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利侗寨全景
名家讲古之侗寨
孙 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
朝利侗族村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往洞乡东5000米,海拔在430米左右。全寨有240户1112人,全部为侗族。朝利村建寨历史较早,根据资料考证,这里曾为元、明、清三代曹滴洞蛮夷军民长官司驻地(该长官司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即公元1684年才被废除),是历史上黎平、从江、榕江三县交界处统领一方的重要村寨。
村寨地处山谷之中的平坝上,一条以“朝利”为名的河流由南向北穿寨而过,将村寨分为东西两个自然寨,因西岸寨子居民较多且立寨较早,故称大寨;东面寨子居民较少且立寨晚于大寨,故称小寨。朝利村的民居有单家独户和群体组合两种形式,以单家独户为多。传统的吊脚楼均为杉木结构的单檐两面坡,屋顶覆盖小青瓦。村内的古井、仓房、禾晾群等,都保存较好。在寨边田地内还有一尊青石雕成的坐兽,为朝利侗族村寨镇寨之物。
朝利村至今保持着侗族传统的生活方式。侗族的传统服饰和用具,如竹编、线编、侗布、刺绣等一应俱全。朝利是侗族大歌的发祥地之一,从江民间侗族大歌按曲调分为“朝利大歌”、“小黄大歌”、“高增大歌”、“三龙大歌”,“朝利大歌”是其中重要一类。故朝利侗族唱大歌、踩歌堂、演侗戏十分盛行。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