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部红楼”到《曹雪芹》--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从“半部红楼”到《曹雪芹》

2013年04月18日14:56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端木蕻良手迹

  文坛墨迹

  萧红临逝世前,在拍纸簿上写道:“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当时伴随她身边的骆宾基,对此解读为萧红生前的一个心愿,说是她希望有朝一日邀请几个好友,走一趟红军所走过的路,然后共同写一部小说。

  虽然这一说法有不少评者引用过,但我一直存疑。理由是以萧红的性情和一贯作风,这一举措似乎颇为牵强。倒是我一直怀疑,萧红口中的“红楼”是指续《红楼梦》后三十回。

  在端木蕻良给我的二十多封信中,不乏提及他一直在筹划写曹雪芹传和续《红楼梦》的意愿。他的这个愿望,是在早年已萌生的。

  端木1979年在接受我的访问时,特别提到“续《红楼梦》也是我的宿愿,搞完曹雪芹也想试着搞搞这个。我想续三十回更合理一些。对高(笔者按:即高鹗)续本中符合作者原意,已为读者所熟悉的部分情节也要予以适当保留,人物的处理上尽量按作者原意发展。如小红还应有一段大故事,探春似应回来收拾残局,妙玉的结局也似太草率了一点,也想改变等等。反正这都是些初步设想,现在手头上的工作已够紧张了。我但愿能赢得时间完成它!”

  端木与萧红结缡后,肯定会把他的续《红楼梦》的心愿告诉萧红的。《红楼梦》也是萧红喜爱的作品,相信萧红在听到端木续《红楼梦》的计划,会感到雀跃。

  如果萧红不是早逝,端木身体状态良好,他们共同完成续《红楼梦》的机会是很大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萧红所说的《红楼》,也许指的是“续红楼梦”的未竟愿望。

  端木晚年另一个迫切的创作计划,是写《曹雪芹》。

  端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叶,在接受我的访问时,对曹雪芹已有详细的提纲。当时他对我说,《曹雪芹》想写五十万字。后来端木又改口称,《曹雪芹》全书约一百万字。

  我问端木,他写曹雪芹是以史为主,还是艺术的再创造?

  端木清晰地表示:“如果不是个创作,那我写他干吗?也是我的创作吧。但有些地方不得不违背历史真实;大地方不违背,小地方不要紧。要让人一看就了解,《红楼梦》是从这儿来的。让人知道,曹雪芹是怎么回事。他本来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为什么会产生他?必须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几个方面为曹雪芹和《红楼梦》的诞生──作家和作品的诞生奠定基础。把各种矛盾集中起来,都集中到曹雪芹身上,让大家知道,这样的情况必然要产生曹雪芹,有个曹雪芹也必然要产生个《红楼梦》,用中国的老话说,就是‘呼之欲出’,他自然就出来了。”

  他进一步阐述道,作品手法不能模仿《红楼梦》,“模拟是最拙劣的办法,它不能产生艺术。同时,又不能离开《红楼梦》,因为和它是血肉相连的;第二:我要写出曹雪芹幼年、青年、逝世以前三个时期。这样一来,和他相处的一些女孩儿,刚刚被塑造出来,随着事物,特别是年岁的增长,就得换人了。”

  《曹雪芹》是1979年开的笔,当时端木给我来的信表示:“目前故事的内容只进行了五十天,已写了十万字。你看,康熙是十一月十三日死的,我现在才写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就有十万字了。康熙死后七天,雍正就登基了,登基就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曹家就有反应了。另外,本来清朝的规矩,皇帝死了要守三年丧,我因为要为故事做安排,没管那一套,明知故犯。因为虽然七天后,百官上书,请皇帝除孝执政。但要穿素服,上朝不在正殿,在偏殿,反正受限制,我们何必限制呢?在《巴黎圣母院》里,雨果写国王去探监,那是不可能的,他可以那样写,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也有人批评雨果,他写得不真实,违反历史,可它照样存在。我也不管他,我就写元旦百官朝贺,正月十五在南海放焰火,这是个大场面,这样一来气氛就出来了。雍正一上来搞的阴谋诡计都在这里布置下去了,他要把十四个皇子调回来,他先抄李家,到雍正五年抄曹家,这事儿就多了……”

  端木晚年身体一直不好,经常要住医院。所以他在《曹雪芹》一书上的创作进度很慢,到1996年他逝世时才出版了《曹雪芹》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未出版作者便撒手人寰了。

  幸而他第二任妻子钟耀群也有较丰厚的文化底蕴,根据之前端木的提纲,协助他完成后面的二部曲。端木曾告诉我,夫人钟耀群曾主演过《武则天》、《大雷雨》等知名话剧,也创作过多部话剧。因此《曹雪芹》的第一部作者署名是“端木蕻良”,第二部作者署名是“端木蕻良、钟耀群”。

  难得的是,端木逝世后,钟耀群继续完成《曹雪芹》第三部曲。内地出版的《曹雪芹》的第二、三部,都署名是端木蕻良、钟耀群合著的,但台湾的“高宝版”却将作者署名中钟耀群的名字去掉,是很不公允的。

  钟耀群于去年2月14日逝世,她生前还整理出版了八卷九本的《端木蕻良文集》,另有专著《端木与萧红》。

  彦火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