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华中师范大学 张子俊 张登 苏亚伟
“你只知道要点名,却不知具体时间地点;你有你的大四,我也有你们的大四;你有各种理由请假,但我还是决定照常点名……”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曹宇发出的这条陈欧体微博,在学生中走红。“晚点名”这一制度,再次引起大家的讨论。
周日晚上不见不散
华师晚点名定在每周日晚上,由辅导员主持,一般持续半个钟头左右。
教育部并未明文规定高校必须进行晚点名,因此这一制度从何时开始,已难查证。学工部副部长闫丽莉老师回忆,华师的晚点名至少有20年历史。此举是为了加强管理,确认每名学生安全返校,并规范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临近考试时,还会帮助学生调适情绪。
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张竹说,晚点名一般会通报一周里学校发生的重要事情,以及将要举行的活动。有时,还会安排思政教育活动。
老师们认为,晚点名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感和归属感。上高中时,与老师、同学相处的时间较多;而大学主张自主学习,与老师、同学见面的机会相对较少。晚点名为师生们营造了相处的机会,让大家热爱这个和睦的大家庭。
不少学子排斥晚点名
每到星期天晚点名,总有同学不到或者代答到。辅导员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开小会”。
许多学生对晚点名很排斥。数统学院2011级的樊猛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有事可以在QQ群里通知,或者让班长通知。晚点名是浪费时间。”
生科院是随机抽班级点名,2011级的彭真说:“有时候在外面玩,突然接到电话说要点名,很扫兴。”
外国语学院2011级的刘涵认为,晚点名定在星期天晚上,时间不上不下,不好安排课余时间。文学院2012级的张钧豪也希望晚点名能换个时间,否则会打破完整的周末。
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位同学抱怨,晚点名时,辅导员常常讲了一大堆对学生没有实际影响的内容。
而一位辅导员也坦言,晚点名时常流于形式,学生们玩手机的、聊天的、睡觉的比比皆是,效果并不理想。
增强吸引力和互动性
同学们了解到,武汉地区的许多高校并不存在晚点名,国内的部分高校也取消这一制度,甚至从未进行过晚点名。在全国高校中,华师是少有的“晚点名”学校。
2007年,在广西医科大学南湖论坛上,曾有网友发起关于取消晚点名制度的投票,选择“应该取消”的投票占总数的72.2%。
那么,华师的晚点名应该取消吗?“我觉得这个制度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辅导员确认每个同学的安全。”文学院2012级的庞桃说。
外院2011级的刘涵认为,晚点名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如果不点名,有些同学一年都难见到一次。
闫丽莉说,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经成熟,但是心理上依然没有完全成熟,需要引导。脱离群体,会让自己变得孤僻。但辅导员们也要反思,为什么晚点名不受学生欢迎。她建议,具体事务可以用QQ等传达,晚点名应该增强吸引力和互动性,让学生感到确实于己有益。
张竹也认为,学校不能像家长一样管着学生,应该把晚点名变成学生锻炼自己的平台,而不是辅导员一个人唱主角。
目前,华师部分院系已在尝试改变。例如数统学院创新晚点名的方式,举行“小荷讲坛”;信新学院实行专业晚点名,将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放在一起,促进交流。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