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军 通讯员 林良媛
连日暴雨,溆水猛涨。
4月30日凌晨3时,睡在挖沙船上的溆浦县思蒙乡山河村5组村民雷大铁被大浪晃醒,只听“咔”地一声,拴在岸边的缆绳被磨断,挖沙船被洪水冲走。
“不好!”雷大铁大步冲出舱外,准备把锚扔到岸边。
风大、雨急、夜黑、船晃,锚没扔出去,雷大铁的左手却被锚链割伤,鲜血直流。简单包扎后,他走到船舱启动发动机,想把船驶向岸边。谁知刚打开发动机就熄火了,原来船桨被洪水中的垃圾、树叶缠住,无法动弹。
船已完全失去控制,因左手受伤,面对湍急的洪水,雷大铁只好在船上朝着岸边大声呼救。
半夜三更,乡亲们已酣然入睡,加上雨声,雷大铁的呼喊显得有些无力。船不知不觉向下漂了2公里,漂至思蒙乡山河村浮桥边时,雷大铁忽然想起看护浮桥的“红面”就住在河边。
“‘红面’!‘红面’!快来救我!”雷大铁拿起铁棍,边敲击铁船,边拼命呼喊。
“我来了!”漆黑的夜里,这一句回应让雷大铁看到了生的希望。
很快,一个汉子拿起手电筒,光着膀子,穿着裤衩从房屋中冲了出来,开着木船使劲追赶雷大铁的沙船。几经周折,终于将雷大铁营救上岸,并送去医院救治。
5月3日上午,记者在溆浦县人民医院骨科,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雷大铁。回想起大前天发生的惊魂一幕,他仍心有余悸。“如果不是‘红面’及时出手相救,只怕连躺在医院的机会都没有了。”雷大铁说,“等伤好后,一定要当面去拜谢这位恩人。”
从医院出来,在乡村干部带领下,记者来到思蒙乡拜访“红面”。原来,“红面”名叫雷大伟,今年55岁,思蒙乡山河村人,由于左脸上长了块巴掌大的红色胎记,邻里乡亲都管他叫“红面”。渐渐地,大家忘了他的真名,但说起守桥的“红面”,思蒙乡无人不知。
“‘红面’不仅脸红,心更红,所以乡亲们又叫他‘红面侠’。”山河村支书杨吉富说,村里谁家的船坏了,只要打个电话,他都会立马过去帮忙修。
思蒙乡架在溆水上的浮桥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从前由于看护不到位,桥被洪水冲走了一次。那以后,乡政府就让热心、朴实的“红面”来看护。这一守就是35年,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刮风下雨涨水,“红面”都会及时将浮桥放到岸边,避免桥被冲毁。由于“红面”尽心尽责,35年来,浮桥没有再被冲毁过。
由于常住江边,下河救人也成了“红面”的义务。1997年,思蒙乡小学组织3年级学生划船,途中船出现故障,而下游的电站正在放水。眼看船将被冲到电站,是“红面”将一船师生拉了回来。2000年,有4个学生在河边洗澡时溺水,也是“红面”跳入水中,将他们一个个救上岸……
35年来,“红面”一共救过80多个人。“红面”的老伴郑桂芳说,他从不向人家讲自己的事,有时被救的人送礼来感谢他,他也总是想办法退回去。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