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重新出发--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雪铁龙”重新出发

2013年05月06日09:44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图/杨勤

  雪铁龙品牌全球首席执行官鹏飞:

  本报讯 (记者邓莉)如果说此前雪铁龙因不太重视中国市场吃了不少亏的话,如今在PSA集团的“中国战略”指引下,雪铁龙不仅在上海车展发布了中期发展规划,还通过国产车和进口车业务的双重增速,展示雪铁龙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雄心。“中国市场是雪铁龙的重中之重”、“我们每年至少在中国推出一款新车”,雪铁龙品牌全球首席执行官鹏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断强调雪铁龙的中国战略。

  记者:在新的品牌调整后,标致品牌将往高端走,雪铁龙将变得更为实用?

  鹏飞:应该说各自有了新的定位,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发展。

  记者:未来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计划如何?

  鹏飞: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我们在上海已经有一个研发中心,专门用于外观的研究中心,在神龙公司也有一个研发中心。雪铁龙未来将加强与东风的合作,为中国市场引入更多新的车型和技术。我们一个重要战略就是:每年至少在中国推出一款新车,以技术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舒适。雪铁龙在上海车展期间发布了中期规划,展现了雪铁龙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雄心。目前雪铁龙在中国的4S店数量已达400家,我们是最好的四大销售网络之一。

  记者:雪铁龙进口车业务销售情况如何?

  鹏飞:去年我们的销量大概是1000辆,今年的目标是达到2000辆,增幅是100%。在2014年年底之前我们也会导入新的C4 毕加索。也就是上海车展展出的新款概念车Technospace,它是新的C4 毕加索的原型车。

  东风雪铁龙潘家年:爱丽舍从中国走向世界

  本报讯(记者周伟力) 东风雪铁龙再次启动品牌向上冲刺计划,上海车展前后,C4L全系发布,全新爱丽舍亮相。同时品牌中期规划“龙腾C计划”正式面世,根据计划,2015年年产销将突破40万辆,较2012年增长近1倍。

  去年底,C4L首批车型上市,搭载与宝马汽车合作的1.6THP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以及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此次全系发布,主要增加1.8L排量。潘家年介绍,首批C4L销量达到预期,其中1.6THP型号占到总销量的80%,月销超过2000辆,在细分市场排名第二,仅次于速腾。

  潘家年表示,1.8L发动机增加,还有助于C4L公布高性能高端A级车的定位,与世嘉和即将上市的全新嘉年华拉开差距。销量方面,“2013年,C4L我们希望有7万辆;而到2014年,我们有信心让它月销量超过1万辆”。

  作为“龙腾C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之前东风雪铁龙将每年至少推出一款全新车型,并导入SUV车型,以此构建各细分市场涵盖更广、覆盖更密的产品线。同时,随着“E动战略”的全面推进,东风雪铁龙将继续推进动力总成升级换代。今年全新车型便是全新爱丽舍。“爱丽舍上市时间已经确定在今年下半年”。潘家年表示,全新爱丽舍还开了一个先河,先是从世界来到中国,再从中国走向世界,“因为爱丽舍是在中国注册的,品牌资产属于中国,但这款车不只在中国一个市场投放,会在整个PSA全球网络体系发布。”

  标致毕高诚:2015年占有率目标2.5%

  本报讯 (记者邓莉)上海车展上,标致首次在中国推出“标致之夜”,并发布了新的品牌定位。今年一季度,标致雪铁龙在华合资企业神龙汽车的销量增幅高达31%。标致品牌全球CEO毕高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标致的高端路线走得很对,标致越来越合中国人的胃口,法系车开始摆脱在中国市场不温不火的尴尬处境。

  记者:如何解读标致“高端化”新品牌定位?

  毕高诚:使整个品牌更加迈向高端,这确实是我们的一个重大决定。通过308、508等产品,我们在不断迈向高端。但高端化并不是说车的尺寸越大,或者说价格越高,而是让中国的消费者真正感知到品牌的独特性。所以标致品牌提出“精致、致雅、激情”。我们应该给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以及新技术,比如1.6THP发动机,还有“蓝色关爱”这样的优秀服务。

  记者:标致在中国的占有率有什么目标?

  毕高诚:东风标致目前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2%,今年、明年会有非常多的新产品投放,我希望东风标致市场占有率至少能够做到2.5%。

  记者:将在中国投产的EMP2生产平台,率先生产的标致车型有哪些?

  毕高诚:标致以后所有的产品都在EMP1和EMP2两个平台上生产,从明年开始所有的中高端车型都会在EMP2平台上生产。而较小的车型会在EMP1上生产,通过这两个平台,我们能覆盖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不同产品。当然,这也是标致雪铁龙集团的共平台策略。

  记者:新能源车方面,标致今后的重点是?

  毕高诚:未来十年混合动力肯定是我们重要的方向,纯电动车虽然可能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但是整体来讲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此次车展我们带来了压缩空气的混合动力车,2017年会引入中国。在此之前,我们在传统的汽油发动机上有“e动战略”,到2015年所有的车型都能运用新的发动机。

  DS赫博:

  DS在中国的开端很好!

  本报讯 (记者邓莉)短短不到一年,DS已经成功奠定其最个性汽车品牌的地位。这得益于DS中国团队的积极运作,从品牌进入、DS5车型的引入、深圳工厂的投产,再到DS WORLD旗舰店在上海车展前的“新鲜热辣”开业,DS敏捷的推进步伐似乎完全摆脱了标致雪铁龙集团此前的温吞性子。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DS事业部总经理赫博在车展媒体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为DS的下一步发展计划揭开面纱。

  记者:为何要投建DS WORLD旗舰店?会否在其他城市布局?

  赫博:在上海南京西路刚成立的DS WORLD是世界上第一家DS旗舰店,因为中国是DS最重要的市场。我们希望借助这样的旗舰店展示DS品牌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所以我们在店里展示了概念车、DS23老爷车、拉力赛车DS3WRC,还展示了DS的手工工艺技术。它就像一家巴黎的奢侈品店的感觉。第二家全球旗舰店计划于今年年底在巴黎开业。除此之外,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类似旗舰店开业的具体计划。

  记者:进入中国快一年了,DS销量情况如何,是否满意品牌发展的现状?

  赫博:我对于DS在中国的开端非常满意,在国产DS上市之前的品牌准备以及渠道准备也做得非常好。目前DS已经有16家4S店、10家城市展厅、1家旗舰店,年底希望能够开到60家左右。首批DS车主大多是现代商业精英,这和DS的预期是非常契合。

  记者:近期DS有什么新车引进?

  赫博:2011年4月份DS在上海全球首发了DS5,今年又在上海车展首发了概念车WILD RUBIS,这足以证明中国市场是推动DS壮大的力量。在今年国产DS5上市之后,明年还将有两个产品上市,上半年是一款C级车,下半年是一款SUV,SUV的设计灵感就来自概念车WILD RUBIS。

  记者:DS混合动力车型何时引入?

  赫博:DS5混合动力系统在欧洲非常成功,在欧洲大概25%的DS5销量都是混动版本。其实在上海车展上,我们的VIP用车就是DS5的混动版,我们想借此测试一下中国市场对混动车的反应,只要时间许可,就可引入。

  长安福特罗明刚:

  这轮增长与运气无关

  本报讯(记者周伟力)“长安福特这一轮发展与运气没有关系,一个企业更多要靠自己的实力。”

  长安福特副总裁罗明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福克斯是非常棒的车型,去年获得中级车销量冠军;但现在长安福特拥有更多的车型,翼虎、翼搏、全新嘉年华以及新蒙迪欧,根据规划,还会按照自己节奏推出更多新产品,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有信心维持长时间较快增长”。

  作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福特在华发展长时间落后于大众、通用等主要竞争对手,甚至被日产、现代等后起之秀超越。2011年,从全球经济危机泥潭挣扎而出的福特便开始将工作重心瞄向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先后制定“2015年15款新车”和“5年20款全新动力总成”的激进计划。

  一年半过去,这一激进策略初见成效。2012年,福特在华销售62.6万辆,同比增长21%;长安福特销量达到41.8万辆,增幅31%。今年一季度,增长势头丝毫不减,一季度同比增长11%。同时,车型结构得到优化,翼虎供不应求,不再是福克斯“一家独大”。

  罗明刚对新蒙迪欧也充满信心。他认为,目前B级车已是个人使用为主,前卫时尚的车型会是发展方向,更多年轻消费者会涌入这一细分市场,新蒙迪欧前卫个性的造型刚好契合这类人的要求。具体到销量,罗敏刚认为,新蒙迪欧能够进入这一细分市场的第一阵营。2012年,B级车第一阵营“达标”线为10万辆,月均8000辆左右,现款蒙迪欧距此还有不小距离。

  对于长安福特而言,车型偏少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产能紧张依旧存在。“每一个新产品出来,产能都有一个逐步爬坡的过程,这个过程还在严格质量控制下进行,所以导致资源会紧张一些,等过一段时间,这个问题会得到改善。”罗明刚解释。

  博世瑞世轲:

  “内燃机技术”改进是当前重心

  本报讯 (记者邓莉)过去十年,博世在中国实现年复合增长率25%,中国是博世第二大海外市场。“2013年,博世中国期待实现强劲的增长,我们有信心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长。”博世集团董事、亚太区负责人瑞世轲表示:博世将继续深化中国本土化战略,提高本土灵活性。而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则称:得益于一系列契合中国市场的创新技术解决方案,博世的汽车技术业务增幅高于市场水平。

  记者:新能源车领域,博世目前有哪些研发进展?

  陈玉东:博世目前约有200个工程师从事新能源电动车相关开发,电机和动力电子产品也在下属企业国产化了,也在国内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发了电动车的制动系统等。但关于蓄电池的策略有些变动,去年我们和三星的合资公司解散。新能源汽车肯定是有未来的,但目前内燃机肯定还会处在比较大的市场份额。所以我们在不放弃新能源的情况下,投入继续做内燃机的改进,如直喷技术、起停系统,希望能有更广泛应用。

  记者:汽车技术领域,博世今年侧重于哪方面?

  陈玉东:我们希望今年市场能有以下两个较大突破:柴油机能够严格执行国IV排放法规,汽油机则希望直喷技术可以广泛应用,起停系统希望被更多人接受,希望今年可以上百万台。因为起停系统是最快捷、最适应中国堵车情况,是最成熟的技术。安全产品方面,希望ABS及ESP的装配率提高,特别是ESP,希望推到微车上。

  记者:如何做到本土化的“深化”?

  瑞世轲:博世底盘控制系统在成都的新工厂将于今年投入使用,同时博世汽车售后业务部在南京刚刚建立了集团全球最大的火花塞生产基地与亚太区研发中心。2013年,博世全球业务预计将实现2%至4%的增长,在中国能持续实现两位数增幅。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