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钟鉴(左一)在交流心得。本报通讯员 吕卫锋 摄
仔细聆听公开课。本报通讯员 吕卫锋 摄
本报济宁4月27日讯(记者 黄广华 韩伟杰 通讯员 房亚东 张长青) “敬孟子、读孟子、讲孟子、行孟子”。27日,作为中华母亲文化节的活动之一,孟子公开课在邹城首次开讲。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铸造民族精神的重要人物。目前国人对于孟子的了解低于孔子,这与孟子的亚圣地位是不相符的。”27日上午,经过简短的开讲仪式,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牟钟鉴开始题为《从孔子到孟子》的公开课第一讲。
“孟子比孔子晚100年,孟子在传承孔子思想上发挥着巨大作用。”牟钟鉴认为,在理想目标、仁学、道德修养和教育方面,孟子都忠诚的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在传承孔子思想的同时加以创新,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
“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学习孟子?因为孟子的思想中民生、民本等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代社会的难题。”牟钟鉴从孟子将孔子仁学思想与民生结合、注重民本民意、倡导独立人格和人性善进行细致阐述。
他认为,尽管目前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出现了道德教育缺乏、信任危机、生态环境危机等问题。孟子所倡导的道德理性、道德文化,结合现代社会加以转化,能够给现代社会以帮助。
牟钟鉴认为,学习孟子,要做到“敬孟子、读孟子、讲孟子、行孟子”,落脚点是践行孟子思想。
当天下午,孟子公开课第二讲也开讲。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民做了题为《孟子与齐鲁文化》的讲座,主要讲述了齐鲁文化发展过程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重点阐述了齐鲁文化对孟子思想形成的重要影响,以及孟子思想对齐鲁文化的重要贡献。
孟子公开课由《光明日报》国学版、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和邹城市政府共同举办。邹城首次推出孟子公开课,也是系列国学公开课的首门公开课。孟子公开课共有12讲,由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分6周完成授课。
“通过公开课的方式,让邹城干部群众更加了解孟子,让孟子的思想重回故里,在故里发扬光大。”邹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谢成海说,在故里弘扬孟子思想,是对孟子最好的纪念,也可以提升邹城文化软实力,打响邹城“孟子故里”文化品牌。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