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级阿里山小火车--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古董级阿里山小火车

2013年04月30日12:11    来源: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许志杰,大学历史系毕业,媒体从业者,出版作品多种。

  阿里山之所以有名,其实并不全是因为它的景色,还在于一个特殊年代的特殊背景。“文革”时期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阿里山是写入中小学课本的必读文字,具有很强的时代色彩,现在到台湾旅行的不少人就是冲着那时候留下的记忆而去的。
我的阿里山概念也来自那个年代,但我更想乘着开往阿里山的蒸汽小火车,在慢慢悠悠的行进中欣赏阿里山的美景,憧憬邂逅阿里山姑娘的浪漫时刻。遗憾,2011年4月27日中午12点47分,一列开往阿里山的小火车在急速行驶时,路旁山上一棵腐朽的大树突然坠落,重重地砸在小火车的前部,4节车厢出轨翻车,造成100多人受伤,5人死亡。阿里山小火车随即停运。小火车不开了,那种失望不言而喻,我一再追问重开的时间,真的希望明天就开,后天也行,甚至想就在这里等下去,一直到阿里山小火车开行的那一天。可惜,人家说没有开行的时间表,真的没有。听说小火车现在已经恢复运营,令人向往,当是我下次去台湾的首选旅行项目。
这条由嘉义市北门站通往阿里山的森林铁路,最初的建设者是日本人,1899年到1912年建成嘉义到二万坪段66.6公里,1914年再延长到阿里山林区,全长71.4公里。日本人修建这条铁路的目的是运送阿里山珍贵的木材红桧木出山,然后通过港口运到日本。据说,在日本人强占台湾的几十年时间里,阿里山的红桧木凡可成材的几乎被伐干净,剩下的小树苗长到今天还无可用之材。可以说阿里山小火车是中华民族一举缴获的日本军国主义强盗明火执仗夺我国宝的作案工具,是两岸同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生生的教材。
嘉义北门站有一个铁道文化创意园,也是阿里山小火车的起点。在站房前有一个写有“海拔31米”的木牌,阿里山小火车从这里出发,在经过71.4公里的爬行到达阿里山的沼平车站时,海拔就到了2216米,其海拔落差达到了惊人的2185米。其间要通过49处隧道、77座桥梁,是世界三大登山火车之一,其他两条是印度的大吉岭至喜马拉雅山的铁路和智利到阿根廷的安第斯山铁路。在修建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时,中国铁路的设计大师詹天佑发明了之字形线路,将陡坡路段成功分解为“坦途”,使之顺利通过八达岭。阿里山森林铁路将詹天佑的之字形铁路建设技术运用其中,并连续修造三段之字形线路,形成三进三退的之字形路段,这在世界铁路史上也是唯一。同时还运用了螺旋状爬山的方式,将火车梯次抬高上山。尤其是8字形盘山铁路,形成世界铁路之奇观。
可以想见,在如此短的距离中,小火车从31米升高到2216米的艰辛、艰难。在阿里山森林铁路修理工厂,小火车头就在那里停着。在这里顺便说一句,台湾铁路的开放令人佩服,火车站基本是开放的,人进人出没有什么阻拦,铁路和乘客甚至看客亲密无间。阿里山蒸汽小火车由美国莱玛公司制造,车型分为两种,十八吨级行驶于平地线,二十八吨级用于山地线。因其黑色而被火车迷称为“黑头仔”,“二战”之后停止生产。阿里山铁路通车后陆续向莱玛公司订购了20台小火车,百年过去,现在能够在阿里山铁路服役的还有一台。这台编号为26号的蒸汽小火车,1914年8月26日出厂,今年正好99岁。我们在很多与阿里山有关的电影、电视剧中可以看到26号蒸汽小火车的风采,那老当益壮的劲头,令人赞叹不已。
有精彩,自然就伴随着风险。阿里山小火车通车100多年来,既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给人们带来了品味历史、回顾过去的机会,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事故。前面提到的2011年4月27日的那次事故,是最严重的一次。此前的2001年12月23日和2002年5月19日,也曾经出现事故。在经历了几次大的事故之后,台铁当局非常重视这条世界瞩目的森林铁路的安全,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检查、维修,力保不再出现伤人事故。
阿里山已经不单是宝岛美丽景色的代表,还是台湾历史的一部分。据说,在阿里山小火车爬至海拔500米的一号隧道处,可以看到远处嘉义市的全景。那里应是一个历史与未来交汇的高点,谓之站在历史的高度,畅想未来的美景。此时此刻当有感慨,一个不把历史放在眼里的民族,要看到万般美丽的未来,完全是痴心妄想。

(来源:齐鲁晚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