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衡水4月24日电(郭建博 王永宏 扈炜)今日从衡水市公安局了解到,当前,通过拨打电话、群发短信等手段实施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越来越多,花样层出不穷,手法不断升级换代。犯罪嫌疑人假意给受害人“操作提示”,使受害人以为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资金安全。为预防此类案件的发生,衡水警方简要介绍“操作提示”这类诈骗案的几种常见骗术类型,供市民参考,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骗术之退
购车购房退税:不是馅饼是陷阱
案例:前几日一天上午,市民王小姐接到自称是国家税务局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并称王小姐购买的一辆轿车按照国家规定可以办理退税,对方要求其提供银行卡号,王小姐随即到市区一建设银行的ATM机上按其要求进行操作,后发现该银行卡被划走现金5万元。
警方提示:这是一种以退费退税为由(即“退”)的诈骗手段。犯罪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一些新购车车主等人的信息,然后通过拨打电话或群发短信等形式,向受害人发布一些虚假信息,受害人认为对方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情况,便信以为真,按照犯罪分子的提示到银行ATM取款机上进行操作,导致钱财被骗。此类案件的高发时段一般是在上午8时至下午5时之间的银行营业时间。要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行骗者往往使用虚拟网络电话作案,接到此类短信和电话,不要急于转账,不要泄露银行卡密码。
骗术之吓
电话欠费:“安全账户”不安全
案例:前不久,退休在家的市民王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通信公司工作人员打来的欠费通知电话,称王先生在外地办理了一个固定电话,现已欠费1800多元,并称该电话涉嫌洗钱。慌张的王先生在对方“好心”地提醒下,拨打了所谓的报警电话,并在该男子的指示下将自己的数万元存款全部转入了对方指定的账号以确保资金“安全”。次日,当王先生感觉不对醒过神来时,辛苦积攒的存款已经不翼而飞。
警方提示:这是一种带恐吓、威胁(即“吓”)的诈骗。犯罪分子往往以受害人的身份资料正在被盗用为由,称为了不受到牵连,建议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的联系方式。此时,又会有人以保护受害人资金或核对资金为由,建议受害人到银行的自动取款机上,根据他们的提示操作。常见谎言有“电话欠费”、“消费透支”、“涉嫌洗黑钱”等。
在此提醒广大群众,不要轻信陌生的电话,不要急于转账,更不能泄露银行卡密码。
关键词:衡水,警方,市民,电话,骗术
(来源: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