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南湾”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迷茫的南湾”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

2013年04月10日08:46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从2011年开始,南湾街道就紧扣“加速转型发展,奋力跨越争先”主题谋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周游 摄

  南湾作为原特区关口街道之一,其发展却长期滞后,与龙华、坂田、民治,甚至布吉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从地理位置来看,它处于沙湾关口,理应率先感受到特区的春风先发展起来,但十余年下来,南湾依然遭遇着“守着罗湖没水喝”的尴尬,有人甚至直陈“迷茫的南湾”一直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2011年,正当大运之年,南湾街道紧扣“加速转型发展,奋力跨越争先”主题,将视线北移到丹竹头、李朗的中北部片区,那里有大片土地资源潜力可挖掘。彼时,新任领导班子提出“五年再造南湾”的目标,产业结构向高新软优转型升级,城市管理高标准推进,特别是提出“北、中、南”三片区产业发展规划,辖区格局日渐清晰。

  如今,两年时间悄然过去,不少南湾居民觉得这两年南湾变化依然不大,感觉城市面貌并未完全好转,交通状况也没进一步改善,产业和经济方面并无大的突破。他们在期待“卧龙之南、栖息之湾”究竟怎样从梦想照进现实?何时才能照进现实?

  “不能让地铁开到农村去!”有市领导在调研时如此强调,南湾应该着重思考如何利用与原特区的临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水源保护、历史遗留、社区滞后影响颇深

  “枕着”罗湖,为何没能实现大发展?

  “本来就先天不足,后天的发展也亟待跟上。”有业内人士分析,南湾在原来大布吉格局中就不是发展最好的,后来大布吉一分为三,坂田街道抓住了靠近梅林关的地缘优势,大力转接原特区内福田、南山等地的产业和白领人口,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引入华为公司后,经济发展实现迅速腾飞。

  布吉则靠着布吉关,商贸业是其主打产业,城市和经济发展格局有点像罗湖,其接近百万的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巨大市场,近年来其在城市建设和文化产业方面实现了较大变化。

  但对南湾而言,现代高科技产业和商贸业均不是其优势和长项,他们同样紧靠原特区罗湖,也有沙湾关口,但发展相对前者滞后,大量密集的货运仓储物流园和城中村,与相邻的罗湖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现代都市,一个是农村景观,有人感慨南湾“靠着罗湖没水喝”。

  从地图上看,罗湖与南湾中间就隔着求水山和深圳水库,为何在这一山一水间会导致两种差距明显的发展格局?

  “最主要还是受制于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南湾很多地方都被划入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内,对经济是有影响的。”一位基层工作人员表示。

  3月26日,有网友“三叶鑫和”发帖《为南湾改革出谋划策》,他认为南湾街道新成立伊始,基本没有脱离原布吉街道的工作轨迹,历史的遗留问题压得喘不过气,所以说尽管南湾街道做了许多工作,无出彩之处就是这个原因。

  深圳市领导曾直言不讳地说,“加快推进城市化,不要让地铁开到农村去”。他直陈布吉、南湾等街道在深圳30年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是当前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建设中问题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推进特区一体化中需要率先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上述领导强调,要重视、引导、支持、服务好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的新发展,要逐步改变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引导、支持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之成为推动特区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交通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正在聚合

  特区一体化前沿,南湾优势何在?

  在交谈中,有工作人员向记者追忆,早在10多年前,那时还是大布吉格局,他曾在当时的坂田片区挂职,彼时的坂田跟现在的南湾一样,交通不发达,也没什么像样的城区环境,但没想到10多年后,坂田已经旧貌换新颜,成为龙岗变化最大的区域之一。而处于这一头的南湾片区,变化并不那么显著,同处原特区关口位置,已是“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2010年7月1日,深圳特区扩容,特区内外一体化的征程正式开启,作为原特区关口位置的南湾、布吉、坂田、民治、龙华等街道,又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机遇。此时,坂田已经先行出发,被列为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市区两级政府在此规划了华为科技城,以带动产业城市大发展。而南湾如何赶超?他们该怎么定位?时至今日,这依然是一个亟待完善的课题。

  日前,南湾街道通过其官方微博@魅力南湾展示出了革新求变的态度,邀请网友和市民一起为南湾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对此有评价称:南湾街道已开始清晰定位自己。

  网友“三叶鑫和”建议,首先应迅速提升南湾街道的知名度、美誉度。“应该说,市民中知道南湾的并不多,由于历史的原因,布吉是被人们诟病的,南湾一定要摆脱这些造成的影响。”其次,南湾要大力提升软实力。他以南岭村为例称,南岭村是全国闻名的精神文明村,一直都是深圳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参观的地方,而且南岭村片区的治安非常好,村民风气好,吸引了众多想做事的企业蜂拥而来。南岭村的租金比邻村贵,但大家还是要选择南岭村,这就是软实力的因素。

  南湾街道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湾地处沙湾关口,毗邻罗湖,靠近梧桐山和深圳水库,又正处在龙岗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水官高速创新产业走廊和龙岗大道现代服务业走廊的“腰部”位置;地铁3号线、深惠路、机荷高速、水官高速、丹平快速在南湾辖区纵横交错,正在规划的地铁16号线拟在李朗设置站点;加之沙湾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和南湾郊野公园即将建设,南湾的政策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正在叠加聚合。南湾要跨越争先,就必须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

  有网友“布吉重燃”表示,目前龙岗大运新区呼之欲出,龙岗区发展重心应移到人口占全区七成以上,发展早、急需管理投入、基础设施跟进的由平湖、坂田、布吉、南湾、横岗组成的原规划为中部物流区的龙岗西部片区,具体地点最好是能起到较好辐射作用,居于片区中心位置的南湾街道中部地区,以切实破解整个区域管理难题,强化社会建设,实现深圳全市的区划科学化、管理均等化、发展一体化。

  北、中、南片区差异发展打造三大新城

  五年再造,理想如何照进现实?

  “南湾的发展模式不能简单重复其他地方老路,从目前看这里没有大项目,但不乏一些很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如宝鼎威物流等。”分析人士指出,南湾近几年大力推进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工作,以及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正是在凝聚气力谋求弯道超车。与此同时,南湾在基础设施领域还存在不少欠账,不少市民抱怨来南湾直达公交车不多,没有像样的城区和高质量学校,面对这些短板,南湾最终能否实现超车?还需付出双倍的努力。

  同时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南湾街道此前对社会管理方面倾注精力颇多,2011年新任班子主政后,工作重点更多放在经济建设和产业升级上来,但南湾各社区交错纵横,南湾面积不大却有十余个大小社区,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在这方面南湾花了大量精力来理顺基层关系。

  与此同时,南湾于2011年明确提出“五年再造南湾”发展思路,去年邀请专业机构对北、中、南三个片区差异化发展蓝图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了中长期产业、空间发展规划以及“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根据策略,南湾采取“产城互动”方式将北片区打造成李朗产业新城;采取“产城融合”方式将中片区打造成新兴产业和现代城市综合体;采取“产融互动”方式将南片区打造成“2.5产业”生态新城,南湾“三大新城”跃然纸上。

  目前,布吉的甘李工业园、中海信等新兴产业都在南湾李朗片区,而西边的坂田华为科技城也在谋划东进,连通李朗与华为岗头的坂李大道去年已经开工,目前正在加紧施工;地铁16号线也有望提前开工建设,将有效串起平湖、南湾、罗湖以及坂田、南湾、平湖产业带。

  “后发展曾是南湾的劣势,如今却成为弯道超车的优势!”分析指出,目前南湾的北、中片区拥有成片土地资源,也成为龙岗新一轮产业发展规划重镇,其前景被认为一片大好,甚至有望再造一个类似福田的CBD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种种利好条件下,不少企业开始自发转型以谋求更好发展。

  “李朗国际珠宝园率先转型为李朗软件园,上李朗旧工业区转型为182创意设计园,南岭华泰厂转型为软件创新产业园,南岭珠宝园转型为摄影创意设计产业园,还有28家来料加工企业完成转型,241家低端企业已淘汰退出。”南湾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南湾的良好发展势头,也吸引了市区的高度关注。

  据悉,下李朗社区占地46.7万平方米更新项目是全区面积最大、返还受益最多的旧改项目之一,已吸引华润集团签约。南湾中片区3平方公里土地已被作为全市区级土地投融资试点片区,单元一已作为启动地块率先开展整备工作。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陶清清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