外高档商场。如何在精神层面上再造传统文化精髓?
“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上,唐、宋、明等不同时代的瓷器都具有不同特色。都是在历史瓷器积淀上,融入当时的人文环境,进行了新的创造。”创意产业评论员顾默林认为,今天的文化已完全脱胎换骨于历史,因此,瓷器的再创新再设计的突破变得越发艰难。但汉光瓷的设计者却孜孜以求。
“汉光瓷”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集合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等地的陶艺家和能工巧匠,在上海创制的一种赶超国际瓷器制造水平的高级工艺瓷。由于在材料、配方、工艺、造型等方面接近当代中国瓷的最高水准作品 “7501”(毛主席用瓷),并以其 “白、润、纯、透”的鲜明特色而受到国际、国内陶瓷界专家的普遍赞许,认为 “汉光瓷”可与英、日、德等国的世界名牌媲美。
“瓷器就是时尚”,这是李遊宇长期以来一直主张的观点。在时尚的理念下,对瓷器的认识不再是传统的概念,其创作也要超越传统文化符号,从文化的精神层面进行再设计。如在瓷器上画花卉,古人会将其画得栩栩如生,但现代人可结合绘画技艺与烧制工艺使其呈现出 “装饰”味道。这既保留了传统的画花卉特色,又通过现代意识将其再创造,让人产生时尚的感觉。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对传统文化的再创造就变得有迹可循。
在李遊宇看来,要展现传统瓷器的美,必须在瓷的器形上下功夫。怎么为瓷器赋予生命,则需要对线条、对圆进行深入的研究。李遊宇创作的瓷器以圆形居多,但并非像篮球那样机械的圆,而是有生命感的蛋形,李遊宇曾经设计了一款 “龙蛋”茶壶,属于功夫茶壶,其外形沿用了传统茶壶特点,但在形上融入了龙蛋之形,通过对线条的把控,将现代人对产品的简洁美理念融入其中,让功夫茶壶跳出清代味道,散发出新的生命力。 “飞天斗笠碗”则是在传统瓷器造型与纹样基础上,利用汉光的瓷工艺再造,使得碗口径达到历史最大 29厘米,同时又在碗内进行釉下彩的绘制与烧制。其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在碗内放置一个光源,可从外部看到飞天乐伎场面,让斗笠碗 “活”了起来。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