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5月4日电(记者管浩)晚上9点,越南小伙梁成荣不足30平方米的小餐馆里,还有4桌客人在吃饭。“现在过了晚饭时间,人不算多,要是在饭点,店里会挤满客人。”梁成荣自豪地说。
梁成荣来自越南中部义安省,2011年,他来到中国南宁,进入广西民族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他的小店就开在广西民族大学校园里。“小店是一年多前开张的,当时觉得学校里有很多留学生,想通过开一个小吃店来为留学生创造一个交流平台,同时让同学们能在学校里吃到正宗的越南菜。”梁成荣说。
开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为了筹集启动资金,梁成荣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为了寻找租金低一点的铺面,梁成荣跑遍了校园里每个角落,最后才敲定了研究生宿舍楼下的一个小房间。“刚开始这里什么都没有,我们买来胶合板和墙纸,自己动手装修,又购置了厨具、桌椅和餐具,这才有了个餐馆的样子。”梁成荣回忆。
一开始,小店的生意并不好,“最开始的半个月,一天只有几个人来吃。”梁成荣向记者透露了小店打响知名度的“秘密武器”:网络。“很多客人来吃过之后,觉得味道不错,就会拍下照片发到微博上,慢慢地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学校里还有一家越南小餐馆。”梁成荣说,“没有微博,就没有小店的今天。”
为了保证顾客能吃到最正宗的越南风味,小店的绝大部分原料都是由梁成荣的姐姐从越南河内采购,直接发到广西南宁。店里的厨师虽然都是中国人,但也到过越南,在梁成荣家里接受了厨艺培训。
梁成荣还在小店里放了一个货架,销售咖啡、糖果、速食米粉等越南商品,同样受到了顾客们的欢迎。“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很多学生都到我这里买一些越南特产,带回家里送给家人。”梁成荣说。
小店的墙上贴满了顾客写下的便利贴,记录了他们对小店的感受:“水果捞味道不错!”“蛋包饭色香味俱全!”“越来越喜欢这家店的菜了”……记者看到便利贴有很多是用越南语、泰语、韩语等外语留下的。
“现在有很多留学生会到店里来聚会,大家结交朋友,和中国学生聊天。”正在小店用餐的柬埔寨留学生林月光说,“这个店成为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梁成荣希望未来能够把小店开到其他的大学校园里,“打算开成连锁店,专门面向大学生,让更多的人尝到正宗的越南风味,也为各国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梁成荣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