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明确阐述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新华社发
五度访华结缘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8日死于中风,享年87岁。
担任首相11年,撒切尔夫人1984年与中方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有生之年,“铁娘子”五度访华,与中国结下“渊源”。
摔跤
1982年9月22日,撒切尔夫人作为首相第一次访问中国、个人第二次访华。两天后,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与邓小平会谈,商讨香港问题。
会谈结束后,“铁娘子”从大会堂北门离开。走下石阶时,撒切尔夫人向守候在会场外的记者微笑致意,却不慎“脚下拌蒜”、摔倒在地。这一情形经由电视转播,引发众多媒体对谈判进程的猜测。
时任中国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鲁平、中英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前外交部副部长周南回忆,谈判中,撒切尔夫人一直抱定“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的主张,与邓小平激烈交锋,“碰了钉子”。
鲁平说:“她(撒切尔夫人)气势汹汹……小平同志说,(解决香港问题)不能再拖了。如果这期间香港发生了大的波动,或者我们双方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达不成协议的话,那就要另外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
按这两名前任外交官的说法,撒切尔听后,“脸一下子就青了,所以后来离开大会堂下台阶的时候,摔了一跤。那时候小平同志就是很坚持把她驳回去了。”
1984年,经过长时间外交努力,“铁娘子”接受中方主张,达成《联合声明》。签字仪式上,第三次访华的撒切尔夫人感慨“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卸任后,撒切尔夫人先后于1991年和1995年访问中国。“铁娘子”1995年应中国外交学会邀请访华时,再次肯定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是中英联合声明的基础。
关注
1982年访华中,撒切尔夫人表达了对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关注。
访问中国期间,撒切尔夫人在中方为她举行的招待会上发表演讲,称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中英关系。
撒切尔夫人对中国当时正推进的改革开放“印象深刻”。她说:“要想维护和平就必须强大起来……吸引侵略者的是软弱,而不是强大。”不少西方媒体当时解读,这番表态体现她一贯持有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观。
撒切尔夫人在那段演讲最后援引中国唐代诗人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描述中英关系的发展前景,认定两国在众多领域有共同利益。
多年后,撒切尔夫人仍旧保持对中国的关注。中国前任驻英大使马振岗曾回忆,“铁娘子”卸任后多次表达对“一国两制”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欣赏。
选菜
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期间,就在北京宴请中方官员的菜单安排与英国官员斟酌良久。剑桥大学撒切尔档案馆今年3月公开历史文件,“揭秘”这段轶事。
英方当时决定,把人民大会堂作为宴请地点。撒切尔夫人面临两种菜单选择,一种菜单的花费为50元人民币,另一种为75元人民币。
玛格丽特·撒切尔基金会历史研究员克里斯·科林斯说,“铁娘子”当时选择50元人民币菜单,意在以节俭规避国内政治严厉。
不过,英方时任驻华大使珀西·克拉多克在电报中向撒切尔夫人表达不同看法,称不应“抠门”。“铁娘子”随后采纳克拉多克的建议。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中方表示哀悼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不幸去世表示哀悼。
有记者问,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8日因中风医治无效去世。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洪磊说,撒切尔夫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生前曾为中英关系的发展,特别是香港问题和平解决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方对撒切尔夫人不幸去世表示哀悼,向撒切尔夫人的家属表示慰问。
去世争议犹存
撒切尔以强硬手腕获得“铁娘子”称号,从政期间在国内和国际上数度触发争议。8日去世后,争议犹存。
英国:鲜花与欢呼
8日,在白金汉宫、议会……英国多处标志性建筑降半旗;在撒切尔位于首都伦敦的住宅外,鲜花堆放,一张卡片上写道:“最伟大的英国领导人,真女人!”
撒切尔执政期间推行金融制度改革,放松监管。此时,英国陷入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包括金融行业,她推行市场竞争、私有化、紧缩和自力更生的经济改革政策,被称作“撒切尔主义”政治哲学。
这些政策受到不少人赞誉,但一些人批评她损害就业、破坏传统产业。
在伦敦南部布里克斯顿,大约200人聚集,“庆祝”撒切尔去世。这一地区1981年因社会严重分化和种族矛盾发生大规模骚乱。
不少集会人员高喊:“高兴!撒切尔死了。”40岁的本·温得瑟说:“人们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对英国发生的一些事情有怨恨,而撒切尔个人就代表着这股怨恨。”
北爱:记忆与评价
1981年,撒切尔以铁腕压制北爱尔兰地区受押爱尔兰共和军成员绝食抗议,10名在押人员死亡。对这件事,不少北爱尔兰人铭记在心。新芬党领导人格里·亚当斯8日说:“在爱尔兰,她的严酷军国主义政策,导致战争和苦难。”
1985年,爱尔兰与英国签订一份协议,英国承认爱尔兰对北爱尔兰事务拥有正式发言权,为北爱各方1998年签订《星期五和平协定》铺平道路。
一些爱尔兰政界人士回忆,撒切尔言辞强硬,但行动更加务实。
马岛:赞赏与憎恶
在阿根廷,不少人因1982年阿英马岛战争而冷眼看待撒切尔去世的消息。
“那个恐怖的女人死了,”71岁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居民格鲁思科玛格诺告诉法新社记者,“她可恶,为了国内选举发动战争。”
一些马岛居民对“铁娘子”有好感。马岛议员迈克·萨默斯称赞她是“为数不多敢于冒险的政治领导人……就福克兰群岛,她会永远被记住”。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铁娘子”语录
“政治上,要空谈,问男人;要实干,找女人。”
——1965年
“我不认为在我有生之年会出现一位女首相。”
——1973年,撒切尔夫人出任教育大臣时这样说。
“我不在意内阁大臣们说什么,只要他们照我说的做。”
——1980年
“我们不是为英国向共同体要一点点钱。我们要求的是,归还一大笔属于我们自己的钱。这笔钱应超出我们对共同体的贡献,是共同体先前所许诺的。”
——1979年,撒切尔夫人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峰会上力争英方利益。
“对那些屏息等待(政策)掉头的人,我只能说:想掉头,你们就自己掉。夫人(我)不会掉头。”
——1980年一场保守党会议上,一些党内人员要求撒切尔转变导致失业率上升的经济政策。
“我继续战斗,直至胜利。”
——1990年11月,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领袖选举第一轮投票中没能获得足够选票,被迫进入第二轮投票。说这话的第二天,“铁娘子”辞职。
“那是一个有趣的旧世界。”
——评价自己1990年的辞职决定。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