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特殊时期采取“做四休三”的作息制度有利于降低企业隐性成本--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记者调查:特殊时期采取“做四休三”的作息制度有利于降低企业隐性成本

2013年05月01日23:09        手机看新闻

  中广网北京5月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连上七天班换来的小长假今天结束,这个“五一”,你过得开心吗?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节前建议“做四休三”被广泛误读!《央广夜新闻》独家采访蔡继明,说说让人“爱恨交加”的小长假。

  当蔡继明教授提出这样一个建议的时候,取消小长假用长周末来取代,很多的一些媒体包括网友都把蔡教授的意思误读成常规化的实行“做四休三”也就是每个星期,无论是过不过节的问题,每个星期大家都上四天班,然后休息三天的工作方式。而实际上通过蔡教授的采访我们可以了解这是一种沟通,当然他表达了人们对假期的一种渴望。其实早在2009年的时候在上海的部分企业,曾经对“做四休三”这样一个弹性的工作制做过一个尝试,企业实施的初衷是为什么?实施之后反响怎么样?到目前为止是不是坚持下来了呢?中央台驻上海站的记者周洪作出如下调查:

  记者:“当时实际上是在特殊时期下的一个特殊的应对政策,在2008年和2009年,不少企业当时是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需求的减少,库存积压或者是停产,还有劳资纠纷增多等严峻的形势,但当时位于上海奉贤的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的一些企业就采取了这些,采取了“做四休三”的一个特殊的办法,那这个办法的具体做法就是企业将原来一周五天的工作制改为一天工作四天,每周空闲下来的那一天就用来进行员工的培训,这样不少员工是可以暂时保住现有的岗位,有的企业负责人就表示,当时订单下降的特别厉害,有的甚至下降了六成左右,意味着库存积压、工作负荷不足,而裁一个员工尤其是一个很有用的员工隐性成本是非常高的,那么这个成本包括了寻找员工的成本,培训成本,还有对他们来说机会成本也是很高的,这个制度慢慢就在开发区推广开来,开发区的党委和管委会就鼓励企业采取当时的这种叫“做四休三”的方法,灵活采用工时制、轮岗轮休、岗位共享、在职培训等措施力保职工不下岗。”

  记者:“既然能够在开发区推开说明当时的政策还是得到多方的认可,首先我们从政府来看,这个政策保障了职工不下岗,减少劳资纠纷,那企业也降低了成本、稳定了军心。有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弹性工作制不仅仅是“做四休三”,而是跟着市场走,跟着客户走,跟着订单走,那相对来说其实就是在集中一段时间内工作,那这样空余下来的时间很多费用就降低下来了,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在“做四休三”的弹性工作之下,员工的收入是下降了,一家企业规定员工多休息的那一天当天的工资是平时的7折,也有企业负责任表示,产量小了,但是员工还在那边,所以说员工的开销,方方面面对于公司来说固定成本的开销还是很大的,总的来说在减薪以后,有一个企业对员工近些了一个问卷调查,员工们对减薪的幅度基本上是认可的。”

(来源:中广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