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天桥为何无行人?--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人行天桥为何无行人?

2013年04月24日08:12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尽管旁边就是天桥,市民们出行时还是选择横穿马路。魏金锋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魏金锋)最近有市民致电南方日报记者投诉,称先锋路口桥丰宾馆前建设的人行天桥简直形同虚设,与旁边的机动车道相比显得非常冷清,而且该路段有屏障阻挡视线,速度稍快的机动车看到行人后会来不及刹车,隐患重重。

  昨日,记者在清远新城云山诗意和旧城先锋路天桥看到,天桥上行人寥寥无几,而桥下行人在车流中随意穿行。除了少数带小孩的市民选择过天桥,大多数市民下车后便直接横穿马路。

  现场人行天桥成“摆设”

  中午12时,午饭时间本应人流如织,位于旧城先锋路人行天桥上,却空无一人。

  记者在天桥下面的机动车道上看到,短短5分钟内,就有三十余人从车行道上横穿过马路。而几步之遥的天桥却空无一人。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清远其它路段的两座天桥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这些路段没有设置防护栏。

  然而即使是设置了防护栏的连江路与广清大道交汇处的天桥,行人直接穿越机动车道过马路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记者日前在新城连江路和广清大道路口看到,虽然交通信号灯显示为红灯,还有不少行人边躲闪车辆边快步穿过马路。一分钟内有十五人直接闯马路。记者发现,由于闯马路的人多了,路口绿化带的草都被踩平了。而在道路上面就有一座高大的过街天桥。

  在旧城先锋路一家商户的负责人表示,该天桥从去年开通至今一直冷冷清清,不仅没有充分发挥便民作用,对于周边的商家来说,天桥还帮了“倒忙”。“由于天桥规模大,挡住了一些门头。有些商店以前挺红火,天桥建成后,顾客看不到招牌,现在生意淡了。”

  市民天桥配套设施还有待完善

  记者在清远本地论坛看到,许多网友对清远天桥很关注,就如何防止横穿马路现象的发生以及提高市民的基本素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市民告诉记者,行人过街不愿意走天桥,首先是因为天桥的位置不合理。行人通过路口,都想节省时间,可是过街天桥设置的地方远离路口。走天桥过路口,一上一下,要多走数百米,费时费力。其次天桥本身设计不够人性化。为让车辆能从桥下通过,天桥建造得很高,台阶很多,爬上爬下,年轻人都觉得十分吃力,更不用说老年人了。

  在清远一家传媒公司上班的市民张先生表示,政府规划建设人行天桥应该有路权人人平等的思想,现在过多考虑机动车,忽视了行人,从一定程度上“迫使”行人宁愿闯机动车道也不愿意走人行天桥。“横穿马路虽然有些拥挤,但只要注意点,还是能够安全通过的。而对于天桥,他们觉得爬上爬下还得绕路,太麻烦了。另外,很多家长骑车接送孩子,无法过天桥。”

  还有市民认为,天桥在建起后,马路防护栏、天桥遮阳篷等配套措施也要跟上。

  将新增12处人行立交 规划前充分征求民意

  ■相关

  记者走访了解到,清远市区人行天桥仅有三座,一座在广清大道上的云山诗意旁边,一座在连江路与广清大道交汇处,还有一座在先锋路口桥丰宾馆前。其中2010年完成的位于市区云山诗意社区旁的人行天桥是清远第一座人行天桥。有市民认为就目前通行能力而言,仅有的两座天桥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不少市民建议在新城赢之城和旧城城市广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增设人行天桥。

  记者从清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说明书上了解到,随着清远城市的发展,各种车辆和人行的交通流量也逐渐增加,清远根据步行区的设计,规划了12处较大型的人行立交设施。

  对此,有专家表示,清远下一步在规划人行天桥时,有关部门就应当周密调研,精心规划,充分征求附近群众的意见,照顾到大多数人的需求,使天桥建设有充分的民意基础,随后再根据周边环境进行合理设计。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注重细节设计,在保证合理的坡度、阶梯高度的基础上,尽可能配套建设电动扶梯、非机动车推行坡道等便利设施,最大程度减少行人不必要的体力支出。“如果走过街天桥,既安全又省事,行人怎能不接受?”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