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羊流镇曾是九省驿道--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新泰羊流镇曾是九省驿道

2013年04月28日12:20    来源: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新泰市羊流镇始名秃丘,因羊氏在此居住,地有羊氏之流风而得现名,历代出过两位皇后、上百位太守以上官员。羊流镇曾是九省驿道,有“北京到南京,羊流在当中”一说。现在仍存有古代驿站、城墙、碑刻等遗址。目前,新泰有200多位羊氏后人,羊流镇准备重建羊祜城,继承发扬羊祜文化。
“北京到南京, 羊流在当中”
羊流镇中心小学对面有一座旧庭院,拱形门口、灰色砖块增加了几分古老气息。院内有几排房屋,全都由灰色砖块砌成。56岁房屋主人刘建英说,这些房子共有30多间,是以前羊流驿站,也就是“马号”,已有上百年历史,一直保存到现在。房子前面的大路,就是以前的古代驿道。“听老人说,以前这里人来人往,住宿人可多了,很热闹。”
“‘南京到北京,羊流在当中’、‘知道羊流店,不知新泰县’,这是明末清初流传至今的两句民间俗语,说出了‘羊流店’的重要性。”《新泰文史》主编郭伟说,明清时期在羊流设立驿站,曾是“九省驿道”,驿站担负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信息的传递任务,古驿道全长39里。羊流驿站的设置,给羊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南来北往,都要经过羊流,羊流逐渐发展成北方“商贸重镇”,发展势头甚至超出新泰县城。
羊流还有残留在村落里的古城墙遗址,城墙非常结实,高约一米、宽约半米,蜿蜒几十米。57岁村民刘先生说,三百多年前,羊流村曾建起围墙,把整个村落围了起来,保护村民。“围墙全部由土夯实,长约10里,最高8米,有东南西北四个门,供村民出入。”

西晋羊祜上书 将平阳改名新泰
新泰市羊流镇转盘北侧路口,一尊高大的羊祜雕塑矗立在绿化带内。塑像高约4米,远远望去,头顶带簪名士小冠,左手握佩剑,右臂隐身后,刻画出一个睿智儒雅的大贤形象。羊流镇办公室主任裴传连今年56岁,他说,羊流镇是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羊祜的故乡,羊祜忠义精神深入人心。塑像是依据史籍文献及历代羊祜画像制作,通高4米,以合成树脂仿青铜效果塑造,1999年建成。“羊祜塑像位于羊流镇政府驻地中心地段,现已成为镇上标志性建筑,每年有不少人前来拜谒。”
羊流镇政府大院东侧绿化带立着一块石碑,左上角少了一段,右下角用水泥重新进行了修补,虽然经过风吹日晒,石碑饱经沧桑,依然能看清上面的字迹。“石碑大概有五百多年历史,记载羊祜上书把平阳改名新泰的经过。”裴传连说,由于重名地方太多,羊祜取东面新甫山、西面泰山首字,将平阳改名为新泰,一直延用至今。
“这块石碑是当年羊公祠现存的唯一古迹,羊公祠是明朝万历年间为了追念羊祜功德而建。”裴传连说,羊公祠原为三间大殿式祠堂,内塑羊祜“轻裘缓带”立像,主祀羊祜,兼祀羊续等其他羊氏先贤。后因民间奉羊祜为“战神”和“药神”,祠内香火鼎盛,为历代达官文人拜谒之所,深得官民珍护。清末至建国前后,羊公祠与毗邻的归一寺改作学堂、县立二小。革命战争年代,中共新泰特别支部在这里秘密成立。羊公祠后毁于战火,“文革”时被拆除,后在原址新建镇中心小学。

镇北“三羊墓”遗址 出土北齐羊烈墓志
在羊流镇政府驻地北约1.5公里,有座羊氏祖茔,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汉魏以来泰山羊氏先人的重要墓群遗址之一。记者来到这片坟地时,这里已经变成麦地,周围只有几棵松树和杨树,还有几个新立的坟头。羊流镇政府工作人员刘玉增说,羊祜祖父南阳太守羊续、父亲上党太守羊衜及胞兄羊发之孙丹阳太守羊曼等都埋在这里,因此有三座高大的坟墓,高约3米,周长30多米,当地人称为“三羊墓”,又因羊氏先人多为权贵,又称“羊官墓”。
刘玉增说,羊氏祖茔为地脉绝佳的风水宝地,羊祜“折臂三公”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明清以来,文人墨客途经羊流大多至此瞻拜题咏,后因驿路改道及战乱而荒废。“1993年6月,新泰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清理羊流镇墓群时,发现了北齐名将羊烈夫妇墓葬,但已多次被盗,仅存墓志两合,现珍藏在博物馆。”刘玉增说,这充分说明羊流墓群不仅是汉晋之冢,而且可能是汉代延续到隋代的墓群。

新泰羊氏后人 现在只有200多
《新泰文史》主编郭伟说,自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后,随着朝代更替,羊氏族人大部分南迁,一部分留在新泰。
17日下2点多,记者在岳家庄乡南杨庄村委会门口见到了羊丰爱。羊丰爱今年49岁,是村里的会计。他告诉记者,南杨庄村羊氏村民现有75户、220口人。“300多年前,羊氏俩兄弟为了躲避抄家,从羊流逃到这里。由于这里比较闭塞,俩兄弟便定居下来,到现在已有十代人。”羊丰爱说,他们只有一张手抄的羊氏行辈。由于家里老人很少有识字的,他们从来没想到过是羊祜后人。直到十年前他路过羊流,发现有个“羊祜故里,起重之乡”的牌子,从那时起开始留意羊氏相关信息。“直到最近一两年,才知道我们竟是羊祜后人。家里有这么一位忠义的祖先,自己心里特别高兴和自豪。”羊丰爱说。

羊祜文化进课堂 规划羊氏文化区
4月9日至12日,新泰市羊流镇举办羊氏文化发掘暨羊氏文化产业拓展研讨会,20多位全国各地的羊氏后人来到羊流,参观羊氏墓群、羊公祠遗址,并为羊祜学校揭牌。
新泰市羊流镇初级中学,学校已改名羊祜学校。羊祜学校校长杨廷润说,学校目前有一千多名学生,校园内设置羊祜文化宣传栏,还设计了校徽,体现羊祜文化内涵。“目前,我们正在搜集与羊氏文化相关的古代诗句,在学生中开展经典诗句朗读,下一步准备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让羊祜文化走进课堂。”杨廷润说,羊氏后人还准备设立教育基金,帮助学校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羊流镇党委书记周京文说,羊流镇规划新区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建设区2平方公里,拟开发建设高标准羊祜文化广场。在河东建设羊公河东湖、在河西建设羊公河西湖,河中段建设水上公园,沿河北岸建设千米文化长廊,将羊流的历史人物通过群雕、亭阁予以展示,把羊公河打造成羊流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来源:齐鲁晚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