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北极圈的欧若拉--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邂逅北极圈的欧若拉

2013年04月10日08:46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和网易那位养猪的老总同名,做着一份理性冷峻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她是一位爱旅行的美女。还好,网名“晶晶”两个字,多少让人有了人如其名的感觉。

  走进晶晶的博客网页,让人不禁惊叹于其旅行照片拍摄之精美,游历过程记载之详细。看得出,这是一位心思缜密、行事细致的年轻人。

  今年年初,晶晶的旅游足迹踏进了北极圈,从那里,她带回了不少之前鲜为人提及的旅游心得。

  追梦拉普兰德

  拉普兰德,位于北欧的最北部,四分之三的面积处于北极圈内,覆盖了挪威、瑞典和芬兰三国。那里有冰冻的湖泊和港湾、纯净的旷野、不沾人间烟火的极地奇观,白雪皑皑,满足了人们对童话世界的一切渴望与想象。传说中的拉普兰德,是雪之女王居住的地方,充满了神秘的北欧神话;它也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圣诞老人就是从这里驾着驯鹿去向世界各地,给孩子们悬挂的袜子里塞满礼物。

  欧若拉,是北欧神话中掌管北极光的女神,代表旭日东升前的黎明。有人说,看到欧若拉的人会永远幸福。“为了寻找会带来幸福的欧若拉,进北极圈,去拉普兰德,这样的想法很早就埋在了我的内心深处,长久地挥之不去。”晶晶说,她其实是很怕冷的一个人,但却偏偏在冬季坚定地选择了天寒地冻的拉普兰德,为的就是看到传说中的欧若拉。“追逐梦想的力量是强大的。能够不断地追求梦想,不断地实现梦想,把想去的地方变成去过的地方,这样的生活让我心存感激。”

  踏上拉普兰德,晶晶和她的朋友一起邂逅了漫天飞舞的北极光;挑战了自己的抗寒极限,在全部用冰打造的酒店里住了一宿,体会让她一生难忘;登上世界上唯一的观光破冰船,闯进冰封的波斯尼亚湾;坐上了神往的狗拉雪橇,却被狠狠地摔了两跤,脸朝下跌进雪堆里;去圣诞老人的故乡探访圣诞老人,乘坐驯鹿,寻找儿时的梦想;在漂浮着浮冰的大海中体验冰泳;感受世界顶级温泉之地蓝湖的魅力;自驾雪地摩托,与拉普兰德的森林亲密接触;第一次男女裸浴蒸桑拿,外加雪地裸奔,感受冰火两重天的体验;在拥有欧洲最大冰川的冰岛,体验了冰川徒步和冰上攀岩……这些体验,都为晶晶的北极圈之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漫天飞舞的北极光

  2月的北极圈,太阳每天上午9、10点钟升起,下午3、4点钟落下,太阳永远是斜30—40度侧光。“但这样的侧光其实特别温暖,也特别适合摄影。”晶晶说。

  北极光最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北纬67°附近的环状带区域内,北欧的最佳观测点在挪威的TROMSO,瑞典的ABISKO和芬兰的INARI。其实冰岛整个国家、挪威的NARVIK、瑞典的基律纳和芬兰的罗瓦耶米也都能看到北极光,只是观测条件和几率不如前述三处。为了确保能看见北极光,晶晶行前做了周密的计划,她安排在TROMSO住2天,ABISKO住3天,在冰岛、NARVIK、基律纳和罗瓦耶米停留7天,这样一共是整整12天。

  “欧诺拉女神一定是被我们此行对极光那挚诚的心所感动,来到了北极圈的第二晚,就在TROMSO看到了强度达7级的极光。”晶晶告诉南方日报记者,通常而言,能看到强度到4、5级的极光,就算是比较幸运的了,7级极光则称得上是可遇不可求。

  极光出现的时间一般是头天晚上7点至第二天凌晨5、6点。为了拍摄极光,往往要在零下十几℃乃至二三十℃的寒风中站立3到6个小时,所以防寒保暖工作务必要做得十足。“那晚,我们7点不到就来到了Ersfjordbotn峡湾,等待极光的出现。没等多久,一道绿色的光线从山背面升起,划过寂静的天空。接着,看到有3、4条极光出现,不断变换着形状……极光陆陆续续持续了一个小时,我们回到小屋取暖小憩。之后十点多又迎来了强度七级的极光,天空就果然出现了如倾斜下来的不断舞动的极光,我们都惊呆了,好美丽和震撼的场景,随着颜色与亮度的变化,极光犹如跳舞的精灵,绚丽梦幻般的在空中舞动。”

  晶晶还告诉记者,拍摄极光是有小技巧的:依极光的强弱,设置曝光时间长短。通常是大光圈、长曝光、高感光、手动对焦无限远,和夜景拍星星差不多。推荐设置为F4.0(最大),10-30S曝光(看极光强弱),ISO=800或1600,不超过1600。当然还要有个结实的三脚架、快门线操作。“而最最重要的,是要有半夜三更对抗零下20、30℃严寒的心理准备,再尽可能准备多的电池。”

  狗拉雪橇的“摔跤体验”

  狗拉雪橇是拉普兰德的冬季传统活动。来到北极圈,能亲身体验一下狗拉雪橇活动也是晶晶非常期待的。与其他地方的狗拉雪橇最大的不同,是这里的狗拉雪橇是由游客自己来驾驶操作的。每人自驾一辆,每辆挂4匹“狗力”。这些雪橇狗野性十足,非常不容易被操纵,摔跤乃家常便饭,但这正是自驾雪橇狗活动的乐趣所在。

  之前一天,同住一个酒店的国内游客参加活动归来后告诉晶晶,她只跑了一小段路,摔了二跤后,就放弃了,坐在雪地摩托车后被运了回来。“听了她的经历后,我们觉得压力好大,为了保护小命,包包单反都一律没带。”晶晶说,第二天早上9点,她们穿上了极地御寒衣服,在当地老人家的带领下来到狗舍。首先是听专业人士讲解驾驭要领,关于如何刹车,如何控制车速,转弯时如何处理,下坡时要踩刹车,上坡时看情况下车帮雪橇狗一起推行等等。每只雪橇犬都是有自己的位置的。前面的雪橇犬被叫做“领头狗”,领头狗的工作除了要使出最大力气拖拉雪橇,还要懂得激励其它成员。

  准备工作完毕后,整个雪橇部队向雪山林海进军。一跑起来,这些雪橇狗非常拼命,两旁的树枝刷刷刷地扫过来——它们渴望奔跑,而不是被铁链栓柱。一开始,站在雪橇板上的晶晶还有点害怕,会时不时地去踩踩踏板刹车。但掌握之后她就放开了,自驾着可爱的哈士奇雪橇狗,越过冰封的湖面,在林海雪原中穿行,沿途欣赏着无人的高山雪景……

  全程下来,晶晶意外地摔了两次。“玩得太HIGH了,我喜欢那种快速飞驰的刺激感,不舍得踩刹车,结果雪橇犬们的一个转弯把我给扔了出去,还是脸朝地,摔完后又迅速滚回了雪橇板……现在想想,摔跤也是一种乐趣和体验。”

  丁磊

  网名:晶晶

  职业:注册安全工程师

  爱好:旅游、摄影、美食

  难忘冰雪酒店的一晚

  冰雪酒店住一宿,是最酷最时髦的极地体验,却也是种不折不扣的自虐行为。晶晶说她第一次看到冰雪酒店是在某个旅游节目里,之后在网络上也陆陆续续见到过一些冰雪酒店的图片,不过她从来没想过自己去亲身体验,因为她确实很怕冷,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

  出发前,对于预定冰雪酒店的一晚住宿,晶晶左思右想,纠结不已。“订吧,这么冷,晚上怎么睡得着?放弃吧,好不容易都到冰雪酒店了,再怎么也要疯狂一把;订吧,你跳伞都敢尝试了;放弃吧,要不要这么自虐啊?”最后她一咬牙,豁出去了。

  按预定的日子,晶晶一行来到冰雪城堡Snow Castle。每年只在冬季出现的冰雪堡垒,是芬兰的极地人工奇观。冰雪城堡每年由冬天的冰雪设计而成,到了春天而融化,接着第二年冬天继续创造新的酒店结构和内饰。1996年的冬天,冰雪城堡首次建成。1100米长的城墙围着雄伟的冰雪建筑,也围住了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今年,是冰雪城堡的第十八个年头,这里有冰制的餐厅和酒吧,有能容纳50人的教堂,还有皑皑白雪覆盖的走廊,房间里有厚厚的羊毛和驯鹿垫。尽管室外天寒地冻,酒店屋内温度很低,而且房价不低,但每年仍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冰雪世界带来的不同感受。这里的客房也很吃香,不提早预定,一屋难求。

  傍晚7点之前是游客的参观时间,住客还不能入住。等游客散尽后,工作人员才开始整理打扫,并在每个房间铺上保暖的睡袋。在冰雪环境下睡觉,保暖性极佳的睡袋是关键。酒店为晶晶提供的羽绒睡袋据说是可以在零下25℃环境下隔热保暖。到了晚上九点,工作人员召集起大家,在warm house(暖屋)里开始为所有游客详细地讲解晚上睡觉御寒的方法。御寒方法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一、使用睡袋时,一定要把睡袋口子拉紧,包得严严实实的,才能不漏风,阻挡冷空气。二、要戴好帽子、围巾,当在低温环境下,人的大部分热量是从头部散失的,必要时还可戴上口罩。三、睡觉时尽可能少穿衣物,保暖内衣裤加双袜子即可,然后将抓绒衣和外套放于睡袋底下,这样第二天起来穿衣服时会觉得很温暖。

  听过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后,住客们开始纷纷入住自己的房间。晶晶和她的朋友也抱着仅有的随身物品跑进了冰屋。然后,她们戴上了帽子和围巾,再把睡袋的口子拉得很紧,几乎整个身体就只留个在外呼吸的鼻子……

  “一夜下来,还睡得还挺安稳的,一觉睡到大天亮。”晶晶说,睡在保暖的睡袋里,外面的寒气都死死挡得,取暖主要就是取决于个人体温。只要脖子附近没有漏风,就不会很冷。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晚上绝对不能起夜。因为厕所在另一栋warm house里!就意味着你要穿过冰城堡和寒冷的野外才能到达厕所!一上厕所,你就完了,再回睡袋就热不起来了,只能赶紧去warm house睡……”

  文/南方日报记者 向杰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