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中,摄于广西师大。左为陶懋炳,中为曹姓学生, 右是爷爷谭绪缵。曹同学是陶爷爷带的研究生,当年陶爷爷和我爷爷一起做曹的考官。陶懋炳爷爷,师从白寿彝,兰田国师毕业,在中国古代史,尤其是五代史研究领域,颇有成就。
1992年4月22日,麓山学人雅集长沙中山路三贵街陈云章老的时务学堂旧址天倪庐。 在天倪庐那幢西班牙式客房的沙发中所坐三人,左为羊春秋、中为萧艾、右边是我的爷爷谭绪缵。旁边所坐者为廖同志。 羊春秋、萧艾,在中国古代文学等研究领域赫赫有名,后皆为湘潭大学教授,对湘潭大学中文系具开创之功,现两位学人均已驾鹤而去。又,羊春秋曾在岳麓山下湖南师范学院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后为湘潭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韵文学会会长。
1992年4月22日,陈云章老召集的那次天倪庐雅集(三贵街时务学堂旧址),参与聚会的有羊春秋、马积高、萧艾、王石波、周秉钧(排序不分先后)等麓山学人,皆为湖南文史馆员。此次雅集,“老饕”陈云章老为众人备有盛宴,瑶柱扒菜胆一菜为众老人叹赏。餐后诸老齐集三贵街天倪庐前合影留念。
麓山学人在长沙开福寺的雅集。 左起谭绪缵、陈蒲清、王治来、莫任南。摄影时间待查。 陈蒲清,曾任湖南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中国寓言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等八省古汉语研究会副会长,从事中学师资培训工作,致力于中国文化、古代汉语、中外寓言研究与教学。王治来,湖南师大历史系教授、湖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2月6日,由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社会科学专家”称号。莫任南,1949年毕业于国立师范学院史地系,1958年随院校合并到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讲授古代世界史,并担任湖南省世界史学会名誉会长。
在长沙城郊的一次秋游。时间记不起了,相片中的人,爷爷却记得,左起为谌震(湖南日报报人、编著有《湖南省志·报业志》等书)、张鹤皋(民主党派、中学名师)、王石波(先后师从孙文煜、杨树达、邱楚良等名师,专力研究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和我的爷爷谭绪瓒。四人皆为湖南文史馆员。
宁乡沩山密印寺大殿前麓山学人的雅集。左二是我的爷爷谭绪缵、左三为湖南师大生物系邹生宾。邹生宾先生毕业于抗战烽火中的兰田国师,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优生遗传学家。摄影时间待查。
1979年,湖南师大历史系师生在宁乡灰汤地热试验电站合影。前排左二为谭绪缵,后排右七为文元珏。文元珏,醴陵人,兰田国师毕业,是爷爷的同事加好友,学问极好。
1979年,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师生游刘少奇故居。前排左起:陈权清、爷爷谭绪缵、周学舜、陶懋炳。后排左起石振刚。
图/文 谭令仪
在湖南,有大批学人萃聚岳麓山下,人们称之为“湖南麓山学人”群体。本组照片只是文史学界、部分“麓山学人”雅集聚会的合影,但从中我们或可发现熟悉身影,或会心生向慕之情,又或者从中了解麓山学人之一鳞半爪。
之所以有这些老照片,是因为我的爷爷谭绪缵。爷爷谭绪缵今年91岁,他于1946年考入湖南大学历史系,师从杨树达、皮名举、姚薇元、潘基骆等名教授,后调入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担任《中国通史》、《中国历史文选》等课程教学,致力于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负责湖南事务。当时的会长是张舜徽,秘书长是武汉大学阙勋吾教授……
后来爷爷的家从岳麓山下湖南师大知新村搬到湖南师大北村,经常有他的朋友来访或来玩。爷爷娭毑,我喊得不亦乐乎,印象很深的有林增平爷爷和夫人李维秀娭毑。还有隔壁的李世康爷爷和向娭毑(他们是歌唱家李谷一女士的父母),住在爷爷家楼上的杨名益爷爷和夫人谭娭毑,此外还有文元珏爷爷、中文系的贝伯伯、化学系的杨爷爷等。他们有什么成就,幼小的我并不清楚。等长大了,对近代文史和湖南麓山学人群体兴趣加深时,这批麓山学人有一些已经作古,再不能亲接吐珠馨咳了。好在我爷爷身体健康,从爷爷的相册中我找出这些相片,听他断断续续讲述相片中这群麓山学人的故事。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